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的藝術性研究

時間:2022-08-28 08:59:36

導語:幼兒教育的藝術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教育的藝術性研究

一、藝術性語音在幼兒園中的體現

(一)學會藝術性說話應成為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一個目標

“會說話”需要智慧,它不僅代表著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也是當今社會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一個人是否具有幽默意識、幽默感、幽默能力,與其發展和生活幸福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培養幼兒的藝術性說話,應該成為幼兒園課程目標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二)幼兒園環境布置也應該是一種無聲的藝術

教師平時要留心收集一些優秀的兒童漫畫,可以制成掛圖布置在活動室和走廊的墻壁上。環境也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幼兒園的孩子對漢字還不敏感,能吸引他們注意力的就是圖畫。他們可以運用自己的語言來讀出畫中的含義。所以要充分利用藝術性的環境對幼兒進行引導。教師還可以在教室的圖書角投放一些漫畫書供幼兒欣賞和講述,并在與幼兒共同欣賞過程中給予恰當指導,引導欣賞,激發想象力。

二、批評的藝術性

當孩子的表現不盡如人意的時候,教師該用什么樣的語言去“批評”他們呢?上課過程中,有個別孩子隨便講話,不認真聽講,聰明的老師走過去,可以假裝很吃驚地說:“不好了,你的耳朵怎么不見了呢?是不是還在教室外面,要出去把它們找回來嗎?”當老師和孩子在一起時間長了,孩子自然了解老師的這種藝術性說話,就會下意識地去摸耳朵然后突然醒悟過來。會說話的老師可以使幼兒的“違規”行為很自然地消失,這樣的批評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下反省自己并改正錯誤。相信孩子們更樂意接受富于幽默的勸導,教師的藝術性話語促進了師幼關系的融洽。

三、鼓勵的藝術性

在一次徒步行走中,孩子們走得很累,隊伍開始松散,情緒開始低落,氣氛被動。這時,A老師卻讓孩子們干脆停下,說:“我們的賽車都沒有油了吧,現在依然排好隊,我依次給大家加點油。”小朋友們情緒高漲,又有說有笑地往前走……如果這個老師一味地說“大家不要講話,快點往前走,跟上大家的步伐……”,相信效果會大打折扣。由此可見,藝術性的鼓勵不僅可以調整孩子們的精神狀態,還可以緩解幼兒生理上的疲憊,減輕心理上的壓力,鼓舞幼兒努力去克服困難,挑戰自我。

四、教育的藝術性

為了矯正幼兒的挑食毛病,班級教師煞費苦心。前不久有個染著一頭黃發的老師來到幼兒園,孩子們問:“叔叔你的頭發怎么是黃的啊?”這位老師就很聰明,他露出很遺憾的表情說就是因為小時候挑食,慢慢地頭發就變黃了,現在吃什么也來不及了。孩子們將信將疑地意識到挑食的壞處。很多細節問題,聰明的老師可以選取一些同樣幽默的文學作品或者小故事來引導孩子們的行為習慣,來輔助達到教育目的。

五、用藝術性的話語化解尷尬

日常教學過程中,當孩子和老師之間的理解程度不夠,難免會出現尷尬。那么就要巧妙地利用說話的藝術性。有一次角色扮演游戲中,沒有幼兒愿意扮演丑陋的巫婆。老師說:“我知道在場的有一個小朋友演巫婆演得很好,很愿意扮演巫婆,他會舉手的。我現在從一數到三,讓我們看看他是誰。”老師數一,小朋友們四周看看,沒有人舉手;老師數二,小朋友們四周看看,還是沒有人舉手,小朋友們有些失望了;當老師數到三,小朋友們四周看看,以為還是沒有人舉手,誰都沒有注意到,老師早已經高高地舉起了手,表情夸張地說:“那個人就是我呀!你們怎么沒有人想到呢?”小朋友們全都開心地笑了。如果此時老師不是采取幽默化處理手段,而是訓斥和責問幼兒為什么不愿意扮演巫婆,最后強行安排某個幼兒扮演巫婆,那么師幼關系就會變得很僵,甚至對立,接下來的游戲也就不是幼兒在玩游戲,而是老師在游戲幼兒了。

六、說話有藝術就會提高親和力

教師適當地拿自己來做幽默的材料,不僅可以給幼兒帶來快樂,還可以拉近師幼間的心理距離。有位老師,發現小朋友總是記不住她的姓,于是她想到了幽默的一招,非常奏效。只見她頭戴著蚯蚓的頭飾,學著蚯蚓的樣子來到小朋友們面前,告訴小朋友們“:小朋友,我是你們的朋友———蚯蚓。從今天起,你們就叫我邱老師吧!”“蚯—老—師!”孩子們開心地齊聲喊。從此以后,小朋友們一見到邱老師就笑瞇瞇地叫她“蚯—老—師!”她順勢做出蚯蚓的一些造型,小朋友們不僅記住了她的姓,而且還很愿意與她親近。綜上所述,幼兒教育中,有聲語言的藝術性和無聲語言的藝術性教育對幼兒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師幼之間關系的潤滑劑。

作者:柴靜 單位:常州市愛兒坊幼兒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