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職業教育相互結合的探討

時間:2022-11-03 03:14:40

導語:中澳職業教育相互結合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澳職業教育相互結合的探討

一、師資隊伍建設

(一)專任教師的引入標準

行業企業經歷是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引進教師的一項重要考核標準,由此可以得出,澳洲職業院校的教師是實用型的。而在國內,職業院校的招聘受到體制的限制,其一般追逐高層次、高學歷的高校畢業生,來提高院校的軟實力,而對企業經歷只是作為輔助參考,對教師的綜合素質寄托于原畢業高校的培養,其較為理想化。結合點:在目前的情況下,國內職業院校一手積極引高水平的技術能手作為專兼職教師;另一手,做好新進教師(學校-學校)的培養工作,在其任職教師崗前,應到企業進行針對性輪訓頂崗鍛煉,在通過企業和院校的考核后方可上崗。

(二)實踐經驗

在中國,從事職業教育的專任教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教師的理論水平普遍較高,但受高校實訓條件的限制,教師在校受教期間接觸的企業實踐相對較少,造成自身實踐經驗欠缺。為此,國內高職院校,普遍采用后續到企業鍛煉的途徑來提高教師的實踐水平。這一點與澳大利亞有著明顯的差異,在澳專任教師,除了必須具備足夠的本專業理論知識外,還得有相關行業3-5年的企業實踐經驗,才能到校任教;另外,通過聘請行業專家和技術能手對教師進行專業實踐知識的培訓和指導,在培養其專業實踐經驗。通過比較,我們采用的方式更具有實踐提高的針對性,但弊端是浪費了人力,造成師資不足。結合點:為了對現任教師實踐經驗的提高,我們一方面采用走進企業進行鍛煉;另一方面,引進行業企業專家和技術能手到校任教部分專業實踐課,任課教師作為行業專家的助手參與到實踐課中,教師可以不出校門就能受到企業鍛煉的熏陶。這樣的方式可以起到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效果。

二、學習者差異

(一)學習者文化背景

在澳大利亞職業院校學習者受教育模式為“學校-企業-學?!钡难h,學生在進行職業院校學習前,都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實踐經驗,就某一專業方向的學習者(不論年齡大小、學歷層次,只要想在某一專業進行學習的人)在通過院校面試后才能被錄取。目前鑒于我國考試制度的限制,高中畢業生必須通過高考,達到高職院校的錄取標準,就能入學學習。學生從“學校-學?!保蚀耍瑢W生鮮有企業鍛煉的經歷。結合點:對于此文化背景的差異,顯然“學校-企業-學?!钡哪J礁趯W習者掌握專業技能知識。然而,我們在沒有條件實施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調整培養計劃。在被錄取入學后,院校統一安排學習者到校企合作單位和實訓基地進行本專業的相關實踐,讓學習者在理論學習前對本專業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這樣學生在校內完成了“實踐經驗”的積累。

(二)學習者在社會上的認可度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文憑,就好比一張上崗證,澳洲政府規定如果沒有通過職業教育機構的認證,學習者不能參加相關的技術性工作。有了統一的政府機構的保障,學習者通過嚴格的層層考核達標,成為一名合格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甚至在某些方面的含金量都超過本科學歷。因此,職業教育在澳大利亞有著相當高的地位且學習者有著光明的就業前景。在中國,高等教育正在經歷“嚴進嚴出”-“寬進寬出”-“寬進嚴出”轉變,目前仍處在第二階段。因此,高校畢業生的質量堪憂。雖然,現在“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等多種形式的培養模式,大大提高了高職學生的就業率,但是對就業質量而言參差不齊且社會認可度不高。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是:

1.用人單位對高職院校畢業生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普遍認為除了學歷比中職高點,其余的都一樣,更甚之在技能上還不如中職生從學生角度分析,普遍存在眼高手低,認為自己是大學生,畢業后怎么能到車間從事體力勞動,從情緒上抵制學校安排的技能實踐實訓課,到畢業時理論沒有學好,也身無長技。從高職院校角度分析,“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合作單位不能給學生提供技術技能型的實習崗位,相關專業實踐技能得不到真正加強。

2.學歷文憑和技能證書的含金量不足

由于“寬進寬出”的普遍存在,致使學生在校期間所獲證書的含金量不足,得不到行業企業的認可。例如技能證書,在全國很多部門都設置考核機構,但是各機構之間還不相承認,沒有統一的管理機制和考核標準。如果畢業生到企業從事技術技能崗位的工作,那么必須參加企業組織的統一技能認定。結合點:為提高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首要應培養高質量的高職畢業生,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結合澳洲職業教育在過程考核上的優點,國內高職院校應完善技能考核標準,加強過程考核,不能“一考定終身”,并且要嚴格考核,不能徇私舞弊,能力達到要求就可以取得相關證書,達不到必須延緩取證。

三、中澳合作班的推廣

中澳合作辦學的宗旨是通過這種合作方式,來提高國內職業院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培養更加優秀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并趨于國際化。目前國內中澳合作班大多只是局限于一種形式上的合作,實質上沒有起到推廣示范作用。在一些沿海職業教育發達的省份,這種合作起步比較早,目前已不再僅僅局限于合作辦學,而是結合地方區域經濟進行吸收消化、創新辦學。例如,江蘇、浙江、廣東等省份的一些高職院校,正在逐步推廣從合作辦學中學習到的經驗,應用于自主創新的辦學模式中,并且這種模式已得到區域行業企業的高度認可,可謂畢業生供不應求。

四、結語

從國內外職業教育先進辦學的經驗來看,單純照辦一種模式是不可取的,應在合作辦學的過程中,逐漸提煉適合自己院校發展的創新思路,結合國外辦學的優勢來彌補自己的劣勢,并將合作辦學的宗旨發揮到極致,通過“合作”—“創新”—“示范”—“推廣”的四部模式,腳踏實地的來提高高職院校的整體辦學質量。

作者:?;?單位:泰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