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功能藝術教育論文

時間:2022-02-27 03:48:09

導語:德育功能藝術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德育功能藝術教育論文

一、藝術教育的德育功能

藝術教育本身具有德育功能。藝術是人的一種情感表達,是人感性和理性的統一。藝術誕生于人類的生產生活過程之中,從它的產生開始就和德育形成了緊密的聯系。藝術可以讓人感受美,也就蘊含著德育的屬性;德育最終也要回歸到情感層面,這與藝術教育的本質是相通的。藝術教育通過生動的視覺、聽覺感受,向受教育者傳達藝術所要表達的內容,讓受教育者在思想上產生共鳴。所以,在育人方面,藝術教育有著一般的學科所不具備的優勢。如在抗戰時期,《松花江上》等歌曲激發了人們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罪行的憤慨和高漲的抗日熱情;《義勇軍進行曲》吹響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的號角,成為鼓舞全國人民一致抗戰的愛國主義教育經典。這充分體現了藝術教育所具備的德育功能,是一種感性層面上的精神鼓舞。藝術教育本身需要道德的導向和支持。長期以來,很多人看待藝術教育總是片面關注它的外在表達形式,無論專業還是公共藝術教育,只注重理論、技能教學,而忽視其本身的輔德價值。

其實,藝術教育所具有的德育特征,能夠給予藝術教育深層次的內涵提升。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道德的力量,使之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面旗幟”。藝術教育本身也需要道德的導向和支持,如曾經的一首《學習雷鋒好榜樣》,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成為社會生活的主旋律,而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又引導著人們的價值取向。藝術教育可以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化的德育。優秀的藝術作品是人民的精神財富。實踐證明,通過藝術表現正確的思想內容,從而進行思想教育是相當有效的。如革命戰爭年代,戰地文工團在硝煙彌漫的前線進行文藝演出,極大地鼓舞了戰士們的斗志。這就是說,在主觀上藝術家表演的主要目的就為了激發戰士們的革命激情,在客觀上觀眾也并不是單純地在進行藝術欣賞,這樣的教育顯然更多的是借助藝術形式而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經驗啟示我們,在注重“曉之以理”的德育的同時,還應采用包括藝術在內的各種感性形式來“動之以情”。這樣,才能獲得最佳德育效果。

二、有效發揮藝術教育德育功能的途徑

利用高校校園情境,把藝術教育與德育相互融合,有效發揮藝術教育的輔德功能,是提高大學生德育實效的重要手段。脫離藝術形式的德育往往流于簡單的說教,而任何背離德育目標的藝術作品也必然給大學生帶來各種負面的影響,最終成為傳遞各種“非正能量”的工具。因此,通過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寓教于樂、潛移默化地感染大學生,培養大學生高尚的情操,是當前高校育人的一大突破口。

1.充分利用藝術賞析教學“主陣地”,實踐藝術教育的德育功能。一個藝術作品,如果不追究其歷史,不剖析其內在意蘊,對其的觀感必然會是蒼白空洞的。實踐藝術教育的德育功能,要充分利用藝術賞析教學。教師在講解藝術作品時,要注重結合作品特點,追溯其思想根源,向學生展現作品誕生的背景,讓他們深入了解體會作者的表達目的,從而由對藝術的初次感性認識升華到深層次的理性感悟。同樣也可以在思政課堂上,用藝術形式去開展思想教育。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就可以通過愛國主義作品播放分析,讓學生透過音樂或畫面去感受所受教育內容的內涵,從而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提高。

2.積極打造藝術教育形式多樣的“立體攻勢”,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正能量的傳遞。要形成在藝術教育中滲透德育的“立體攻勢”,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教育。首先,可以利用校園內的許多宣傳設施,如畫廊、活動室、舞臺、黑板報、學校電視臺,宣傳健康向上的思想與內容。利用各種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和作品展示,對學生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效果。其次,通過豐富的課外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藝術天分。一方面定期舉辦校園音樂節、合唱節、舞蹈節等藝術活動,為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搭建良好的平臺;另一方面可經常性地開展綜合性或單項藝術欣賞活動,如聲樂專場演出、舞蹈比賽、書畫展等,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美化他們的心靈。同時,可以通過社團等學生活動,培養學生相互間的協同配合能力,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促進他們個性的全面自由發展。

3.搶占時代藝術主流與非主流的“新陣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開展教育。在當今信息時代,網絡、手機平臺等新媒介可以讓人們廣泛了解世界及藝術的各種發展態勢,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辨別是非能力和審美水平的養成有著重要的影響。高校必須積極搶占這一塊發展十分迅猛的“新陣地”,在新媒介中爭取話語權。如教師如果能夠及時跟進學生關注和喜歡的社會熱點,把這些案例帶進課堂中進行深入解讀辨析,將更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遠程教學副主任認為,開辦各種藝術活動并倡導大家一起參與藝術課程的實踐,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在我們的大學生生活實踐中,主流藝術結合學生藝術實踐活動發揮德育作用的例子不勝枚舉。

4.加強藝術教育與生活的聯系,實現藝術教育德育功能發揮的常態化。當今世界藝術的發展趨勢已經沖破了原有的古典、高雅藝術框架,各種形式層出不窮,多種風格、不同創作材料使藝術越來越走向多元與綜合。同時,藝術越來越大眾化,精致藝術與大眾藝術、藝術與日常生活的結合日趨緊密。因此,未來的高校藝術教育,首先要體現時代性和生活性,緊密聯系大學生的生活;其次要將生活藝術化,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以及審美體驗,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正確的審美情趣以及價值取向;再次要創建濃郁的校園藝術氛圍,提升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在這一方面,哈佛大學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哈佛大學全校性的“藝術優先”藝術節非常有特色,它從1993年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成為校園中規模最大、歷時最長、參與人數最多的藝術節。每屆藝術節都包括了200多個藝術節目,有各種各樣、規模不等的藝術創造性活動,整個校園充滿著濃郁的藝術氛圍,更多的學生在藝術活動中實現了教育別人與自我教育。藝術是美的表現,德育則是將美升華為善,向善和盡美永遠是密不可分的。作為藝術教育工作者,不能簡單地進行知識灌輸與說教,而應當詳實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和當今藝術主流與發展,切實將藝術教育與德育有機結合,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德育功能。

作者: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