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課教學詮釋
時間:2022-04-27 04:21:00
導語: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課教學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本文在正視目前中職學校學生的現實狀況后,從不同方面論述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課教學方法,并借鑒現代西方教育心理學的理論成果,包括加涅的教學方法理論、布盧姆的教學策略理論,奧蘇伯爾的動機理論等,提出會計專業課教學方法。
近兩年,國家不僅重視職業技術教育,而且加大了對職業技術教育的經費投資,從2007年起,在校中職學生每年可以享受1,500元的國家助學金。2008年教育部周濟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了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性;2009年12月2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09年秋季學期起,對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在校學生中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逐步免除學費。那么,應該怎樣教好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課呢?
一、確立“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模式。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能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課堂教學要以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因材施教。目前中職學生的現狀是,中職學生絕大部分是中招考試沒有考上高中的同學,基本知識普遍較差,綜合素質較低。如何處理好現行的中職教材和學生間的關系,就是要確立“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要我學”的現狀為“我要學”。國家提倡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廣泛獲取各種資源,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適合不同學生的學習策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讓其通過親身體驗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出“探究、創新”的教學思想。
二、教學目標明確,知識訓練點、能力培養點、德育滲透點具體。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包括前期分析(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和學習環境分析)、確定目標、制定策略、選擇媒體或資源、試行方案、評價和修改等過程。教學過程包括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問題探究、主動學習,交流驗證、質疑小結,拓展延伸、深化創新。教學目標包括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創新。教學設計要能夠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連串帶有梯度的問題并適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它實際上是兩個鄰近發展階段間的過渡狀態。前蘇聯教育家維果斯基強調,教學不能只適應發展的現有水平,走在發展的后面,而應適應最近發展區,從而走在發展的前面,并最終跨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新的發展水平。
在教學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學生知識的正遷移,防止知識負遷移的產生。例如,筆者在教《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第一章第三節內容,“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會計要素、會計要素之間的關系式”時,考慮到學生已經學過《企業財務會計》中企業會計的會計要素以及會計要素間的關系式,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知識正遷移的產生?經過深思熟慮之后,筆者決定采用比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提問法。首先采用復習導入法復習企業會計的六大會計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企業會計要素間的關系式(會計恒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
明確教學目的,通過本節的學習,要求學生比較企業會計的會計要素以及會計要素間的關系式和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會計要素、會計要素之間的關系式的異同點。然后,導入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五大會計要素: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會計要素之間的關系式為:資產=負債+凈資產,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通過列舉案例把本節內容講授完之后,請同學們想一想,兩者的異同點,要求同學主動回答問題,通過教學實施,同學們學習興趣比較高,課堂學習氣氛活躍,使問題得到了圓滿地解決,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會計專業課教學,既要注意知識、能力的培養(即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同時又要注意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即情感價值目標)。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是:遵紀守法、廉潔奉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提高技術、參與管理。針對目前會計信息質量較低、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前,養成遵紀守法、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良好習慣,使其走上會計工作崗位后,為提供真實會計信息奠定良好的基礎,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四、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是學生的組織引導者。提倡教學形式多樣,方法靈活,盡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巧妙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質疑、追求、探索、創新,精練點撥講解,開闊學生的思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方法很多,諸如任務驅動、項目教學、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行動導向等,其關鍵是設置適宜的情景(即情景創設),使學生“身臨其境,做中學,學中做”。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很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啟發誘導,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宋朝理學家朱熹解釋為:“憤者,心求其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啟發”一詞由此而來。戰國后期的《學記》主張啟發式教學,“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主張開導學生,但不要牽著學生走;對學生提出比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學生灰心;指出解決問題的途徑,但不提供現成的答案。
五、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想方設法使學生學習積極主動,課堂氣氛活躍,主動發問質疑人次多,并善于吸收采納他人的意見,體現出個人練習、小組研討、全班交流、課后反思等自主學習的方法,集知識性、趣味性、游戲性于一體。
六、師生關系和諧,達到師生、生生進行平等、有效的雙邊、多邊互動交流。教師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內容有層次性,教學過程要體現探究性獲取知識和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七、充分利用學校微機房的優勢,加強會計電算化培訓工作,使學生適應信息時代市場經濟對復合型人才的需要。在信息時代的今天,計算機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作為會計專業的一名中職學生,應掌握會計電算化的有關知識。課堂教學要充分利用學校微機房的優勢,使學生掌握從制證、審核、記賬、編制報表等一系列會計電算化的軟件應用程序以及會計實務中的電算化應用問題,使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學有所用,能夠適應會計電算化記賬等會計工作的需要。
八、教師教學要充分利用學校的網絡教育、多媒體教室、幻燈、電腦、VCD、錄像機等信息技術革命的成果,制作電子教案、電子課件,為學生提供圖文聲像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界面。按照文本結構組織的大規模知識庫與信息庫,融音響、動感、視覺、知識于一體,使學生通過感覺器官、視覺器官、聽覺器官,全方位地學習知識,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盡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思維,并為學生實現探索式、發現式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從而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九、為適應現化的教學方法,就需要“雙師型”教師,教師既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會計專業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教學,教師要給學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為一條常流常新的溪水,一桶長期不流動不更新的水,會變成死水;一個教師的知識不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更新,他的知識就會變得陳舊、變得無用。因此,教師不僅要多鉆研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幻燈等現代教學方法,而且要有豐富的會計實踐經驗。
十、加強教師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應用。教學方法是一門教育藝術,怎樣使這門教育藝術發揮更大的潛能呢?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學習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目的是深化教師對教育的認識,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并為教育的發展和改進提供依據,為教師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學水平提供選擇與指導。如,教育與社會的發展、教育與個人的發展、教育目的、學生與教師、課程目標、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等。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具體研究范疇是圍繞學與教相互展開的。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該系統包含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五種要素,由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三種活動過程交織在一起。
十一、采用案例教學,建立會計模擬實驗室。會計專業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教學,運用大量的傳統案例進行教學,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學校要建立會計模擬實驗室,使學生自主學習、動手動腦,從經濟業務的發生、取得原始單據,到會計審核、領導審批、制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報送報表等一系列賬務處理程序,有一個系統地學習、應用過程,從而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所學的會計專業知識。
十二、使學生到公司頂崗實習。接觸實際,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補充、完善和提高,學到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主要參考文獻:
[1]加涅.學習的條件(英文版).1977.
[2]奧蘇伯爾.學校學習(英文版).1969.
[3]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1997.
[4]王綱.布盧姆掌握學習論文集.福建教育出版,1986.
- 上一篇:剖析如何培養數學應用的能力
- 下一篇:詮釋中國對外貿易外部區域結構失衡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