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學生養成教育實施路徑

時間:2022-12-22 10:26:10

導語:大理學生養成教育實施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理學生養成教育實施路徑

摘要:當前,精準扶貧被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扶貧先扶智,職業教育作為教育扶貧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作用。無錫汽車工程高職校響應“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秉承現代養成教育理念,從專業教育融合、教師身教、校園文化以及規章制度等途徑有效推進云南大理學生“學業、技能和生活養成”,使個人及家庭通過職教學習擺脫貧困,實現最優發展。

關鍵詞:職教東西協作;養成教育;實施路徑

職業教育在教育扶貧中占據重要位置,通過接受職業教育,可以提高西部農村貧困家庭孩子的文化素養和職業技能,進而達到脫貧致富的目標。無錫汽車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無錫汽車工程高職校”)自2017年9月起響應教育部“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認真實施“滇西實施方案”,每年招錄云南大理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到校接受優質職業教育。本文從養成教育視角探索云南大理學生在校教育管理,幫助其更好適應學習和生活,為職教扶貧摸索有益的方法和途徑。

1養成教育的內涵

1.1養成教育的歷史淵源。“養成”一詞古已有之,《呂氏春秋•孟春紀第一》里這樣記錄道:“始生之者,天也;養成之者,人也。”提到人的社會性需要后天努力和培育。[1]《易經》也有“蒙以養正”思想,指出自孩提始就應該對孩童進行品性培育。戰國時代孟子對養成也有論述:“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天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意思是人天生具有仁義禮智等善的本性,擴充心中善端,便能認識人性,按“天命”行事。指出了“養”對于人成才的重要性。1.2現代養成教育的時代要求。改革開放以來,傳統意識形態受到經濟發展所引發的社會結構轉型的巨大沖擊,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開始滋生。市場經濟的交易規則使得人生價值失落和道德退化。未成年人因為年齡特點,三觀尚處在形成階段,容易受多元價值觀驅動,變動性和可塑性較大,其綜合表現為思想觀念的混亂與沖突、心理的不平衡與孤獨、行為的無序與失控。2004年中央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對青少年強化養成教育,強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響中華民族整體素質,深刻影響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它為青少年養成教育指明了目標和方向。1.3養成教育的含義和特點。1.3.1目標特征:養習成德。所謂“習”,即習慣,從行為科學角度來看,習慣是定型行為,其實質是建立在人頭腦里的一系列條件反射。從心理學角度理解,它是一種心理需求。習慣比較穩定,具有自動化的功能,不需要別人催促提醒。“德”,即道德品質,是指個人依照社會道德行為準則行動時所表現的經常的、穩定的心理特征與傾向。[2]而道德品質與道德習慣高度統一,養成教育就是從培養受教育者良好道德習慣出發,最終形成受教育者的良好道德品質。1.3.2內容特征:知情意行。“知”即認知,也就是認識。正確的認識可以指導實踐的成功,養成教育的成功開展,必須以學生對養成教育活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的準確認知為前提。“情”即情緒、情感。養成教育通過嚴格規范的管理激發受教育對象積極的學習生活體驗,同時力圖固化這種積極情緒,并促進其轉化為積極行動,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本質力量去追求自身進步,達成人生理想或完成社會使命。“意”,即意志,它是人特有的精神現象。意志對于人類創造和發明活動意義重大,許多創新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堅定的意志和信念的支持,[3]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是養成教育的重要內容。“行”指的是行為與表現。人在社會生活中必須遵守國家和社會公認的準則和規范。養成教育要讓學生有機會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而從中獲得幸福和成功,但前提是自覺遵守各種制度。1.3.3方法特征:尚行習德。養成教育另一特點是注重實踐,從行為教育和指導入手,強調動機教育、意志訓練和行為實踐相結合。它以行為規范教育為起點,從行為養成過程中學習道德,從行為實踐體會中積累道德品質。

