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招生入學考試改革論文

時間:2022-08-03 06:57:00

導語:高職招生入學考試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招生入學考試改革論文

【摘要題】高等職教

高等職業(簡稱“高職”)既是高等教育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職業教育系統中的一個環節,在中有著特殊而重要的地位。高職招生入學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入口”,對高職以及社會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大規模擴招,高考改革的進一步推行,高職招生入學考試改革也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作為高職人才選拔與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我國高職招生入學考試在考試形式、科目、等方面,都存在著大量。這不僅了高職教育在社會中的地位,不能保障生源的質量,而且也難以體現公平與的原則,導致了社會大眾對高職教育的誤解。

招生考試制度作為人類社會制度重要組成部分,在辨別人才、發現人才、評價人才、選拔人才的活動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以至當今世界各國都把招生考試制度的改革作為本國教育制度改革的中心,而這中心的焦點又是高中畢業考試和大學入學考試。(注:金彪、彭榮根:《統一考試自主招生》[J],《上海高教》,1993,4。)近些年異軍突起的高職入學考試作為高校招生考試系統的重要一環,對社會技能型人才的選拔和培養也起著重大作用,因此,研究并改革現行高職招生入學考試制度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我國高職招生入學考試的現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國各類短期職業大學興起,在短短幾年內獲得了長足發展。這些職業大學的出現,標志著我國??茖哟蔚穆殬I高等教育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從《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到《職業教育法》,從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到三次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逐步明確了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大政方針,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學校的定位,明確了職業教育體系建立、積極發展的方針。(注:袁吉林、胡耀華:《當代職業教育大趨勢》[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第31頁。)為貫徹“科教興國”戰略,積極探索多種途徑發展職業高等教育,1994年原國家教委提出《關于進一步改革普通高校招生和畢業生就業制度的試點的意見》,高等職業教育率先推行繳費上學、對口招生等改革。1998年教育部和國家計委對1999年普通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計劃進行改革,安排10萬人專門用于部分?。ㄊ校┰囆小鞍葱碌墓芾砟J胶瓦\行機制舉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注:陳勃生:《職業高等教育導論》[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第107頁。)。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又將高職招生考試改革推向了一個新階段?!稕Q定》指出,“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可采取多種方式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畢業生經過一定選拔程序可以進入本科院校繼續。”“經國務院授權,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和大部分高等??平逃臋嗬约柏熑谓唤o省級人民政府,省級人民政府依法管理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和高等??茖W校。高等職業教育(包括高等??茖W校)的招生計劃由省級人民政府制定,其招生考試事宜由省級人民政府自行確定?!碑斍?,各個地區已廣泛開展了高職招生考試的改革試點工作。

,依據高職的生源劃分,我國高職招生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普高生參加高考,依據其高考成績進行錄取;另一種是“三校生”(中專、職高和技校)或同等學力在職人員通過參加由省考試院及招生學校組織的高職入學單獨考試,依據其總成績進行錄取。對于普高生占高職生源的絕大部分,很多人對此持有異議,認為普高生參加的是普通高校入學考試,沒有參加招生學校所設定的專業技能考試,卻能比較容易地進入高職院校就讀,而接受了正規職業教育的“三校生”入學機會卻少之又少?,F階段,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國家為緩解高考落榜生帶來的社會壓力;另一方面也與普高生和“三校生”繼續學習的能力有關。隨著科學技術和的發展,我國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職業專業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有一定的高中文化知識,就更容易適應知識經濟對勞動者素質的高要求,更易在基礎、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術上接受高等職業教育。而相對于普高生,“三校生”文化基礎差,中職的文化與專業教育與高職不能有效地銜接,因而他們在學習高新技術方面有一定困難,原來已學的一些專業技能在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中很快也就失去了優勢??梢姡壳皣覍嵭小罢猩蚱崭呱鷥A斜、限定高職對口招生比例”的政策有其合理的一面。不可否認,這種政策對中職教育及大眾心理帶來了消極影響,但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觀念的轉變,職業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這種情況一定會得到改善。

