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樂教育業胡琴教學探究

時間:2022-06-13 08:17:45

導語:高校音樂教育業胡琴教學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音樂教育業胡琴教學探究

摘要:胡琴教學作為音樂教育專業器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多元化音樂高速發展與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明確培養目標、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提高教學質量是綜合類高校胡琴教學的重要任務。本文從教學現狀、重點難點分析、教學模式與內容的革新等多個方面入手,對紹興市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胡琴教學進行新的改革探索。

關鍵詞:紹興市高校;音樂教育;胡琴教學;改革

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繁榮,世界文化以多種形式為載體涌入中國,西方音樂文化對中國音樂教育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西方音樂教育體系引入中國高校課堂,使中國傳統器樂長期以來“口傳心授”的單一授課模式被打破。時至今日,綜合類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胡琴教學當以西方音樂教育體系為依托,以保護傳統授課模式、提高胡琴教學質量為首要任務,以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對自身進行有的放矢地改革,這也是綜合類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共同面臨的挑戰。紹興文理學院是浙江省紹興市唯一一所公立綜合類高校,自1994年開設音樂專業,至今已有25年的辦學歷史。2000年,音樂學院(今為藝術學院音樂系)設立音樂教育(本科)專業,胡琴專業教學一直為器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胡琴專業教學現狀與教學難點簡析

(一)專業設置與學生專業水平。紹興文理學院藝術學院成立于2017年,下設音樂系與美術系,胡琴專業歸屬于音樂系器樂與舞蹈教研室,目前分為板胡與二胡專業,胡琴專職教師一名,在校專業學生16名。其中,二胡專業主修生15名,板胡專業主修生1名,暫不開設胡琴選修課。近五年來,學院招收胡琴專業學生數目差距較大,如:2014級6人;2015級1人;2016級10人;2017級5人;2018級1人。生源主要集中于浙江、湖南、江蘇三地,學生專業水平差異大、音樂綜合素質普遍不高,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少部分學生受過正規的專業訓練,基本功扎實,演奏技術較為嫻熟;大部分同學沒有系統地學習過胡琴演奏,掌握了一定的基礎演奏方法,因藝考需要,經歷“拔苗助長”般的集訓后,積累了一定難度的演奏曲目;最后一類則是學琴時間短,演奏基礎極為薄弱的同學。胡琴專業學生業水平與綜合素養的參差不齊,以及學習態度、就業目標、演奏方法等的迥異,是胡琴教學面對的第一個難點。(二)教學安排與課時分配。在紹興文理學院2018版培養方案實施之前,音樂教育專業同學,除主專業外,還需必修聲樂課與鋼琴課。胡琴專業同學除主修胡琴外,還要在本科教育的前兩年完成鋼琴與聲樂的學習。而對于多數胡琴專業同學說,聲樂課或者鋼琴課至少有一門為零基礎。胡琴專業主修生專業課采用“一對二”的授課模式,即每兩位同學每周一課時(45分鐘),目前僅一名板胡主修尖子生享有“一對一”的課時安排。由于胡琴教學的特殊性,即專業技能技巧傳遞需要一定時間為保障,即使授課教師將大量上課內容壓縮,沒有足夠時間的示范講解,課堂效果必然收獲甚微。長此以往,個別學生易產生應付的情緒與懈怠的行為,教學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繁重的功課學習與主修專業課時的不足,是胡琴教學面對的第二個難點。(三)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程度。據筆者對多名在中小學任職的胡琴專業畢業生的走訪中發現:浙江省各中小學招聘,對鋼琴、聲樂兩課的要求較高,器樂專業學生在招聘中幾乎無優勢可言。在本單位任職期間,這些胡琴主修生也是以鋼琴、聲樂為主要教學任務,器樂課程較少涉及,即使有也是作為興趣班的形式增設,以一對多的上課形式,起初這些畢業生們面對課堂顯得手足無措,畢竟這些突如其來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模式是在本科學習中鮮少涉及的。紹興文理學院胡琴專業學生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因浙江省各中小學招聘,絕大部分以聲樂、鋼琴為主,器樂考試次之。由此,胡琴專業學生的困境在于必須通過相關聲樂與鋼琴的考試,才有可能入職后擔任音樂教師一職時從事兼職的胡琴教學工作。然而,回歸教學課堂,教師所教授給學生的演奏曲目、練習技巧并不是專門針對中小學學生而設定的,而紹興文理學院于本科四年級開展的大學生實習工作,也沒有為器樂專業同學提供展示與教學實踐的平臺。目前,紹興文理學院實踐中的胡琴教學并未與國家頒布的中小學教材有機結合,教學過程中缺乏對中小學音樂發展動向與趨勢的關注。若教學理論與實踐未能緊密結合,可能出現學生學習積極性受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把握正確方向的現象,此為胡琴教學面對的第三個難點。