2大理學生開展養成教育的必要性

2017年迄今,無錫汽車工程高職校招錄了汽車、建筑、軌道等5個專業347名大理學生來校就讀,年齡跨度16-25歲,這些學生大多為云南大理州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沒有經濟能力繼續升學的初高中學生,普遍沒有接受過完整義務教育階段教育,大部分學生輟學時間較長,學習基礎比較差,有部分學生不會說普通話。這些學生來自少數民族聚居地,民族主要有白、彝、傈僳、回族等,存在一定民族文化差異。這些學生絕大多數長期生活在最為偏僻的鄉村和大山深處,沒有城市生活經歷和能力。同時更有少部分學生因各種原因輟學后混跡于社會,法制觀念淡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較差。如何有效開展養成教育,幫助這些學生適應和融入現代城市生活,引導其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提升道德素養,并通過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是事關這些學生成長發展,進而獲得幸福人生的關鍵所在,是事關這些學生家庭乃至鄉村脫貧的關鍵所在,是事關職教東西協作計劃成效關鍵所在,亦為國家扶貧政策成效的重要體現。

3大理學生開展養成教育的主要路徑

3.1加強專業教育與養成教育融合,正面引導浸潤養成。大理學生正處在三觀形成關鍵時期,其成長發展具有較強可塑性。他們既可以在正確思想的教育引導下健康成長,亦能在錯誤理論和思潮的影響下偏離發展的正確方向。大理學生在思想道德上的這種發展與不成熟的特點,決定了職業學校人文素質課程是大理生養成教育的核心和“靈魂”。針對大理生身心發展實際,結合無錫汽車工程高職校優質教育資源,在課程設置中開展系列人文素質教育,譬如以愛黨愛國,文明禮儀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規范教育,以知法守法、遵規守矩為核心的法制紀律教育,以自立奉獻、敬業愛崗為核心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強能、激力、健心、導行”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為真正把養成教育理念浸潤到專業教學,探索在課程中滲透素質教育和養成教育元素,在教學中融合企業管理6s標準(整理、整頓、清掃、潔凈、素養、安全)進行以“文明禮貌、親情服務、精細管理、自我發展”為核心的日常行為習慣教育。3.2遴選德才兼備優秀教師,強化身教示范養成。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假如學習者觀察到他人的成功或是獲得獎勵的行為就會更加傾向產生同樣行為,強化榜樣力量,可以鼓勵學生做出正確的行為,抑制其不良行為,促進其道德成長。中國古代教育理論既強調“言教”,也重視“身教”,師德高尚、學識淵博的教師往往是學生追隨和效仿的對象,因而,學校為每個大理班配備了經驗豐富、德才兼備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同時為了精準幫扶大理學生學業,每個班級還配備一名優秀青年教師作為副班主任;宿舍生活區里還配備生活指導老師,加強大理學生在校生活管理。通過全方位教育引導,特別是針對個別學習和生活能力較差的學生量身定制個性化養成方案,切實幫助大理學生融入學校氛圍。3.3重視校園文化育人功能,強化實踐熏陶養成。社會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溫(k.lewin)指出“人的心理與行為總是環境的函數”。養成教育在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特點的同時,也關注學生群體以及周邊環境的文化特征。因而,學校圍繞大理學生精心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開展軍訓和素質拓展活動,組織熟悉無錫鄉土歷史的參觀訪學,進行敬業愛崗的寶馬企業文化展示等,逐步提高和不斷完善大理學生責任意識、集體觀念和紀律觀念。無錫汽車工程高職校扎實推進家校聯系,每年暑期由學校領導帶隊,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參與“訪家境、知生情、解實困、保學業”為主題的家訪。通過暑期集中家訪大理學生,真切地掌握學生的成長背景、身心狀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計劃,解決實際困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并順利完成學業。鞏固完善與大理學生家校互動交流機制,真正使家庭和社會參與到學生養成教育中來,有效地提高“控輟保學”工作實效。3.4嚴格規章制度管理,強化認知規范養成。規范嚴謹的規章和制度,是大理生養成教育成效的重要保障,也是養成教育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無錫汽車工程高職校不斷完善校內各項規章制度體系建設,特別關注大理學生思想、學習和生活各方面。同時積極推行“三全育人”理念,運用學生綜合素養評價系統,將學生自評與教師評定、自評與小組互評、定性評價和量化測評“三結合”,充分發揮綜合素養評價的導向作用,讓學生學習和熟悉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力圖規矩在心中,行為有規范,進退有度。

參考文獻

[1]邾強,姚本先.孔子性習論的心理學詮釋與啟示[J].當代教育論壇,2005(17):122-123.

[2]婁堃.化學教育中綠色生活方式的養成教育[D].蘇州大學,2009.

[3]陳志紅.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培養的重要性[J].黑龍江科學,2019.10(13):72-73.

作者:嚴志華 崔俊剛 單位:無錫汽車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