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信息技術教育

時間:2022-11-03 03:11:42

導語: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信息技術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信息技術教育

一、讓學習過程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積極的情感體驗是指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輕松的、愉快的、有興趣的、熟悉的、生動的、高效的等積極的情感體驗。比如,一個良好的導入不僅可以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更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產生探究的欲望。理論的解釋盡可能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能用形象化的方式不用文字和口語,能用實驗和實踐的方式不用形象化演示,以學生已經具有的知識為基礎,構建新的知識。案例的選擇應該是有意義的、新穎的、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并且能恰當表達知識點中包括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贊美、欣賞、鼓勵,是對學生情緒具有最直接的刺激作用。皮格馬利翁效應留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贊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例如:在做練習的時候,每當有學生做完作業,就會把手舉起來。我走到他們跟前,他們會說:“老師,你看我做得怎么樣?”、“是不是這樣啊?”。有時候學生確實是在問你他們做得對不對,更多的時候實際上是想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和認可。所以這個時候,我一般會說:“做得很好!”,然后對其他同學說:“某某同學已經完成練習,有需要幫忙的同學,可以請教某某”。這個時候,這位同學的表情中洋溢著幸福和滿足感。正如心理學家蓋茲所說:“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能力?!睂W習過程輕松、愉快、高效。中央教科所研究員韓立福教授對學生學習和記憶的效果做過研究,發現:教師滿堂灌,學生可以記住5%的信息;學生自己閱讀可以記住10%的信息;使用圖像學生可以記住20%的信息;演示、實驗可以記住30%的信息;課上討論,學生可以記住50%的信息;演示完,學生再練習,可以記住75%的信息,而學會后教別人可以記住90%的信息。例如,在講矢量圖形與位圖文件大小時,如果直接告訴學生哪個文件更大或者提問學生同樣的圖形圖像哪個文件更大,效果并不好,下節課可能就忘了。但是,我讓學生自己動手試試看動畫形象“光頭強”分別保存成swf格式與jpg等格式后有什么不同,他們不僅可以發現矢量圖形一般比位圖文件小,而且還會發現更多,如:放大后矢量圖形仍然清晰,一般位圖色彩更豐富,圖形圖像的文件類型不同……

二、注重培養學生積極人格

傳統教學更注重知識的傳授而輕人格的塑造。高中生正在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形成的人格特征會影響人的一生。1995年,美國心理學家格爾曼對情商作了明確的說明,并認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為此,推出的成就方程式為:20%的IQ+80%的EQ=100%的成功。對于教學來講也是這樣,不一樣的性格特征,其表現往往也大相徑庭。比如,在學習Photoshop制作海報時,一個小組共同設計的作品很精彩,所有同學都覺得好,我讓這個組派個代表展示的時候,一位性格懦弱的同學,低著頭,不希望被選中,盡管我看到這個作品他的貢獻最大,而另一位自信、勇敢的同學主動舉起手來,說:“老師,選我!”。而且,往往自信、勇敢的學生,展示的效果也更好。從這個例子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具有積極人格特征的人,他們的表現往往也更積極樂觀,而且在學習和處事中表現出更多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三、創建合作、互助的積極氛圍

歌德說:“不管努力的目標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合作永遠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不管是偉人的經驗總結還是人們日常的生活體驗,都會感覺到集體力量的強大。古語有“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當遇到困難的問題時候,人們往往不知所措,進展緩慢。但是如果這個時候有同伴的互助,這個問題可能就會較好較快得到解決。蕭伯納說過“: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可擁有兩種思想”。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在小組合作互助的環境下,往往可以產生一題多解的效果,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了學生的能力,同時同伴的榜樣和引領作用也能充分發揮。一次在講flash動作補間的時候,我做了一個圓移動的效果,講到這種動畫總是從初始狀態漸變到終止狀態,然后讓學生練習。不一會兒,有學生做完,舉手示意。我看完他的動畫后,告訴所有學生:“這位同學做完了,有需要幫助的同學可以請教他”。于是這位同學得到鼓勵,很積極的去幫別人。很快,又有很多同學加入幫忙的行動中,在很短的時間內,整個班所有人都完成任務,我給他們又多留了點時間,希望他們有更深入的理解。練習結束后,我請一位同學示范圓移動效果時,他甚至在同一個圖層做了好幾段圓移動的效果,已經超出了我教給他們的。我繼續道:“其他同學有沒有什么新發現?”,很多同學都舉起手,喊道“選我!選我!”。我選了一位女生,她講“動作補間,可以實現位置的移動、大小的變化”,她一邊講一邊操作,“而且運動的路徑———直線,可以變成曲線”。示范完后,學生中間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掌聲似乎在說,某某同學,講得好!這位學生也帶著滿臉的喜悅回到了座位。接著,我又找了幾位同學,他們分別展示了動作補間可以實現旋轉、亮度、Alpha值…的改變。通過互助,讓后進生得到了提高,先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通過合作與展示,學生們找到了幾乎所有的動作補間具有的功能。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老師也從手把手教學生中解放出來,可以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德說:“一個好教師不僅奉送真理,而且教人怎樣發現真理。”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合作、互助就是一種高效的、發現真理的好方法。叔本華說:“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遜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這樣,一個積極、合作、互助的學習環境中,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很大的進步。通過交流與合作,學生間取長補短,各有所得;而思想的碰撞,讓認識更接近真理,想法更多更靈活;同時積極的合作氛圍拉近了學生間的距離,有助于學生人際交往與日后成長。

作者:劉云亮 單位: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江陰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