農遠工程教育實習專業理論發展論文
時間:2022-09-17 03:34:00
導語:農遠工程教育實習專業理論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育實習是教員教育專業人才培育的重要環節,農遠工程的施行為教育技術專業提供了一個合適本專業開展和生長的實習環境。經過理論發現,以處理項目學校實踐問題為中心的教育實習理論,不只激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轉變了學習態度,改動了學習行為,而且在豐厚學生學問、增長學生才干、完善學生人格等方面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教育實習是教員教育專業人才培育方案的重要組成局部,是協助學生完成學問內化、生成理論才能的必要途徑,是促進教員專業開展的良好措施。積極開辟理論范疇,主動探究理論方式。充沛發揮教育實習的作用,關于完善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培育形式,促進應用型、創新型人才質量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一、教育技術學專業教育實習面臨的窘境
近年來高師院校中的教育實習現狀不容悲觀。許多中小學不愿意接納教員教育專業學生停止教育實習,為高師院校教育實習布置帶來宏大艱難。還有一些學校固然接納學生實習,但由于擔憂實習學生教學會影響其正常的教學進度和質量.常常不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教學理論鍛煉時機。使之流于方式。相關于其他學科專業,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教育實習問題則更為突出。
從20世紀末開端的教育構造調整,使得一大批中等師范學校或改制、或兼并、或撤銷,各地師專也紛繁升本.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傳統教育實習基地在逐步喪失,眼光逐步投向中小學。但面臨的一個嚴峻的理想是這些學校沒有與之對口的學科、課程。許多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以至被布置去承當天文、科學等課程教學,即使如此,時機常常也甚少。另外,由于一些中小學指導和教員對教育技術學專業不甚理解.有些學生被布置從事學校電教設備修理工作,以至做其他與專業不相干的工作。這樣的教育實習常常流于方式,學生的教員專業才能難以得到鍛煉和進步。同時。邊緣化位置、不受注重的實習待遇不只不利于學生專業理論才能的鍛煉和進步.還會使學生喪失應用專業學問效勞中央學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至影響到學生的專業自信心。
從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特殊性動身。沒有適合的環境和由此產生的需求,就無法充沛發掘學生的潛能,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分開專業理論,就無法實在促進學生學問向才能的轉化。難以完成教員專業素質的鍛煉和進步。如何為學生創設一個友好的、可以調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滿足其將專業學問和技藝整合生成專業才能的理論請求,促進其教員綜合專業素質進步的教育實習環境,關于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培育具有重要的理想意義。
二、基于農遠工程的教育實習理論
2003年9月,國務院召開了全國鄉村教育工作會議,下發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增強鄉村教育工作的決議》,明白提出“施行鄉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進步鄉村教育質量和效益”。河北省從2004年開端施行鄉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目前已建立教學光盤播放點(形式一)5372個,衛星教學接納點(形式二)10273個,計算機教室(形式三)3672個.掩蓋了河北省九個市所屬的l1003所中小學。農遠根底設備的日趨完善,教學資源的日益豐厚,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指導和教員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關于教育變革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鄉村中小學教員盼望進步本身的信息技術素養和控制更多的現代教育技術。以順應教育變革和開展的需求。
