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達伊音樂思想剖析中國普高民族音樂教學

時間:2022-03-28 05:20:00

導語:柯達伊音樂思想剖析中國普高民族音樂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柯達伊音樂思想剖析中國普高民族音樂教學

“音樂是人類文化絕不可少的部分,對于一個缺少了音樂的人來講,他的文化是不完善的。沒有音樂的人是不完全的人。”①首先從“文化”的概念來看,馬文哈里斯提出“文化”指社會成員通過學習從社會上獲得的傳統生活方式,包括已成為模式的、重復的思想方法,感情和動作。音樂作為一種文化,充分體現出了一個民族自身的文化價值和文化特點,同時也只有從文化的視角,才能真正認識到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音樂通過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同時作為一種反映現實生活的藝術,它是民族文化最本質的藝術反映形式。“柯達伊把民間歌曲看作是民族文化的碩果,是民族文化有生命力的產物,是第一流的杰作。它們不僅是‘窮人的珍寶’,而且也是能夠滿足高層次的文化要求;它們不僅是原始的殘余,更是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得以成熟的藝術,一種富有價值的、完美的藝術。‘接受傳統、保持傳統,并使之成為生活中的一個積極的部分,這是受過教育的階層的任務。……受過教育的階層應該把從人民那里接受過來的,民族共有的傳統,經過加工,改造成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以后,重新送還給本民族的人民。’”②

幾千年的文化積淀和歷史傳統造就了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反之民族音樂也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形態,其間蘊含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傳統和哲學思想。《樂記》中記載了“感于物而動”“德”與“藝”“道”與“欲”以及樂教理論的音樂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民族音樂自古以來就追求含蓄、自然、流暢的藝術審美情趣以及豐富的教育思想。《尚書舜典》中記載“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以此教育早已成為繼承與發展我國的優秀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音樂文化與音樂教育緊密聯系,成為音樂文化傳承的主要手段。一、普通高校音樂專業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本民族音樂基礎上“學校音樂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本民族音樂的基礎上”,③是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則。“民間音樂是培養好的藝術趣味的源泉。民間歌曲中凝聚了人民多少個世紀的才智和觀察力,在經過千錘百煉雕琢而成的、盡善盡美的民間音樂中,有著永恒的藝術魅力……經過了這樣教育的人,將會有高尚的藝術趣味,對他所聽到的東西,會有正確的判斷力、藝術的鑒賞力,而不會被謬誤引入歧途。”④通過民族音樂教育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感情,深入了解本國民族音樂文化,同時促進學生對其他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

從柯達伊的音樂教育思想來分析我國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的民族音樂教育,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民族音樂教學并沒有形成系統的教育體系。當國外的音樂文化隨著其經濟迅速發展時,我國的民族音樂卻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緩慢前行。隨著國外音樂文化的強勢襲來,在我國形成了一股學習國外音樂的熱潮,美聲、西洋管弦樂器的學習、教學幾乎充斥了所有高校音樂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建國初期的教學計劃幾次修改并沒有擺脫前蘇聯模式(西方模式),雖然幾十年已過去,但我國現行的普通高校音樂專業教學計劃、教學模式仍然保留著以歐洲音樂知識為主的教學內容,不同之處只是添加了類似民族音樂概論、中國音樂史這一類以內容介紹形式出現的理論課程,對于民族器樂的學習也只是一種技巧性的訓練而已,完全忽略了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教學內容,在我國當前注重演奏技能訓練的音樂教育中往往忽視對音樂文化的教育,導致許多學生對傳統的音樂文化知之甚少,這更加不利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因此,我國普通高校音樂專業從發展民族音樂文化的角度來看,應進一步完善培養目標,構建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完整、全面的民族音樂教學、教育體系。首先,增設中國民族音樂理論課為必修課程,如中國傳統民間音樂、中國樂理等,同時將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介紹貫穿整體課程始終。其次,各專業要有相應的民族音樂系統課程。如民族聲樂專業要學習戲曲、曲藝以及各個民族有代表性的樂器;作曲專業要增加中國民族音樂理論的課程。在中國文化大背景下,找到有民族音樂文化的辦學特色,轉變教學理念,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在民族音樂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進行課程研究與改革,建立民族音樂思維方式,以此推進普通高校音樂專業民族音樂教育的發展。二、在掌握我國民族音樂的五聲音階基礎上學習、借鑒國外其他音樂體系“柯達伊教育體系突出抓住了五聲音階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⑤