在“對口招生”中,大多數省份采取的是“3+2”模式,也就是“統一+自主”模式。“3”是指語文、數學、外語,這三門科目由省院或招生考試中心統一考試大綱、統一組織命題、統一實施考試、統一閱卷和報告分數;“2”是指專業和職業技能,這兩門科目由招生學校自主命題與組織考試。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既照顧了統一,又體現了自主,但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實施“對口招生”的過程中,高職院校自覺不自覺地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對口高考”上,偏離了職業的辦學方向。與此同時,中等職業教育經過多年的,雖已取得不小的成績,然而由于上“普高熱”、中職內部“自考熱”的不斷升溫,中職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應當承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學歷層次高移是必然的趨勢,可供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選擇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少(注:顧明遠、梁忠義:《職業教育》[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第489頁。)。由于職業學校所設課程與高考或成人高考不接軌,因此又缺乏競爭力,使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升學都不易。高等職業教育招生是以普高生為主還是以“三校生”為主,如何改變現行的招生辦法,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這些都是我們在改革高職招生入學考試時需考慮的。

二十一世紀我國高等教育向大眾化邁進的步伐不斷加快,新世紀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仍然需要有一個體現社會發展要求和高職教育特點的招生考試制度。具有社會導向功能和教育質量保障功能的招生考試制度改革,也將最終帶動整個職業教育的改革。

二、高職招生入學考試改革之初步設想

高職招生入學考試改革的出發點及其歸宿,是為了更有效地從眾多要求接受并已具備可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中,選拔出能更有效地接受高等教育,從而在畢業后能更好地為國家、為社會作貢獻的人??荚嚕粌H僅是高職入學考試,應遵循諸多原則,如:公平、公正、效率、等,但這些原則終其目的還是為其出發點及歸宿服務的。高職招生入學考試是一個新生事物,必然存在諸多問題,所謂:“初生之物,其形必丑”。因而其改革也將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問題,要找到一套科學、合理的高職招生考試制度實非一件易事。

目前,按照國家政策的規定,高職招生入學考試存在兩種類別,因此,我們的改革在現階段也應當依據這兩種考試類別來進行。至于以后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動,高職招生入學考試如何改革,還需進一步地。當前,教育界很多人士都展開了對高職入學考試進行改革的討論。有的人提出,對所有考生采取統一的試卷,采用統一的標準選拔新生。這種設想在考試的公平、公正原則方面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我們還應當考慮到兩類考生知識結構的差異,還是應當對他們有所區別才好。首要的是,在改革具體的考試方式之前,我們必須為高職招生入學考試的改革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社會學方面的研究,可以發現,考試制度尤其是在高校招生規模和高職教育的“普、職生源結構比例”上,存在著生源市場需求和行政意志的不同價值傾向。人們對“嚴格的分數控制線”的批評往往歸咎為“以往計劃經濟的刻板”,但在今天看來,恐怕行政機構也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注:葛大匯:《升學考試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對“應試教育”的剖析》[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序言第2頁。)國家政策的硬性規定以及對高職的定位問題,使得高職院校的招生存在不符合教育本身內部的現象。國家政府部門對“三校生”升入高職的名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中職與高職的有序銜接,不利于高職的健康發展。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科學技術革新帶來的社會生產技術結構的變化,以及高校的大規模擴招,使得高考落榜生帶來的社會問題逐漸轉嫁到“三校生”身上。由于大學畢業生的日漸增多,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在社會上更難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們大多數又不能升入高一級的院校,無法適應生產技術革新的進度,給社會帶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可見,無論從教育內部還是教育外部來考慮,我們都應當適當增加“三校生”的錄取名額,擴大單考單招的規模。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來設想高職招生入學考試形式、科目及等方面需做出的調整和改革。