從2006年開端。借河北師范大學“頂崗實習”、“送培下鄉”活動,我們以河北省農遠工程項目學校作為基地.對教育技術學專業基于農遠工程的教育實習理論停止了探究。
1.教育實習的目的
基于農遠工程的教育實習一方面以“讓教員教育專業學生經過頂崗任課的方式來完成教學實習任務”、“進步教員教育專業學生教育教學理論才能和綜合素質”為實習目的;另一方面,也將進步鄉村教員現代教育技術素質,充沛發揮農遠設備與資源的作用,以進步農遠工程教育應用實效為活動目的,使學生在農遠工程教員培訓理論中既推進農遠工程效果的落實,又進步本人的專業理論才能和教員專業素質。
2.教育實習的內容
農遠工程的教育應用觸及到相關設備的維護運用、數字資源的搜集處置以及信息化教學設計與應用等。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素養和教育技術才能,在面對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時。許多鄉村教員感到無所適從。因而,在教育實習過程中,教育技術專業學生的實習內容主要盤繞鄉村遠程教育設備與資源的應用展開,活動重點是增強教員培訓,進步教員現代教育技術才能。培訓內容包括:農遠設備調試與運用,資源搜索,下載,管理與處置,數字教學資源的開發,多媒體網絡技術,信息化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現代教育理論等。培訓內容簡直涵蓋了整個教育技術學專業學問和技藝范疇,為學生完成學問與技藝的理論整合、全面檢驗與進步本人的專業綜合素質提供了良好的時機。
3.教育實習活動方式
在基于農遠工程的教育實習中,學生的活動方式主要為角色體驗和小組協作。角色體驗包含兩層意義:一是體驗教員角色,即讓學生作為培訓者體驗教員職業的意義、位置、工作內容、專業技藝等角色屬性,培育進步學生教員專業素質;二是體驗專業角色,即讓學生從一個教育技術專業人員的角度展開工作,從理論中體驗教育技術專業的價值、作用、內涵、才能請求、與教育教學理論的關系等,并體驗專業學問與技藝的關系、整合過程和專業素質生成與進步過程。
小組協作是另外一種重要的教育實習活動方式。
為了滿足實習學校的多樣化需求,也為了補償學生素質與才能的個性化差別,我們采取差別互補的準繩對學生停止分組,讓學生以協作分工、自主探究為根底,完成培訓任務,深化專業學問,進步專業綜合理論才能,促進教員專業素質開展。
三、基于農遠教育實習的對學生的影響
經過為期一學期的教育實習,學生在將專業學問與技藝整合于專業理論的過程中,專業綜合才能取得宏大開展。與此同時.理論體驗也使得他們的教員專業素質取得極大進步,為學生分開學校走進社會奠定了可貴的才能素質根底。更為重要的是,基于農遠工程所營造的良好理論環境和條件,不只有效促進了學生的主體性開展,在激起學習動機、轉變學習態度、塑造學習行為方面特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只要使學生的大腦皮質處于激活狀態。才干為他們在開展上和學習上的疾速開展提供生理學的根底。”人的活動通常是由一定的動機所激起,學習也是如此。教育技術專業的學生到農遠項目學校展開培訓,被當地的鄉村教員親切地稱為“教師”。在項目學校教員培訓這一特定情境下,學生們擔任他們所向往的教員角色。在這種角色認識的驅動下,學生們全身心腸投入,忘我地由“角色扮演”到“進入角色”。由教育教學的“被動角色”躍升為“主動角色”.成為培訓活動的主體.把本人當成一名真正的教員,從而領會到教員的義務。項目學校的認可、希冀,學生自我身份的認同,以及由自我認同所產生的自我評價和義務感,激起了學生們的學習動機。學生們為了上好課,查閱了大量材料,經常為修正教案而忙到很晚。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學生們互相之間還要互講,發現優點和缺乏,互相鼓舞和提示,完善培訓內容和授課技藝。
人們的認識是在理論中開展和深化的。學校所傳授的學問,學生并不分明其理想意義,無法將所學和所用聯絡起來,因此缺乏學習的熱情,也不會深究所學的內容。在農遠教育教學應用中,從設備的運用、調試到資源的下載、應用;從項目學校教員教育技術才能的培訓、課件制造、網絡工具的運用,到校本資源建立等,這些都是教育技術專業的內容。他們在理論中發現所學專業學問在鄉村遠程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把所學學問與社會生活樹立了聯絡。這些在理論中的新的發現,促進學生對所學的了解、穩固和充實.不時完善學問構造,同時能夠取得專業體驗和感受。促進專業了解與專業生長。
2.從授受式學習到主動探求學習的轉變
維特羅克以為,學習是學習者經過原有的認知構造,與從環境中承受的覺得信息互相作用。來生成新信息的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習主體對對象客體(教育內容等)主動探究、不時創新,從而不時改良主體已有的認知和經歷,構建本人的認知構造的過程。
