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音樂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5 11:18:39
導語:高職院校音樂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培養目標的含糊性
教育中,作為組織教學過程的依據,培養目標是保證高職音樂教育高質量的基礎。然而在實際中,高職音樂教育人才的培養目標并不是很清晰。高職院校音樂教育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他們是有著本質區別的。普通的高等院校培養的是高級理論人才、音樂教育家等,而高職院校培養的目標是實用型人才,即能夠快速進行實踐活動的人才。然而就目前的教育現狀來看,高職音樂教育并沒有達到這樣的教育目標。在強調以市場對音樂人才的需求為導向的今天,高職音樂教育片面地采用與普通高等教育相似的模式來培養人才,這種做法顯然是不科學的。這樣不僅導致高職音樂教育缺乏特色,沒有系統的教學體系,而且高職音樂教育的學生質量也不會太高。
(二)教學模式的單調性
由于高職音樂教育的起步比較晚、規模上比較小,在較短的時間內并沒有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大部分還是模仿了音樂學院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擔任了“說一不二”的角色,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則變得非常被動,難以主動去接受新的知識,于是“填鴨式”教學就會出現在高職音樂教育中。其次,由于沒有對職業特點和崗位需求進行具體地分析,因此在傳統的理論知識教授中,教師們就沒有較強的針對性和迎合性,沒有考慮學生在以后社會上就業和創業的情況,沒有考慮所培養的人才能否滿足當今社會的需要,這就導致教學的相對盲目性,不利于整個教育活動的開展。
(三)課程設置的隨意性
目前,在大多數普通高等學校中,音樂課程都是以“公共選修課”的身份來供學生們選擇的,這就導致了高職音樂教育的發展處于一種比較尷尬被動的狀態。這種現象不僅體現出了音樂課程設置的隨意性,而且不利于音樂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此外,在大多數學校中,音樂課程多以音樂欣賞的形式來呈現,而且音樂課程課時的安排總體偏少,可以供學生們選擇的課程比較單一,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學校對音樂教育的不重視不無關系。
二、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改革建議
在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對高職音樂教育中出現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教學培養目標的不明確、教學模式的單一化以及音樂課程設置的隨意性,針對以上幾個主要問題,我們提出了相對的改革建議。
(一)明確培養目標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理念,在機遇和挑戰共存的時代,我們感受到教育觀念直接會影響到我們的得失與進退。因此,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下,高職音樂教育必須追求個性化、多樣化、全球性的發展方向。第一,把職業院校的辦學宗旨作為辦學指導思想,遵循高職院校音樂教學規律,高職院校通過采用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式,為社會輸送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貢獻力量。第二,在定位高職院校音樂教育時,既要考慮到音樂教育能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又要結合社會需求,培養出既有個性和創造性,又能在社會上“實用的”人才。
(二)革新教學模式
大學的教育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拘泥的教育只會教出呆板的學生,難以適應社會多樣化的需求。作為教師,其教育出的不僅是音樂專業學生,而且是具有高素質,具有一定審美能力的學生。因此,我們可以開展靈活多變的教育活動,更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比如,我們可以積極倡導、幫助學生成立合唱團或者樂隊,鼓勵他們多進行音樂方面的創作。我們還可以組織音樂方面的講座活動,讓學生們與音樂專家們進行近距離的交流,向他們請教和學習音樂知識。
(三)科學設置課程
課程的設置科學與否直接影響到音樂教學質量的好壞,因此,高職音樂教育必須重視課程設置。首先,可以建立專門的藝術教研室,對音樂教育研究提出科學的培養方案,并編寫科學的教材及大綱,把音樂教育融入到基礎課程教學中。其次,改善課程設置結構,在增設公共選修課時,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開設音樂選修課,讓學生的專業知識與音樂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最后,由于高職高專的學生基礎較差,我們要加強音樂基礎課程的設置,夯實基礎,然后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減少不必要的專業課程,在學習技能的同時不能拋棄綜合能力的培養。
三、結語
高職院校還需要很多事情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在不斷地實踐中進行摸索,積極改進音樂教育工作,完善音樂教育體系,探索音樂教育新模式和教育活動新形式,不斷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逐步完善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事業。
作者:其格慶單位: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自主性學習音樂教育論文
- 下一篇:激勵方式下高等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