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創新職業價值觀教導策略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20 02:43:00
導語:高校創新職業價值觀教導策略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創新的著力點在于加強職業價值觀導向教育,主要是職業理想、職業目標和職業行為規范的導向,落腳點是努力創新職業價值觀導向教育的方法,幫助他們樹立依需要擇業、以技能立業、謀發展就業、以知識興業、立足自主創業等現代職業價值觀念。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職業價值觀導向
確立什么樣的職業價值觀,是大學生就業成敗的一個關鍵。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當前應著重加強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導向的教育,尋找切實有效的引導對策和方法,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職業價值觀。
一、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導向教育的內容
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經濟成分、利益主體和社會生活方式的多樣化,使得人們的選擇和追求也日趨多樣化,大學生求職就業也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如何將自己的選擇與社會需要結合起來,確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實現順利就業、成功就業,關鍵在于正確引導。因而,加強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導向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價值觀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按其對自身及社會的意義或重要性而進行評價和選擇的標準。對主體的思想和行為具有一定的導向或調節作用,它可以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指向一定的目標或帶有一定的傾向性。職業價值觀也叫工作價值觀,它是價值觀在職業選擇上的體現,是人們對待職業的一種信念和態度,或者說是人們在職業生活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價值取向。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創新,主要體現為職業理想、職業目標和職業行為規范方面的教育和引導。
第一,職業理想導向理想對人們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具有明確的指向性或導向性。職業理想就是人們對未來職業的期望和追求,大學是學生職業理想形成的關鍵階段。根據中國人民大學的專題研究,53.9%的學生職業理想是在大學時期成型的。這說明大學階段是加強對學生職業價值觀念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樹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的職業理想,是當代大學生正確職業價值觀的核心。當代大學生只有樹立社會主義的職業理想,才能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這個大舞臺上大有作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是史無前例的偉大事業,既偉大又艱巨,她需要當代大學生樹立艱苦奮斗、艱苦創業的開拓精神,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業已經市場化。大學生只有將個人追求與社會需要結合起來,主動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遵循人才市場的規律,才能順利實現就業,如果仍然抱著“一步到位”的夢想,堅守高工資、大城市和社會聲望等不切實際的觀念,只會給就業帶來阻力。
第二,職業目標導向目標是理想的具體化,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告訴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導向,主要是運用社會發展目標和人的發展目標進行導向,目標導向教育就是引導大學生將社會目標轉化為個人奮斗目標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黨中央又制定了分步走的戰略目標。實現共同理想和戰略目標當然是當代大學生求職就業的方向。方向明確了,發揮自己專業特長,立足崗位,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身價值。同時,大學生要認清自己,對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氣質,能力、素質以及職業生涯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做到人職匹配。一般來講,當職業與個人的理想、愛好、個性特點、專業特長最接近時,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容易激發出來。調查顯示,有許多大學生不清楚自己的個人狀況,更不了解人職匹配的基本道理。據中國人民大學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所的調查,有115左右的大學生對興趣、愛好、性格、氣質、能力、素質等個人狀況說不清楚,許多大學生根本不懂得職業生涯設計。其結果就是他們在選擇職業時盲目而行,易于受到各種消極因素的干擾,個人狀況與職業要求之間存在嚴重錯位。在教學和學生工作實踐中發現,許多大學生之所以選擇目前的專業,有的是出于家長的意愿,有的是出于老師的建議,而真正出于個人興趣的人很少。其實,明確職業目標更有利于大學生在校學習目標的確立,更有利于大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激發。
