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研究
時間:2022-07-08 03:46:19
導語: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目前農業發展方向幾個突出特點
1.1農民市民化
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動農民城鎮化進程,最近出臺的逐步取消農業與非農業差別的居民戶口政策也可以看出政府在這方面決心很大并已著力開始相關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而農民城鎮化的必然結果是將有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而農業變成一項相對固定而專業的勞動由職業化農民專門進行。農民進城打工,雖然掙了一些錢,與務農相比即期收益有所提高,但許多無形的、非物質性損失和未來長期性損失是不可估量的。“一萬打工錢,三代離別淚。”特別是兒童教育問題,目前可以說是令人憂心。1992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在聯合國承諾,教育投入到2000年占GDP的4%,這一目標到2013年才得以實現。教育投入不足,全國推行撤點并校,由原來的50多萬所撤并到20多萬所,撤了一半。農村小孩面臨著新的上學難,有關調查顯示,農村小學生家離學校的平均距離為5.4km,初中生為17.5km。農村教育落后導致嚴重后果,5億勞動力平均受教育時間為7.8年,1億多初中生不能上高中,直接走上社會打工,使我國的農業后備軍科學文化素質難以提高。
1.2農業技術現代化
包括大面積機械作業、標準化生產等等先進技術應用,將進一步節約農業勞動力,提高農業單產水平,而這需要掌握更多農業技術的專業性人才來進行農業生產。
2農業職業教育的優勢與劣勢
2.1優勢
教育門檻低。眾所周知,學生要進入普通高校讀書必須要通過國家統一高考才能取得錄取資格。對于一些立志投身農業的有志青年來說,尤其是出身農村基礎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來說是一個很難跨過的門檻。而職業教育招生門檻低,只要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即可參加。既讓一些家庭貧困的初中畢業生可以盡早自食其力,也可以讓本專科專業選擇不好,打算重新規劃人生的大中專院校學生多了一項選擇。二是學習時間短。普通高校學制一般為3~4年,而職業教育一般只需要2年時間,可以大大提高勞動力轉移效率。而且由于能夠進行各種時間和地點比較靈活的短期培訓,并可以根據生產力發展快速更新教學內容,推廣先進技術,也給一些畢業生和已從業人員繼續進修充電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平臺。三是內容針對性強。農業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大量的田間經驗。而對于普通高校來講,入學第一年的學習時間卻大多用于高等數學、英語等基礎學科,涉及專業知識較少。對于打算繼續進行學術研究的學生來講,這誠然是一些不可或缺的基礎知識,但對于培養基層工作人員的職業教育學校來說,這些科目的設置卻是沒有必要的,可以繞過這些基礎科目,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專業教育上,增加更多的實習實踐課時,致力于培養出動手能力強,實踐技術過硬的一線勞動者。
2.2不足
同時,農業職業院校又存在一些不足。夏金星等認為目前我國現代化進程已推進到了工業化中期階段,農業職業教育的發展仍然沿用工業化初期階段的觀念和做法,是造成當前農業職教發展不適應的一個重要原因。中等職業教育自身也存在一些。第一,招生難。市里的孩子不學農,農村的孩子怕學農。學習農業在很多學生和家長眼中與“種地”緊緊關系到一起。吃苦,收入低,成為很多人對學習農業的主要看法。因此,相對于其他行業,農業類的招生是十分困難的。第二,農字類畢業生就業難。近年來,農字類畢業生就業相對困難。從就業率統計看,2000年農業工程類、森林資源類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不足60%。農業中專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不足50%。其主要原因:一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干部身份”的束縛;二是農業規模經營及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使得吸納畢業生的能力不足;三是農技推廣等事業單位受到編制的制約;四是農業院校專業設置老化,與實際需要脫節;五是畢業生怕艱苦,不愿到基層就業。農業職業學校普遍成立畢業生就業專門機構,通過聯合辦學,與用人單位簽訂安置協議等辦法,提高畢業生就業率。
作者:王春蕾 單位:遼寧省農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職業教育困境及對策
- 下一篇:初中數學素質教育論文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