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哲學意境思辨職業教育
時間:2022-05-29 08:16:00
導語:以哲學意境思辨職業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職業教育。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職業教育事業邁上了新的臺階。黨和政府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促進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但是,職業教育領域仍有許多課題需要研究,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形勢仍然比較嚴峻,任務仍然比較艱巨。正如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從總體上看,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發展不平衡,投入不足,辦學條件比較差,辦學機制以及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質量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需要積極面對我國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在此提出要以哲學的視閾、哲學的學養、哲學的睿思分析我國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與途徑。
職業教育需要哲學,哲學可以引領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這是哲學與職業教育的最基本、最根本的緣。但兩者之緣絕不僅僅局限于此。因此,面對職業教育領域的問題,我們要主動站到哲學的高度,“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以哲學的意境思辨職業教育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兩方面。
(一)以哲學的意境有助于思辨職業教育的本質
眾所周知,世界是運動著的物質統一體。這個物質統一體有其自身的根據和表現,即本質和現象。哲學用其關于“存在”的知識探索世界的本質及現象的內在根據。哲學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主張探索事物的一般本質,排除現象中紛繁復雜的情況以及假象的混淆迷惑,力求對客觀事物進行普遍正確的認知。[1]當前,我國職業教育領域有許多問題,淹沒在紛繁復雜的現象之中,如果我們不能正確認知現象的全部,或者被錯綜復雜的假象混淆迷惑,我們難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比如,職業教育吸引力不強的問題;校企合作中的企業積極性不高的問題;職業學校招生比較困難的問題。我們需要探尋這些現象背后隱藏著什么本質問題。蘇格拉底思考問題的基本方法是反詰、辯證,再設法歸納形成普遍概念或定義。笛卡爾善于以懷疑作為方法思考問題,目的是要找到一個確定不疑的基礎,即“阿基米德點”。所以,他自信“我思,故我在”。他用懷疑和理性追求真理。因此,我們以哲學的意境思辨職業教育的本質,有助于我們找到解決職業教育領域問題的“阿基米德點”。它是我們思考職業教育領域所有問題的核心和堅定基礎。對于職業教育的本質,在20世紀上半葉,我國學者就不斷地學習、思索著。朱元善認為:“供后來選擇職業之便,增進其職業能率,以作育善良之公民者,是為職業教育。”鄒恩潤(即鄒韜奮)認為:“職業教育乃準備能操一技的長處,從事有益于社會之生產事業,藉以求適當之生活,乃教育中之一方面。”[2]……我國近代職業教育創始人黃炎培主張“職業教育之旨三,為個人謀生之準備,一也;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二也;為世界、國家增進生產力之準備,三也。”[3]而到當代社會,我們對職業教育本質的認識并沒有超越,事實上也不可能超越。所以,職業教育的本質關乎國家、社會和個人;職業教育是個人謀生的基礎,個人服務社會、國家的前提;職業教育要突出職業性。因此,我們思考職業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一切問題都不能漠視、擱置、拋棄職業教育的本質,否則不能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我國職業教育領域各種現象背后,都存在著與這些現象密切聯系的本質。必須揭示事物的本質,抓住事物的本質,我們制定的政策、采取的措施、應對的辦法,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取得效果。
(二)以哲學的意境有助于思辨職業教育的矛盾
辯證法思想告訴我們,要堅持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看問題,既要看到事物的主要矛盾,又要看到事物的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而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轉化。同時,我們還要看到事物的內因與外因對事物發展的作用。當前,我國職業教育領域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比如,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矛盾;職業教育的基礎能力與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之間的矛盾;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規模、結構、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之間的矛盾等。因此,為了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我們必須正視我國職業教育領域的矛盾,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研究影響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因與外因,才能真正尋求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我們制定政策、采取措施都必須以此作為根本依據。我們要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有全局意識,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又不能忽視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比如,職業學校招生困難的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需要一一考量之,分清主次,分清內外因,然后制定正確的應對措施。而有些學校采用虛假信息、有償招生的辦法,是不能根本解決問題的。這不僅擾亂了招生市場秩序,而且損壞了職業教育的形象。再比如,職業學校學生的就業質量不高的問題,我們需要考慮:哪些是來自學生、學校的原因,哪些是來自企業、社會的原因,哪些是來自政府的原因,我們不能把責任單一的推卸給學生與學校,也不能把責任單一的推卸給企業與社會。
二、以哲學的意境思辨職業教育的方法
(一)要以哲學的意境總攬職業教育的全局
哲學是世界觀、方法論的學問。哲學有利于培養人們戰略思考的能力。人們的經驗是凌亂而分散的。人們的工作往往受社會分工所限制,造成視野的割裂。所以,要千方百計對事物進行整體的理解,對世界、對社會有整體性的把握,才能做出更加正確而有效的選擇。哲學的重要性在于此,戰略思考的重要性在于此。當我們掌握了“大智慧”哲學,就可以具有見微知著的洞察力,在紛繁復雜的事物中抓住本質性、趨勢性、全局性的問題。我國職業教育領域有許多小問題,實則是大問題。大問題不解決,小問題也不能解決。比如,本世紀初,中等職業學校招生非常困難,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大幅度下降,不僅是職業教育領域的中等職業學校升格為高職院校、市場化就業導致畢業生就業保障降低的問題;更是普通高校擴招帶動普通高中“熱”造成的,是高等教育實施大眾化教育改革造成的。2005年以后,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逐漸回轉上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非常大。但新問題仍不斷出現,如職業教育質量問題。即職業教育擴大規模不是擴大招生人數就解決了全部問題,而師資問題、實訓基地建設問題必須同時或緊隨其后解決。因此,我們要解決職業教育的問題,必須站在職業教育的全局、教育的全局,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才能根本性的解決問題。同時,一個地區的職業教育、一所職業院校,既可以看作一個全局,也可以看作一個局部。因此,我們在思考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問題時,要正確處理全局與局部的關系。比如,一所職業院校在確定各專業招生規模時,既要考慮本校的師資力量、辦學能力;又要考慮本地區的生源數量、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水平以及本地區同類院校的發展現狀,才能最終確定比較符合客觀實際的招生規模。
(二)要以哲學的意境審視職業教育的問題
哲學認為人類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是從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接近絕對真理的過程。哲學首先承認人類認識的相對性,為人類反省與批判奠定了理論基礎。正如猶太人的一句格言:“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因為我們賴以認識世界的思維工具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那么,我們應如何以哲學的意境審視職業教育的問題呢?