第三,行為規范導向行為規范導向,就是按照道德、法紀的準則、要求進行導向。如果說理想、目標是方向,具有目的的規范性,那么,道德、法紀則是實現理想和奮斗目標的保證,具有行為的約束性。行為導向包括道德規范導向和法紀規范導向兩個方面。
道德規范導向指通過道德規范的教育、道德習慣的養成,以社會輿論、自教自律的方式所進行的行為導向。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把“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擺在職業道德的首位,視之為基本的、對所有從業人員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道德規范?!皭蹗従礃I”側重做事、“誠實守信”意在做人。兩相輔佐,要求大學生踏踏實實做人,扎扎實實做事,以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在崗位上建功立業;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術服務人民、奉獻社會。在大學生擇業過程中,我們要警惕種種失信行為,如“注水”簡歷、偽造證書、虛構社會經歷,假學歷、假檔案等等,防止這種信用污染在人才市場的蔓延,要求大學生做誠實守信的最忠實守護者。在就業過程中,教育大學生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急功近利、心態浮躁。
法紀規范導向是通過法律制度、具體法規、章程、條例的教育和執行,以強化管理方式進行的行為導向。在職業法規日趨完善的今天,用法律來規范求職行為和從業行為,依法辦事日益普遍,大學生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明確自身權利、自覺履行義務;提高職業法律意識,維護法律權威,勇擔法律責任。
二、創新職業價值觀導向教育的方法
這是解決職業價值觀導向教育“怎么導”的問題。方法是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紐帶和橋梁,它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創新職業價值觀導向教育的方法,就是要探索其理論與實際的最佳結合點,實現職業價值導向教育的目標,幫助高校學生建樹起現代職業價值觀,使其能夠正確把握國家就業工程的大好機遇,以積極心態主動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一)以社會需要為導向,端正職業地位觀產業結構升級的一個明顯趨勢是以服務為特征的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愈來愈大,提供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社會的這種必然發展趨勢,為廣大高校畢業生選擇職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應引導學生關注、重視服務行業,特別是要注重以知識和高科技為支撐的金融保險業、法律、審計、財會、投資、勞務輸出以及各類經紀人和中介機構、文化教育業等服務行業。加強服務行業,這是社會以人為本、以生產效益為本的客觀要求。服務行業需要科技,大至科技信息、產業技術服務,小到科技應用、日常生活服務。通過科技服務,將所學專長應用到生產和生活之中,實實在在地提高生產效益和生活質量,實乃國之急需、民之急需。因此,科技服務行業是大學生的專長和當前社會需求的一個最佳結合點。此外,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和追求的日益提高,一些新興行業、新的職業、新的崗位層出不窮。而大學生具有專業知識,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快,應該而且完全可能在此一顯身手,建功立業。同時,當代大學生還必須從思想深處進一步轉變以所有制形式來選擇就業的陳舊觀念,改變過去那種只向往國有單位或公務員崗位,不愿到非國有單位和私營企業的思想。對大學生來說,只要具備就業的條件,無論是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外資企業、私營企業還是個體經營企業;無論是固定性職業,還是臨時性職業,都是就業,要樹立職業無貴賤,行行有作為的職業價值觀。事實證明,今天的民營企業收入水平已和“三資”企業不相上下,民企靈活的用人機制和激勵手段為人才創造了比國有單位更好的個人發展空間。
