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時間:2022-02-05 04:29:57
導語:音樂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音樂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人類精神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自身的獨特優勢影響著一代代人。目前,多數高校雖然對音樂文化教育有所關注,但力度不夠,更多在乎學生的專業成績。合理發揮音樂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音樂教育活動,實現音樂教育的形象化、生動化,探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將會有效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音樂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大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于自我的認識、提高對社會與他人的責任、深化對知識的追求與探索、關注對自然環境的協調;把學生培養成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新時代青年,對于學生自身的成長成才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音樂文化的思想政治作用不容忽視,它可以凈化人的心靈,通過欣賞、感悟優美的音樂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增強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完善自身人格。
一、音樂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的作用
音樂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正向的積極引導作用,其價值在于將音樂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兩千年前我國的儒家學派就有著積極的見解,“其認為音樂作為人們思想感情的語言,會與欣賞者內心的情感發聲共鳴,所以有什么樣的音樂,人們聽了就有什么樣的感受,又會產生什么樣的行為,并在社會教育作用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人們心靈產生巨大的感染力量。”[1]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音樂的目標是為了更好地引導人,而不僅僅是限制在音樂家的圈子,側重點在育人。”[2]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音樂文化的教育功能有:審美功能,育德功能,智育功能。(一)音樂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審美作用。音樂文化以時間為載體讓學生感受什么是真善美。在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音樂是一個很好的表達方式,通過音樂,讓學生置身于其中,得到鼓舞和共鳴。通過讓學生欣賞中國的傳統音樂,如琴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來感受細膩的美;通過悅耳的旋律,時而湍急,時而舒緩的節奏,時而高亢,時而低沉的音調,以及音響色彩的明暗對比提升學生分析、感悟音樂的能力,從而提升自己的審美。(二)音樂文化能夠激發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提高自身素質,塑造優秀品格。當代大學生部分人理性信念淡化,沒有明確的目標,可以通過欣賞與感受音樂改變學生的這種思想觀念。通過欣賞《我的祖國》《我愛你,中國》等具有愛國主義色彩的歌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懂得更加理性的愛國;通過欣賞《延安頌》《東方紅》《游擊隊之歌》《山河已無恙》等宣傳紅色文化、英雄文化的歌曲,讓學生認識到共產黨的偉大,革命先烈英勇不屈的大無畏精神;通過欣賞《我的未來不是夢》《陽光總在風雨后》《關于夢想》等具有理想信念的歌曲,讓學生堅定自己的理想,為既定理想而不懈奮斗。(三)音樂文化有利于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塑造完美人格。學生中有經濟較為困難的學生,這種學生不僅面臨著經濟上的困難,也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對于他們的幫助,要從簡單的“經濟資助”向“育人成才”轉變。作為輔導員,我們要利用合適的機會,搭建平臺,讓貧困學生展示自己的特長,從而獲得自信,增加與他人的溝通,最終獲得健康的心理。對于心理有問題的學生,通過感受音樂文化的內涵,歌唱音樂中優美的歌曲,獲得自信,增進與其他人的溝通,緩解自身的心理問題。從而達到音樂文化優化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四)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想要達到音樂文化育人的目的,不僅僅讓學生簡單的欣賞音樂,而且要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才能真正發揮音樂文化育人的目的。可以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組織學生排練合唱,輔導員也可以參與其中,再多的說教都不如輔導員自身的言傳身教,在與學生一起排練合唱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指導學生在歌唱中的一些問題和錯誤,還可以加深與學生的感情,調動學生參與合唱的積極性;有音樂特長,會樂器的學生可以組織他們排練合奏,緩解學習中的枯燥感,從而保持一個愉悅的心理。
二、當代大學生思想現狀
(一)當代大學生的突出特點。思想政治狀況整體上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大學,對于大學還處于憧憬與期待階段;二年級學生基本適應了大學生活,三觀逐步確立,對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見解與想法;三年級學生三觀已經形成,趨向穩定,學生之間差異性較為明顯;四年級學生思想較為成熟,對社會問題的觀察與判斷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二)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面臨有利條件,也面臨嚴峻的挑戰。非常現實,更加看重物質財富的重要性。注重個人的奮斗,但又畏懼勞苦,關心國家的發展,但又想做一份清閑的工作,常常高估自己,眼高手低,做不到腳踏實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體能力與素質有待提高。
三、音樂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對策
(一)鼓勵高校增設音樂課,配備專業音樂教師。當下,學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音樂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已經完備與齊全,而音樂課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相比起來有較大差距。在中小學,雖然開設了音樂課,但多數情況下被文化課占用,音樂課沒有真正發揮育人作用,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缺少了美育的教育。因此,學校要重視音樂課,完善課程設置,配齊師資隊伍,開設特色課程,引導學生從思想上重視音樂課,增強音樂課對學生的吸引力,真正發揮音樂課的育人作用。(二)營造良好的音樂文化氛圍。教師在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文化價值觀。大學生身處于校園之中,深受校園環境的感染。因此要以積極向上的校訓精神為載體,加強校風建設。可以設置有關音樂文化圖片展示的長廊,利用校報、宣傳欄、黑板報等平臺,開展各種傳統文化的學習。加強校園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建設,營造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文化氛圍。營造良好的班風,培育良好的班級文化,良好的班風與班級文化,對置身于其中的大學生來說有巨大的激勵、凝聚、制約、同化作用。加強宿舍文化建設,開展宿舍文化活動,從而可以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真正感受音樂文化的魅力。(三)積極開展線下音樂文化活動。充分利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例如建黨、建軍、抗日戰爭紀念日,開展以音樂為主題的校園活動。用激昂澎湃的音樂激發學生心中的愛國熱情,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活動,利用黨支部、團支部、班會、校園歌曲大賽、合唱、志愿服務、文藝匯演、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把音樂文化融入其中,通過參與這些活動,既讓同學們展示了自己的特長,增強了自信,也讓同學們增強了集體榮譽感,真正懂得了集體主義精神。(四)開展網絡線上音樂文化活動。組織開展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征集微電影、音頻、校園歌曲進行評比。要充分認識開展網絡文化節的重大意義,注重作品的思想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利用校園網、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加大對大學生網絡文化節的宣傳,讓更多學生參與其中。引導學生在網絡上聽一些富有正能量的歌曲,觀看音樂會視頻,提升自己的音樂審美。
四、結語
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的重要使命,因此,我們要積極調動一切力量,充分發揮音樂文化對青年的教育作用。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做社會良知的代言人,社會道義的承擔著,社會思想的風向標,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引導學生做一名“心中有愛,肩上有擔,腹中有墨,手中有藝”的新時代青年。
參考文獻:
[1]吳釗.劉東升.《中國音樂史略》[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34.
[2]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
作者:杜欣桐 單位:齊齊哈爾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
- 上一篇:社會音樂教育現實與提升路徑研究
- 下一篇:淺談大學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