(一)形式改革

在考試形式方面,筆者認為應當實行分類、分層招生。

關于分類,在于對普高生和“三校生”要區別對待,努力尋找比較、合理的考試形式及?,F在很多學者建議,普高生在參加完高考后,接下來再參加所報考高職院校組織的考試。有一些省份已經開始試點工作,考生在高考結束后一天,其報考的學校再組織技能考試對其動手操作能力進行測試,這時考試時間合理的安排就顯得十分重要,要與高考、畢業考試和就業分配時間錯開。對沒有完全把握升入普通高校的普高生來說,參加這一考試也是給自己留了一條后路。對“三校生”,一般高職院校的招生考試,其文化基礎課仍由各?。ㄊ校┙y一組織命題考試,一般都在五月份開考,專業課考試由招生院校自行組織。對有聲望、有實力的高職院校,全部考試可由其自行命題,單獨組織考試,只是在時間安排上我們應當有所調整。近年來,高考形式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有些省份已實行一年兩考試點工作。高職入學考試是否也要配合高考改革的步伐,高職入學考試是采用一年一考還是一年多考形式適合高職的,還需要我們在改革過程中進一步地、論證。

關于分層,從2002年開始,廣西在高考中把本科、專科院校招生考試徹底分離,本科院校(或專業)招生考試由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仍在國家規定的統一時間內進行;專科院校(或專業)招生考試由自治區招生考試委員會組織命題。??圃盒U猩荚囋诒究圃盒U猩浫〗Y束以后進行,所有報考??茖哟危ê胀▽?啤⒏呗毥逃?、電大普通班等)的考生都必須參加這一輪高考。(注:2002年13省市高考改革方案[N],高等教育信息網:/)我國的高考用一套試卷測試不同層次的考生,這不但會試卷的區分度和效度,而且也不可能適應水平懸殊的不同學校、水平懸殊的不同考生的要求。(注:陳曉云:《中外高校招生制度比較與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3,4。)特別是對高職院校來說,它們不能根據自身培養目標的要求選拔合適的考生,只能錄取遭普通高校淘汰的落榜生,客觀上影響了高職培養目標的實現。隨著高職招生規模的擴大,在錄取的新生中,大量考生將進入高職院校,但他們在高中階段都必須按普通高校要求復習,徒然增加負擔。因此,采取分層次考試、分層次錄取形式,在試題的要求和難度上有差異,這樣不但可以分散高考的競爭,還能為高職院校進行操作技能考核提供可能。隨著高職辦學層次的不斷提升,高職在計劃、組織招生入學考試時也應當考慮本科與??茖哟蔚摹烧呤墙y一招生還是分開招生,在招生時應當如何分層招生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對考生資格問題,國家政策也應當有所變動,可適當放寬允許歷屆“三校生”報考高職院校。因為很多中職生在工作后,由于技術革新速度很快,他們在中職學的技術技能已經跟不上技術變革的速度,因而需要進入高職進行深造,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二)考試科目改革

在考試科目方面,要增強考試科目設置的靈活性,根據不同科目的特點,不同專業的要求,除筆試外,增設聽力測試、體能測試、面試、操作能力測試及心理素質測試等,并記入總分,實現對考生綜合能力的測試。要進一步擴大高校對考試科目的選擇權,鼓勵高職院校根據辦學層次、辦學方向、專業培養目標等要求選擇考試科目。選擇科目數可以有所不同,選擇范圍應當與中職開設的課程相符合。同一考試科目也可以進行不同水平的考試,繼續鼓勵各?。▍^、市)根據省情探索不同的科目設置方案、推進改革的進程(注:林蕙青:《與時俱進乘勢而上全面推進高考改革》[J],《高校招生》2003,1。)。

對普高生考核的科目除原有的文化基礎課,還應當進行相關職業能力傾向測驗及動手能力測驗并以其作為錄取的重要依據。由于普高生接受的是普通,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職業能力的訓練,其知識結構與高職的培養目標有很大差異。因而,在招收普高生時,應當增加對其職業能力傾向及動手操作能力的測驗,文化基礎課仍依據高考成績(可依據其高考總成績,也可依據其高考科目中語、數、外三科成績)。對“三校生”所參加的“3+2”或“3+x”模式的,大多數高職院校仍采用文化課由省考試院統一組織命題統考,專業技能由本校組織考試的模式。就高職院校而言,其定位是為本地區服務,各校在培養人才的目標方面有很大差異。因此,我認為一些有聲望、有實力的高職院??勺孕薪M織全部考試科目的命題及組織考試、錄取工作。一些普通的高職院校的一些優勢學科或熱門學科的專業技能考試,可聯合幾所與己學科相同或類似的高職院校共同組織命題、組織考試。專業技能考試實行聯考,有利于保證質量。在文化課與專業課成績所占的比重方面,應適當提高專業課成績所占的比重,文化基礎課與專業課成績所占比例相當。這樣使文化課與專業課總分持平,不致使學生過于注重文化課的而忽視專業課,有助于選拔動手操作能力強的學生。