(二)以實現人生價值為導向,校正職業苦樂觀。眾所周知;高校畢業生進京、滬、等沿海省市的要求越來越高,進省會城市或大城市工作也同樣“門檻”較高。因此國家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和中西部就業。2002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制定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意見》,對到西部地區工作的畢業生,戶口由政府主管部門所屬的人才交流機構提供免費人事服務,并規定到西部貧困邊遠地區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可提前定級,適當高定工資標準。2005年7月,中央《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對宏觀調控人才流動,引導人才向西部地區、基層和艱苦地區等社會最需要的地方流動,鼓勵人才安心基層工作起了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大學生應該將就業的姿態放“低”,將人生的目標抬“高”到基層去,積累經驗、增長才干。如上海師范大學學生付永現,畢業后到河南省寶豐縣肖旗鄉棗莊村發展飼養業,并幫助協調500多萬元貸款用于無公害飼養園區建設,目前全村100多戶農民入駐該園區養豬、養雞和養牛,一年可實現純利潤200多萬元,全村人均純收入可增加1300元。在農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發展空間。
(三)以提高綜合素質為導向,樹立儲備就業觀。毋庸諱言,高校畢業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一般較弱,在雙向選擇中,往往出現一些“不相容”的狀況:即畢業生嫌工種的知識層次低,而用人單位則認為這些“書生”大事做不來、小事還不如工人來得快。這里需要相互理解暫且不說,作為畢業生本身素質而言,有個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只有將理論專長與實踐技能相結合,才能豐滿羽翼,圖展鵬程。1996年國家勞動制度改革出臺了一項新決策——勞動預備制度,其核心是“先培訓,后上崗”。1999年該制度在全國全面實施。它向人們展示一個信息:急于求成,往往欲速不達;而高能就業,則功到自然成。與此相適應,高校學生可以通過“儲備就業”來廣辟就業途徑。所謂“儲備就業”,就是以原來的知識儲備為基礎,通過新的需求熱門專業技能儲備,以較強的優勢再去競爭就業。在就業不能如愿以償的時候,尤其應當如此。譬如:小黃學的是地質勘探專業,畢業來到無線電廠當辦事員。一年后廠里經濟性裁員,他是其中之一。失業后,他拜廠里的老師傅為師,學習無線電修理技術。同時參加了計算機和文秘培訓。由于自學電腦達到了可以自編程序的水平,先后有三家公司高薪聘請他??梢?,“是金子總是要閃光的”。轉變就業觀念、實施“儲備就業”,具備高素質就能立業。
(四)以科學創新為導向,建樹知識興業觀。大學生應走出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的某些誤區,校準擇業方向,投身于我國知識產業的開發,勇于到新興產業中去干一番事業。而不宜單純以賺錢多少來衡量事業的成敗。世界正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知識經濟”的到來,為當代大學生的就業,特別是為其將來事業的發展和人生價值的展現,提供了極為廣闊的前景。同志指出:“知識經濟、創新意識對于我們二十一世紀的發展至關重要”。用知識經濟對我國企業進行信息化改造,真正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實現與國際慣例全方位接軌,這是我國當代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任務,因此,廣大高校畢業生應描準這一目標,努力學習,厚積薄發,在擇業、就業時,才能抓住良機,發揮優勢,適應時代潮流,在振興國家經濟、推進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創造出輝煌業績,充分實現自我的價值。公務員之家
(五)以崗位愛國為導向,樹立自主創業觀。1998年在巴黎召開的首屆世界高等教育大會通過的《世界宣言》強調:“畢業生將越來越不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將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這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大趨勢和共同呼聲。我國以宏觀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并予以資金扶持,比如對有創業愿望并具備創業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及時提供創業培訓、就業指導、項目開發、小額貸款擔保、跟蹤扶持等“一條龍”服務;對自主創業的經營活動,在申請、登記、審批等方面提供“三優先”和“綠色通道”服務,還在一定期限內減免稅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為廣大高校畢業生的自主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自主創業是機會,更是挑戰。挖掘創業潛能,擺脫依賴心態,樹立自主創業光榮的思想,勇敢地去迎接這一挑戰。加強創業實踐,注意積累社會經驗,努力做一名就業崗位的創造者。我國已經誕生了第一批大學生創業者,如清華大學三位大學生1999年5月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大學生高科技公司——視美樂,專利產品為多媒體超大屏幕投影機。創業者的實踐表明,無論是選擇的、還是自主創造的,崗位始終是個人施展才華、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平臺。只要樹立了以崗位愛國為導向的職業價值觀,社會處處都是大學生展示才能的大舞臺。正如清華大學科技創業者協會的大學生所說的,創業是一種精神,創業是一種意識,創業是一種素質。創業不是個人行為,創業是合作和表率。創業不是謀取私利,創業者是堅定的愛國者、富有激情的實踐者、艱苦創業的實干家。
- 上一篇:我國高校遠程教育改善措施探討論文
- 下一篇:高職教育質量管理認證的實踐性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