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語言訓練的理念與方式
時間:2022-07-21 11:25:02
導語:幼兒教師語言訓練的理念與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創(chuàng)設一個引領師生共講故事的磁場
在具體的教學中,師生可以共同選擇故事進行訓練。幼兒的發(fā)展與年齡的關系非常緊密,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思維有很大差異,我們要根據不同年齡特點選擇作品。同時,在教學中,中職教師要和學生共同使用兒童語言講述故事,互相矯正、互相鼓勵。所謂兒童化的語言,不是指向兒童不成熟的表達靠攏的“兒童語言”,而是指適合兒童、強調童趣的語言。所以,中職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在使用語言時避繁就簡,避免使用詞匯涉及范圍較小、句法結構較短的語句,不能因為雙方都是成人就使用理解困難的專有名詞、抽象詞語和長句、復合句等等。長此訓練下去,師生講故事的能力必將同時提高,同時,其經驗、角色分配能力和表達能力亦同步提高。
二、創(chuàng)設一個敢于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造場
故事或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關鍵在于師生如何去甄別、如何去篩選、如何去取舍。只要有利于幼兒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幼兒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的鍛造和提升,完全可以對故事進行再加工,完全可以注入幼兒所喜愛的趣味因素,也可以對其語言設計和價值傾向進行仔細認真的研讀與審視,根據幼兒發(fā)展需要與身心特點對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真正好的教學不囿于此時此地,而是更注重教學歷程中的旁枝末節(jié)和“意外事故”。也許在開放中,在彈性靈活的臨場體驗中,在師生的即興發(fā)揮中,師生愈能接近理想中的“名嘴”。
三、創(chuàng)設一個發(fā)現自我、發(fā)現世界的發(fā)現場
這樣的形象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當我們與這樣的影子重疊甚至融合時,我們的講述將更加有滋有味,有情有義。而這,不正是孩子們所渴望的嗎?所以,中職教師在訓練幼師的語言時,一定要注重學生自主意識的喚醒、點燃和培養(yǎng)。當學生感覺到擁有更多課堂話語權時,那么,學生就有可能充分地融入課堂教學,進入分享、傾聽、對話、合作、表達、反思的學習狀態(tài)。不論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語言風格,真正好的自己才能打動別人。因而,中職教師在訓練幼兒教師講述故事的語言整體風格時,除了應做到生動準確、親切形象、自然有趣之外,還應特別注重對教師語言表達的個性和獨特性培養(yǎng),應當把“他(她)”從眾生中拎出來。就學校教育而言,所謂獨特性,就是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建議,就是能夠自我表達、自我澆灌、自我反思;就是敢于“我口說我心”。尼扎米說:“發(fā)自內心的話,就能深入人心。”培根也說“:說話周到比雄辯好,措辭適當比恭維好。”一個總是表達自己本真思想的幼師,一定是一個光芒四射、活力十足的教師,一定是所有幼兒的“親密閨友”,但愿,每一個幼師都能做這樣的人,并打造出一片厚重的幼兒教育時空。
作者:黃芳芳 單位:龍里縣中等職業(yè)學校
- 上一篇:幼兒教師科研素養(yǎng)現狀及對策
- 下一篇:家園共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