(三)考試改革

在考試內容方面,應根據需求,尤其是地方發展的需求來設置,加強與地方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聯系;同時對報考專業的劃分不宜過細,還要有前瞻性。不管是普高生參加的考試還是“三校生”參加的考試,考試內容應進一步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加強對考生接受新信息和利用新信息能力的考查,引導考生學會結合實際;加強對考生邏輯推理和判斷能力的考查,增強實際操作技能內容,考查考生解決實際的能力。在操作技能考查時,應真正體現對考生綜合能力的測試,立足于基礎知識,注重對知識的及知識與地方社會生產、生活、科技和經濟的有機結合。

對普高生進行職業能力傾向測試和動手能力考查時,應注意考查的性、適應性和針對性??紤]到普高生的實際情況,招生學校應當制定不同的考試辦法。對“三校生”專業技能的考查中應提高操作技能考核的要求,制定統一標準,嚴格把關?!叭I钡穆殬I技術等級證書可作為職業技能考試的成績,有的可免試。在具體實施操作中面臨的問題亦是十分嚴峻,主要有:一是三門文化課考試缺少客觀統一的課程及考試標準,與三類學校的教學大綱難以銜接,致使“三校生”一進門就參差不齊。二是三類學校雖都屬中等職教,但學制、教學計劃、教材差異較大,很難確定通用的標準。因而,各省考試院在組織文化基礎課考試時應當考慮到各地三類學校的差異,努力找到一個平衡點,把考生真實的文化水平檢測出來。

(四)其它

諸如錄取方式及標準、綜合評價體系等問題,都需要我們對其進行改革。在錄取制度改革方面,我們要根據國家教育部門對高校招生錄取工作的指示,結合本地區實際采用多元化、綜合化、靈活多樣的錄取方式及標準。對錄取制度的改革,應進行高職院?!白灾鏖_放錄取”的改革試點。有條件的省(區、市)在?。▍^、市)高校招生委員會制定的最低控制分數線上,允許部分高職院校自定標準,考生和高校雙向選擇,學校自主錄取。(注:林蕙青:《與時俱進乘勢而上全面推進高考改革》[J],《高校招生》2003,1。)關于考生綜合評價體系如何建立問題,也需要我們做大量的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三、結語

總之,高職招生入學考試的改革首先要為國家和社會選拔有用之材服務,還應當體現公平、公正、科學、效率和質量等原則。既要使高職招生入學考試符合自身發展的,也要符合地方社會發展和社會大眾心理的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家政策的變動,我們也有可能普及高職,像美國的社區學院,采用“寬進嚴出”的體制;也可采用免考。至于以后考試改革如何進行,高職入學考試能否與普通高校入學考試同步進行,我們還有許多事要做。

建立一套完善的高職制度并不是只通過考試本身就能完成的,應當重視考試與的關系,我們既然身處這樣一個考試社會,就必須從社會這個大范圍入手研究高職招生考試,只有這樣,我們的改革才能取得成功。曾經在一段時期內要求廢止高考的呼聲高漲,我們廢止高職招生入學考試可行與否,我想在來說是不可能的。的文化國情決定了中國必然相當倚重考試。考試雖有其消極方面,但堅持考試仍是當前惟一的出路。著名考試學專家劉海峰教授說的好:如果說,考試在某些方面是一種“罪惡”,那么也是一種“必須的罪惡”(注:劉海峰、田建榮、張亞群、鄭若玲:《中國考試史》[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因此,我國高職招生入學考試改革還是應當盡力完善高職考試制度而不是去廢止它。不管怎么說,制定一套的高職招生入學考試制度及其,有利于促進高職和社會的發展。高職招生入學考試改革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