柯達伊認為“世界上的許多民族都有他們特殊的音調體系。即使在所謂的文明世界,在那些鋼琴使用統一調音的任何地方,不同的國家也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演奏著音樂。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和分析不同國家的音樂家所演奏的作品,就不得不承認,它們都有著不同的、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在文學和視覺藝術上也是如此。從荷馬到威爾第;從莎士比亞到裴多菲;從希臘藝術到倫勃朗到拉斐爾,那些最強烈地表現出藝術家民族性格的作品最具有世界性的魅力”。⑥不同國家的音樂有著各自不同的音調體系,這種音調體系背后有著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根基,柯達伊將匈牙利傳統五聲音階完全融入到民族音樂教育體系當中,以五聲音階為基礎,創造出匈牙利獨有的音樂體系。從柯達伊對匈牙利“五聲音階”的貢獻來比較我國民族音樂中的“五聲音階”的發展來看,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柯達伊專門致力于發展本國的音樂體系——五聲音階,他認為“合乎邏輯的教學方法要求我們從簡單的開始,然后向復雜的前進。過早地堆積了許多困難的教學是不適當的、不合理的。應該首先給兒童沒有半音的曲調,只有在牢固地掌握了他們以后,再謹慎地引入半音。強把七聲音階的東西放在早期教育中是決不能唱好曲調,這個時期即使是敏銳的聽覺也總是在mi-fa這樣的地方搞模糊。

如果兒童首先有把握地獲得5個支柱骨干音級,以后就能夠很容易地掌握無論是來自上方或下方的半音。”⑦柯達伊將匈牙利五聲音階作為學習其他外國音樂的基礎,因為它具有嚴密的理論體系和一定的理論研究性,只有完全掌握了五聲音階并在此基礎上研究其他音樂,才能更好的將其他音樂體系運用到本國的音樂體系當中。“音樂的學習如果不是由一個單純、嚴密的體系打下基礎的話,音樂觀念就會混亂。而單純、嚴密的體系又會為其他方面和更高層次的發展打下很好的基礎。最后一點,五聲音階音樂是通向世界音樂文獻的先導,它是通向許多外國音樂文獻的一把鑰匙,從古代的格利高里圣詠,到中國,到德彪西”。⑧巧合的是,我國同樣存在著“五聲調式”的音樂理論體系,它廣泛存在于民間音樂中,并且在“五聲調式”的基礎上出現了中國民族調式的種種變化和完整的音樂理論體系。但是在我國現有的音樂教育體系當中,并不存在著柯達伊所提出的將五聲音階作為學習其他國家音樂體系的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吸收、借鑒外國音樂理論來發展本國音樂。而事實往往是學習者在沒有任何音樂理論知識的情況下就開始學習西方音樂理論體系,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習者可能會接觸在一些關于中國五聲音階的知識,但也只是在簡單了解的范圍內,并沒有學到相關理論來源、理論體系,以及相關文化背景,導致學習西方音樂的學生缺乏對中國音樂文化、理論的認識,這是一種教育的缺失。

我國普通高校音樂專業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樂教育基礎上,在中國文化大背景下,找到有民族音樂文化的辦學特色,因此,普通高校音樂專業應進一步完善培養目標,構建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完整、全面的民族音樂教學、教育體系。其次,在學習國外音樂體系的同時加強對民族音樂理論教學,在民族音樂理論教學基礎上逐漸轉變到西方音樂理論體系教學內容,這樣可以使民族音樂文化得到最大化的發展與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