二、胡琴專業教學改革措施初探

(一)明確培養目標,注重綜合素質的提高。音樂教育專業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這也是音樂教育專業不同于其他表演專業之處,音樂教育專業同學的就業多側重于中小學,因此演奏與教學同樣重要。然而,并不是所有胡琴專業同學畢業后都希望走向中小學教師的崗位,我們應該學會因材施教,明確培養目標,對希望通過考研或出國等途徑繼續深造的同學,當讓他們在保證完成課程任務的同時,鼓勵他們“走出去”增長見識。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紹興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與上海、杭州、寧波等多地均有高鐵直達;對立志成為中小學教師的同學,則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與其他科目的結合學習,提醒學生綜合學習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正確學習。然而,無論對于前者或后者,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是必不可少的,指導學生根據自身設定目標,對自己的學習進行查漏補缺,這是成功的第一步。(二)優化教學內容,培養一專多能型人才。20世紀,中國音樂教育對西方教育體系幾乎全面接受,中國傳統器樂在高校等專業領域的傳播過程遭受前所未有的沖擊,甚至出現了否定中國民族音樂與傳統器樂授課模式,出現了“重技輕藝”的現象。而這種現象的余溫,至今依然在影響著高校的學生們。對于音樂教育專業的同學來說,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正確理解中國民族文化,也應是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正確認識理論課學習的重要性,對學校開設的多門理論課程應負有責任感地學習,如《中國民族音樂》《中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越劇選唱》等;除主修專業外應輔修或兼學其他同類弓弦樂器,如板胡專業學生還應學習中胡、高胡等樂器的演奏,二胡主修生則要學習板胡、中胡等樂器的演奏。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曲目選擇上,可以注重不同地方風格曲目的學習,要求學生不僅能流暢演奏,還要對曲目的創作背景、演奏風格、技巧特點等進行理論性的總結;器樂是民歌的高級發展形式之一,因音樂教育專業同學都必須學習聲樂,在胡琴教學課堂,可以要求學生們通過演唱部分民歌、戲曲來完成他們對曲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進一步理解。通過以上教學內容,既能讓學生們在學習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從學習中培養自己一專多能的本領,為以后的考學和就業夯實基礎。(三)注重實踐環節,增設胡琴重奏課程。音樂教育專業胡琴教學的另一要務便是培養學生既能上的“舞臺”,亦能站住“講臺”。由此,應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合作指揮能力及掌握不同樂器的演奏方法。除參加樂隊排練課外,建議增設胡琴重奏課程。重奏概念源于西方音樂,傳入中國已有近百年歷史。20世紀六七十年代,重奏訓練模式在中國民族器樂教學中得以應用,起初主要是對不同的民族樂器進行編配,創作重奏作品。近幾年來,重奏訓練開始逐漸被應用于同類樂器的演奏,如彈撥樂團、弓弦樂團等,但對胡琴重奏課程開展意義與重要性的研究并不多,研究人群局限于專業領域。胡琴重奏課程的開展,對于胡琴演奏者具有積極的學習意義。胡琴重奏課的基本配置以民族弓弦樂器為主,主要有:二胡、中胡、高胡、板胡、大提琴等,部分作品也會涉及其他樂器。通過重奏訓練,可以較為迅速地提高學生的視譜能力、培養不同樂器的演奏技能;胡琴重奏作品多以中國傳統音樂為素材,運用西方作曲技法創作,演奏者可在演奏過程中熟悉與學習西方和聲概念的應用,又可感受中西合璧的創作風格;傾聽與融合的過程,既能幫助學生練習音準、節奏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內心聽覺;對于音樂教育專業同學,胡琴重奏課的學習,對他們入職工作后,在中小學組建弓弦樂團,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弘揚中國傳統器樂文化有著積極的意義。(四)紹興文理學院胡琴教學改革實踐與教學成果。紹興文理學院藝術學院音樂系(原為音樂學院),于2013年起,積極開展胡琴教學改革:2014年開設胡琴重奏課,創建紹興文理學院弓弦樂團;2016年,增設板胡專業;2017年弓弦樂團二胡重奏作品《良宵》獲浙江省大學生藝術節合奏乙組(專業組)三等獎;2018年弓弦樂團合奏作品《茉莉花》獲浙江省大學生藝術節合奏乙組(專業組)二等獎;2016、2017年間共有3名二胡專業同學考入上海音樂學院研究生部;多名學生在省、市級比賽中獲得等級獎項。

[參考文獻]

[1]白如雪.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二胡教學改革探索—以集寧師范學院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09.

[2]邢璐.胡琴重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藝術百家,2015,06.

[3]王剛,王瑩,吳艷輝.論多元音樂教育背景下現代二胡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J].大舞臺,2015.

作者:聶欽宇 單位:紹興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