而不是經過對現成學問的被動承受。如今學校教學過多倚重學問的傳授,而沒有真正地把重心轉移到學生探究和控制學問的方面。學生學習的學問大局部是間接經歷,缺乏個人親身體驗,因而學得快忘得也快。這就需求必需的理論活動以豐厚學生的理性認識.加深對理性認識的了解,鍛煉其運用學問處理實踐問題的才能。
在農遠教育實習中,從對學校指導、學科教員、技術人員停止訪談,理解學校的教員的教育技術程度和信息技術素養,理解設備的運用和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狀況,到肯定培訓內容、制定行動與研討的計劃以及組織施行.都是學生本人完成的。他們需求搜集大量的信息材料,甄選培訓內容,協助鄉村教員把現代教學理念和技術應用到學科教學中去.不時處理呈現的問題。在這種行動與研討的過程中去引導學問、在探求的過程中將現有的學問與新學問聯絡起來,完成學問的建構。正是這種理論,加強了學生們的探求和創新認識、開展了綜合運用學問的才能。公務員之家
3.從個體學習到協作學習的轉變
經過對傳統教學的深思。人們曾經明晰認識到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位置的價值,開端越來越強調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識和才能。作為教育變革思潮的策源地,大學教育更為典型。長期以來,大學教學主要以單一的個體學習為主,注重學生獨立考慮,關注培育個人才能。注重師生的縱向交流。無視群體之間的協作,無視學生之間的橫向溝通。
協作學習是樹立在學生個體協作需求根底上的。農遠培訓觸及學問與才能范圍廣,而且由于受訓教員差別較大,培訓任務較重,給學生個體的專業素質和才能帶來宏大應戰。因而,我們通常布置由2~3名學生組成小組或團隊擔任一所學校。差別互補的小組成員常常盤繞培訓任務分配各自工作,有的擔任資源搜索、有的擔任整理教員反應信息、有的擔任制造PPT、有的擔任培訓授課、有的停止個別輔導等。而且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們與當地學校的指導、教員以及小組之間共同剖析問題、肯定培訓內容、制定培訓計劃,共同展開問題處理的行動與研討。在分工協作過程中,學生們進步了自主學習的才能,也進步了協作學習的認識.控制了協作學習的方式。另外在教員培訓中他們還將協作學習作為重要的培訓學習方式.組織引導受訓教員經過互相協作完成學習任務.完成培訓目的。
4.從專業學問學習到注重人格培育的轉變
長期以來學校教育注重唯科學、唯技術的教育,無視學生人格的培育。而“學生的人格培育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習得的結果。它是個人參與各種社會交互活動,經過同他人的接觸,把這些社會交互作用時獲得的經歷加以內化所構成的。”學生在學校時,身份固定,角色單一。各種社會關系相對單純。而在農遠實習中。他們既是學生又是教師,與一同實習的同窗、當地學校的指導、師生友好相處,樹立了良好的人際關系。在生活上,由于實習學校位于鄉村,生活條件很差,生存環境比擬艱辛,吃飯、飲水、住宿、交通等都不大順應,同窗們并沒有埋怨,沒有一個人逃避,而是相互鼓舞,相互關懷,悲觀空中對。這種在艱辛環境中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使學生變得日益成熟。同時在深化基層理解國情、理解社會的過程中,加強了社會義務感和任務感。
總之,農遠工程的教育應用對教育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開展和生長的環境和“土壤”。在這種環境中,學生們取得對社會的認識、了解、體驗和感悟,學科范疇的學問在綜合理論中得到延伸、整合、重組與提升;學生們包含的開展潛能在農遠工程的教育應用的理論中,在各種內外要素的互相作用下也被發掘并展現出來。
[參考文獻]
[1]中共河北師范大學委員會,河北師范大學“頂崗實習工程”暫行方法”[z].校黨~.[2006](16號)
[2]列·符·贊科夫.和教員的說話[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56.
[3]周宏.高興教育[M]E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56.
[4]桑新民.學習科學與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7.
[5]李伯黍,燕國材.教育心理學(第二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6]戴建兵.高等師范院校實習支教研討[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豐十,2008.135.
- 上一篇:民辦高校人力資源戰略研究分析論文
- 下一篇:企業人力資源績效考核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