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譜軟件Sibelius在音樂教育的運用

時間:2022-02-18 09:57:16

導語:制譜軟件Sibelius在音樂教育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制譜軟件Sibelius在音樂教育的運用

【摘要】Sibelius軟件誕生于1994年,在其發展的歷史上經歷了很多波折,2006年公司被收購后一度由于新東家的管理方式引起爭議而誘發了一場規模巨大的用戶請愿,軟件的發展并未停滯不前,仍然有很高的更新頻率和龐大的用戶群體。在現代音樂教育中,傳統的手寫輸入方式已經逐漸無法適應當今的社會發展,高校音樂專業的多項課程都可以通過引入制譜軟件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降低教師的授課難度,而制譜軟件亦會在可預見的未來逐步代替手寫樂譜和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并全面普及開來。

【關鍵詞】sibelius軟件;制譜;論文寫作;和聲課;作曲;打譜

一、制譜軟件Sibelius的發展簡史

Sibelius軟件(以下全文簡稱Sibelius)是由就讀于音樂專業的英國雙胞胎Jonathan和BenFinn開發,起初的緣由是由于兩人對于手寫樂譜的艱苦過程感到厭煩。1993年4月兩人在當時的Acron平臺正式公布了這個僅有548KB和1MB內存即可運行的軟件,它由軟盤存儲,并可以用鼠標直接拖拽頁面來查看和編輯樂譜,在那個還在用鍵盤控制方向的年代相當超前。同年兩人建立SibeliusSoftwareLimite公司,第一位用戶是作曲家和雕塑師RichardEmsley,他不僅為軟件提供了諸多的建議,亦用它制作的樂譜交由出版商發行。1998年9月,Windows的第一個版本以“Sibelius”的形式,版本號為1.0。幾個月后了Mac版本1.2,之后公司在后續升級中使用了兩個平臺的傳統版本號。在一個平臺上創建的譜子可以在另一個平臺上打開,并且向下兼容。由于其使用的便利性和對教育領域的高支持度,公司的業務迅速遍布全球。2006年8月,SibeliusSoftwareLtd被一家美國音頻和視頻制作軟件和硬件制造商AvidTechnology收購,Avid繼續將Sibelius作為獨立的產品,并將其與一些現有的軟件產品集成。至此Sibelius軟件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而在2012年7月,Avid宣布計劃剝離其消費者業務,關閉Sibelius倫敦辦事處,解雇原始開發團隊,然后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和烏克蘭基輔招募新的程序員團隊繼續開發Sibelius。而抗議者發起的“SaveSibelius”活動可能是軟件應用程序的用戶群第一次對一家大型技術公司有組織的發難,請求它恢復已經解雇的開發人員,以便在海外重組其運營,該活動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響應,其中包括11590份強烈的請愿,卻依舊沒有成功。但Avid董事會不得不為“SaveSibelius”網站發起的寫信活動做出解釋,并保證他們會讓Sibelius保持活力。被解雇的前開發團隊則直接與雅馬哈•斯坦伯格(YamahaSteinberg)合作,為Sibelius的競爭對手開發應用程序,2013年2月,Steinberg宣布他們聘請了前Sibelius開發團隊的大多數人來開發同類軟件Dorico,由前Sibelius產品經理DanielSpreadbury管理。而Avid旗下的新團隊則在2014年首次Sibelius版本(7.5)。2018年SibeliusFirst(免費入門級產品)和SibeliusUltimate(以前的Sibelius)一起推出。從現狀來看,國內制譜軟件還無法與世界知名軟件相抗衡,在軟件功能的全面性,對音頻、圖像的處理、排版、多聲部樂譜制作等各個方面還有非常大的差距。[1]