1.以哲學的意境審視職業教育的問題,要避免斷見、常見這兩大陷阱斷見是指看不到事物的普遍聯系性,認為事物可以突然而生,嘎然而滅,無因無緣,無前無后,斷取眼前現象,妄加是非評判。而常見是指看不到事物的辯證發展性,以機械的、不變的眼光看問題,好應常好,壞則常壞,不能與時俱進,不能否定之否定。哲學中關于事物的普遍聯系的觀點和永恒發展的觀點是避免我們思維中斷見、常見的最好武器。[4]因此,我們要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看待職業教育領域的問題,才能對眼前各種現象的是非曲直、來龍去脈了然于心,對他們的發展態勢盡在掌握之中。比如,我們現在提出要“深化職業教育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確實抓住了問題的關鍵。而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政府、社會、學校、學生應做些什么?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也不能把問題簡單化。如果我們沒有用哲學的睿思去尋求答案,往往只能做些表面文章,很難解決實際問題。再如,當前我們提出通過“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的模式,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技能。這既是操作層面的問題,也是理論認識層面的問題。面對有些地方的技能競賽流于形式,競賽缺乏公平、公正,學生參與面太窄等實際問題,我們不得不深思。
2.以哲學的意境審視職業教育的問題,要避免以偏概全、自以為是這兩大陋習因為人類受知識工具和認知能力的限制,人類目前還沒有具備一下子認識整體的能力。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只能通過“此知”的方法實現由局部推及整體,由有限推及無限。在“此知”的過程中類似“盲人摸象”,如果收集的信息不全面,很容易以偏概全;如果過分自信,很容易自以為是。這些哲學的睿思,我們要引用來思考職業教育的問題。比如,我們當前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那么,“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否適合所有專業、所有學校、所有地區?是否需要考慮企業的性質、類型、規模等因素呢?又如,我們表述起來非常順口的兩個“三段式”辦學模式:一是學生“一年學基礎,一年學技能,一年頂崗實習”,二是農村學生“一年在縣級職教中心學習,一年在城市較好的職業學校學習,一年在企業頂崗實習”。[4]我們真的能那樣如愿以償嗎?城市里較好的職業學校真的有那么多的教室、實訓設施可以讓出來給農村職業學校的學生使用嗎?再比如,職業教育集團的作用真的那么神奇嗎?會不會出現“黃婆賣瓜,自賣自夸”呢?
(三)要以哲學的意境尋求職業教育的發展
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職業教育必然發展變化。這是哲學的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證明的。哲學作為人類把握自身和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總是訴諸和指向一般或普遍的事物。哲學正是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而具有批判的本性,否定既有的、現存的東西。我們要以哲學引領,對職業教育進行批判思維、創新思維,不斷拓展新的理念,凝練新的觀念,提出新的問題。否則,職業教育無法前進,無法創新,無法發展。因此,為了尋求職業教育的發展,我們不能站在職業教育圈里面尋找問題,否則是只能找到小問題、發現短視的問題,無法促進職業教育的大變革、大發展。職業教育領域的問題,我們要善于以哲學作為放大鏡和顯微鏡去觀察、去思考,不斷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發現的問題,是大問題,也是小問題。我們要善于小中見大,又要善于大中見小。但是,無論是小中見大,還是大中見小的觀察問題、思考問題,我們既要懷疑、反詰,又要果斷、自信。比如,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不強的問題。既有學生及其家長認識的小問題,也有整個社會對職業教育態度的大問題。既有職業教育自身發展不足質量不高的微觀問題,也有社會環境與制度建設不足、教育體系和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宏觀問題。
因此,我們尋求職業教育的發展要視野開闊,高瞻遠矚。以哲學的意境尋求職業教育的發展,要善于發現問題,但不能急于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要經得起驗證。當我們否定傳統的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時,但又不能過分夸大“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作用。事實上,“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也會帶來新的問題。而全盤否定“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也是錯誤的。這正是哲學上所講的凡事都要有一個“度”。我們要堅持適度原則。同時,哲學也告訴人們,事物的發展是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的。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但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必然在曲折中前進,在前進中發展。事物內部的矛盾不斷推動事物向前變化發展。因此,我們要善于了解情況,分析矛盾,研究對策,促進我國職業教育大繁榮、大發展。比如,本世紀以來,當我們重點扭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滑坡的問題時,又帶來了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滯后的問題,影響了職業教育質量和效率。而當前我們以“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職業教育質量”作為職業教育工作重點,必將促進我們職業教育事業新的一輪大發展。
- 上一篇:副書記在入黨培訓總結會發言
- 下一篇:唐君毅心靈哲學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