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在幼兒教師的作用
時間:2022-04-09 10:46:17
導語:教育科研在幼兒教師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育科研工作應成為教師一切工作的靈魂。文章從改變幼兒教師的研究觀念和讓幼兒教師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兩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將幼兒教師引上研究的幸福之路。
【關鍵詞】幼兒教師;教育科研;幸福之路
教育科研是幼兒園內涵建設的必要途徑,是幼兒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園將教育科研工作作為一切工作的靈魂,努力從改變幼兒教師的研究觀念和讓幼兒教師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兩方面入手,將幼兒教師引上研究的幸福之路。
1.改變教師的觀念
(1)從“教書匠”到“研究者”。一線教師是直面幼兒的,最容易發現教育教學中亟需解決的問題,在教育實踐中遇到問題時,教師是第一解救者,可以運用已有經驗以及理論解決問題,這一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在進行研究,從這一意義上說,教師的教育研究可以被叫做基于教學的研究。教師不能只做一名實施教材的“教書匠”,而應該是最接地氣的“研究者”。(2)從“可有可無”到“缺他不可”。有的人認為教育研究“有它不多,沒它不少”,沒有認識到教育研究能力對于一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針對這種想法,應引導教師運用“對比法”來領略教育科研的不可或缺性。一方面通過對自身的今昔對比,讓教師看到自己成長的腳印,感受到教育科研對自己專業成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過了解幼教名師的成長歷程來感知教育科研的分量。通過對比,大部分教師都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從事教育教學研究是教師的責任與義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更是實現自身生命價值的需要。(3)從“高不可攀”到“觸手可及”。許多教師一提及教育科研,想到的就是寫論文、出專著。其實不然,對于基層教師來說,教育科研是為解決實際問題服務的,教育科研成果的形式更是豐富多樣的。一篇好的觀察記錄,一個充滿真情實感的教學反思,一個主題墻的布置,一個自制教具的誕生等都凝聚著教師研究與思考的智慧,都是教師的“真研究”。幼兒園可以搭建各類舞臺,讓在各領域有專長的教師都能品嘗到教育科研的成果。例如開展“觀察記錄展評”“曬曬我的教學手記”“主題環境布置評比”“自制教玩具DTY”等,能極大地調動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積極性。
2.掌握必要的科研技能
(1)善于發現教育實踐中的問題。許多教師擁有豐富的教育經驗,可是當他們準備從事教育研究時,卻不能發現并提出適當的問題。這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幼兒教師缺乏足夠的理論學習。長期工作在教育一線上的教師缺乏與理論的親密接觸,他們對實踐中的行動司空見慣,失去了對自身和周圍環境的教育行為的批判意識。二是繁雜的日常工作使教師缺乏以自己教育活動為思考對象的反思過程。那么如何來彌補這些缺憾呢。我園在實際工作中是這樣做的:一是制訂職業規劃,實施分層培訓。教師的發展也有“最近發展區”,園方指導教師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定一個“跳一跳能夠到”的職業愿景,并實施分層培訓。具體有骨干示范、導師制、師徒結對制、青年教師“練武”、教學沙龍、同伴互助等。二是為教師“減負”“松綁”。具體來說就是不能一味追求經濟效益,應該堅持科學師生比例,形成求真務實的管理作風,量化考核應該抓住關鍵,避免瑣碎繁雜。努力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改變過去固定的活動計劃預設方式,賦予教師更大的教學自主權,使教師有相應的時間和熱情用于自己的個人發展與專業成長。(2)加強教育科研方法的學習。教育科研有一套比較嚴密的方法,很少可以無師自通,它不僅僅是專家指導一番、聽聽講座就能學會的,而是要不斷地學習相關學科知識,掌握教研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再通過不斷地實踐,做中學。具體做法是:①專家引領。求助于專家的指導,邀請專家來做講座,來和教師面對面地交流,指導課題實驗的專家并不是學歷越高越好、名氣越大越好,關鍵是看專家對現行課題實驗科研方法的指導是否有較強的針對性??蒲蟹椒◤囊子诓僮鞯姆椒ㄩ_始,逐步走向多種方法并用,提高科學性。初期可以采用行動研究、經驗總結、作品分析、日常觀察等教師便于掌握和操作的方法,只要教師經過相關的學習和培訓,能抓住其中的關鍵因素,制定相應的分析程序和判斷標準,科研過程和成果的科學性還是有保證的。②建立微型互助研究小組。微型互助研究小組通常由三四名教師組成。教師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挑選合作伙伴,但在自由組合時要求教師考慮個人的教學理念、教學風格、領域專長、年齡、工作時間、性格態度等,要使同一小組的教師能夠差異互補、默契配合。小組建立后要制定研究合約,明確任務、內容和責任,開展互助。在互助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分析自己的教育行為,提出改進的策略;另一方面要記錄同伴的指導方案、內容、進步、問題以及自己對指導過程的思考等。教師在互助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質疑、學會了運用,最終學會了梳理問題、學會了尋找方法、學會了提升經驗。我園不但在園內建立這樣的研究共同體,還在園際間建立研究共同體,在交流分享中學習姐妹園的課題實驗應用和研究成果。
教育科研需要時間去等待,需要冷靜去琢磨,需要體驗去積淀,需要事實去證明,決不能讓教育科研變成盲目和不切實際的“跟風”,將教育科研淪為“造論文”“交資料”“拿批復”“要證書”的時髦追求,既然有勇氣踏上“教育科研”之旅,就更應該好好享受旅途中探索的快樂過程。
作者:朱艷霞 單位:南通市通州區平潮幼兒園
- 上一篇:幼兒教師科研能力培養
- 下一篇:小學美術教育情感滲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