二、制譜軟件Sibelius在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一)和聲寫作的幫手。初學和聲時,反復修改和斟酌是必經的過程,學生在線譜本上反復修改和推敲,這極易造成譜面的污濁不清,也給教師的批改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果利用制譜軟件在電腦上寫作和聲習題,即可完全避免這種問題,當對自己的寫作確認無疑之時,方可通過電子版或者打印紙質版的方式提交作業,而電腦中的存檔文件,易于二次修改或長久保存。非鍵盤類樂器的學生經常在學習完系統和聲之后,雖能寫作正確的習題,卻由于對多聲部音樂的理解有限而忽視和聲課程中相當重要的關于“和聲聽覺”的培養,而使用制譜軟件則可以即時地聆聽自己的寫作,并在確認無誤后反復播放強化自身對于和聲的感知能力,這無疑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和降低了大班授課教師的教學難度。(二)曲式分析的助理。曲式分析課的后期無法規避對大型音樂作品進行分析,在面對傳統總譜中的多種織體功能時,授課教師紙上談兵的講解諸如主題、對位、伴奏音型、和聲層、低音這些因素時一般很難在學生腦海中建立具體的形象,錄音資料中也難以剝離各個因素,尤其是聽覺感知較弱的中間聲部。在樂譜網站Imslp中可以快速找到很多樂譜的“Midi”格式或“Sib”格式,它們都可以通過制譜軟件直接打開。這可以讓授課教師在講解音樂細節時直接調用其中的某個功能或聲部加以播放,也讓學生在課下能從微觀到宏觀的分析諸如重奏作品或更大型的交響樂作品等。(三)作曲課的必備工具。很多綜合院校音樂專業的作曲課程為大班授課,這就使得學生比傳統的小班或一對一授課更加需要制譜軟件的幫助。相比手寫樂譜,制譜軟件至少具備以下幾點優勢。1.相比傳統手寫樂譜,制譜軟件為作曲者節省了大量的書寫連譜號、休止符、連尾符、小節線等因素的時間,這在越大型的編制中表現得越明顯。熟悉了各種快捷鍵之后,其操作的效率會進一步提高。2.制譜軟件可以通過電腦的USB接口簡單連接MIDI鍵盤或電鋼琴等設備,這在創作中可以迅速將轉瞬即逝的靈感通過鍵盤轉化為樂譜,相比傳統作曲家在鋼琴上彈奏然后停下來記寫的方法,此種操作更加直觀和高效。3.對于音樂知識不夠全面的學生而言,制譜軟件可以按照音樂常識自動進行音值組合、節拍劃分、聲部分配、以及對錯誤的輸入和調整進行音域警告、版面規劃等工作,這可以極大地降低作曲的難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學生所欠缺的相關知識。4.制譜軟件可以在不同的電腦中相互交流修改,可以在不攜帶任何介質的情況下延續之前的工作,亦可導出兼容性很強的圖片格式,在任何打印設備上生成紙質譜,還可以另存為通用的音頻兼容格式“MIDI文件”,在其他的音樂編輯制作軟件如Cubase、LogicProX、ProTools等上打開從而進行其他諸如混音方面的工作。混音是對情感、創新理念和演奏進行音響展現。[4]所以這亦是創作音樂的一種組成部分。5.在寫作或輸入音樂時,制譜軟件可以即時播放寫好的內容,無論是僅由鋼琴詮釋的作品或者大型的管弦樂作品,都可以對音樂效果一窺究竟,官方提供了一套音色庫,可以使播放效果有質的提升,在這個演奏音樂比創作音樂昂貴的時代,此功能在教學中有極其現實的意義。6.在提倡無紙辦公的現代,學生的論文等工作都由電腦經“WPS”或“Word”直接完成,這直接避免了反復修改帶來的大量紙張浪費,而制譜軟件作為音樂領域的“Word”,當然也具備易于修改、環保便捷等優勢。(四)論文寫作的理想應用。音樂專業的論文自然離不開對音樂作品的分析和涵蓋,在以往的學生論文中,作者多直接掃描樂譜或下載PDF格式的樂譜然后裁剪附加進論文中,由于所引用的譜例范圍與印刷品的版面布局不一致,使得最后導入論文的樂譜片段凌亂無序,一些不必要的內容經常無可避免地出現在文中,從格式上和邏輯上影響其質量。制譜軟件可以真正按照所需譜例的實際篇幅、大小、格式等要素量身定做,甚至可以附加相關的注解在樂譜之中,這樣導入的論文譜例能做到絕對的符合整體要求,對最終效果有著積極影響。

三、制譜軟件的發展趨勢

制譜軟件是現代電子科技與音樂結合的產物,是新時代的催生物。[3]在這個信息高速傳播的時代,傳統的手寫方式已經逐漸在教育領域中被替代,新的生產力工具普及為這種變革帶來了強大的驅動力。這種方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質量,學生在課外學習和訓練時也有了“標準的樂音和可參考的范例”,對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有顯著的成效。[2]制譜軟件Sibelius因其嚴謹的理論邏輯、簡單的上手條件、便捷的樂譜輸入、良好的擴展性、兼顧無紙辦公時代的環保特性,在現代音樂教育中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也為教師在無形之中完成了很多因受制于教學場地和硬件設施而很難實現的目標。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功能越發強大都使得它的運用不再有局限性。在可預見的未來,制譜軟件必將全面替代手寫的傳統方式,成為音樂工作者、學生們的主要得力助手。

參考文獻:

[1]余藝蕓.樂譜制作軟件比較與思考[J].黃河之聲,2008(21):50-51.

[2]李愛華.打譜軟件在“合唱與指揮”教學改革中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3(04):123-125.

[3]李社蕾.模擬電子琴鍵盤輸入的樂譜生成軟件設計與實現[J].科技視界,2017(05):158-159.

[4]ReayIzhaki著,雷偉譯.混音指南.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年版(第3頁).

作者:趙曉林 單位:鄭州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