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專業學生職業教育研究
時間:2022-10-25 09:42:26
導語:法學專業學生職業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我校法學專業學生就業率持續走低,就業專業對口率低,法學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夠。這主要是法律人才培養目標未能與社會需求和民航發展相對接,民航特色不突出等原因造成的。本文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探討加強法學專業學生職業教育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民航;法學專業;就業;職業教育
一、我校法學專業學生就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正處于由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發展的過程中,對民航人才需求不斷加強,但從目前民航大學法學院本科生就業狀況來看,并不是很理想。主要暴露出三個問題:一是總體就業率低;二是行業內就業率低;三是行業內就業專業對口率低。從2016屆法學專業本科生就業數據來看,截至2016年6月底,總體的就業率為41.77%,而行業內就業率僅達到34.17%,行業內就業專業對口率更是低至3.8%。近三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民航大學法學專業學生在民航行業就業情況總體呈下降趨勢,今年更是跌至不足40%。例如:法學院2014年畢業總人數72人,一次就業率55.6%,行業內就業率40.8%。2015年畢業總人數75人,一次就業率57.4%,行業內就業率24.7%。2016年畢業總人數80人,一次就業率41.77%%,行業內就業率34.17%。就業問題直接導致了法學專業學生對于專業自信心不足,自主學習動力不足等學業問題。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對本專業抱有懷疑甚至抵觸的情緒,這集中體現在入學教育滿意度低、轉專業申請人數多等方面,因此更需要加強對學生職業規劃的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找準方向,樹立目標。
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
首先,法學教育民航特色不突出,與民航行業結合度不高。目前我校法學專業雖然有統一安排的實習,但是實習單位只面向法院、檢察院等公檢法機關,而沒有讓學生們接觸到更多具有行業特色的民航單位。其次,教學體系與民航行業實務的結合度不高。目前法學院的課程設置仍主要圍繞國家統一的法學14門核心課程,輔之以配備相關航空法領域課程,但這些課程并不是行業內一線的實際工作中能夠經常運用到的,理論學習和行業實務存在脫節的現象。第三,學生求職缺乏引導,求職方向存在誤區。很多畢業生只關注狹義上的“對口”崗位,即各民航單位的法務部門。但事實上,民航單位的法務不僅崗位少而且人員流動率較低。其實航空法律實務中涉及更多的人力資源和商務領域才應該引起更多畢業生的關注。
三、加強法學專業學生職業教育路徑設想
1、加強教育引導,提高入學教育效果,完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工作。新生入學之初是建立專業自信和專業認同感的最好時機,我們要抓住這個時間節點做好入學教育:首先,邀請專業負責人從學科建設和發展的角度對學生的培養計劃和專業未來發展前景進行詳細的講解,為建立專業認同感奠定良好基礎;其次,讓高年級優秀的學長學姐介紹成功經驗,在如何規劃大學四年時間方面給出意見和建議,引導學生們向優秀看齊,向榜樣靠攏,為建立專業認同感提供現實條件;第三,邀請優秀校友通過講座、沙龍等形式為同學們介紹職場的真實情況,為學生提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設立發展目標、獲取社會資源和人際關系資源提供方法和依據。
2、依托社會實踐,尤其是行業內的實習實踐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現階段法學專業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實踐能力有所欠缺,與民航行業和社會現實需要脫節。改進這種現狀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加強實踐育人的功能,尤其是要加大行業內的實習實踐,一方面,利用現有資源,加強校內實踐環節,將現有的模擬法庭、法律診所等法律實踐活動真正辦好、辦實發揮其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積極搭建資源共享平臺,開放思路,爭取與航空公司、機場等行業內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爭取學生的實習和就業崗位,爭取內部招聘機會,積極且有針對性地向行業內單位輸送優秀人才。在聯絡實習和就業崗位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放寬視野,從原來只跟法務部門接觸到更廣泛的與人力資源、商務部門等相關部門洽談并爭取建立合作機會,更積極主動地推動職業教育有序開展。
3、改進獎勵激勵制度,引導學生注重綜合素質的發展。法學教育必須適應市場經濟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擴展綜合性知識、交叉學科知識的教育。作為民航類院校尤應如此,為配合這樣的育人目標,應該建立相應的獎勵和激勵制度,在保證學生本專業學習績點高、學習能力強的前提下,著重獎勵那些在課外注重發展綜合素質的同學,在評獎評優過程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有創新創業項目、或在專業競賽中獲獎的同學,引導學生們在大學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學習課外知識,掌握多門技能,真正實現全面綜合的發展。
4、建立和拓展課外學習平臺,鼓勵學生拓展行業知識學習,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就目前看來,僅僅單憑一門《民航概論》課程要使學生真正了解民航還遠遠不夠,應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一些民航專業類的課程,鼓勵學生參與民航類科技競賽、學術講座等活動。同時將管理學、經濟學、民航工程、計算機科學、電子信息等學科知識引入商法學、經濟法學、工程法學、刑法學以及其他部門法學的教學當中,建立跨學科多元化的學習平臺。綜上,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我校法學專業學生在行業內的就業率及影響力,歸根結底是要加強專業認同和自信教育,我們可以通過提高入學效果、完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強化行業內實習實踐、改進獎勵激勵制度、拓展課外學習平臺等多種教育手段,引導學生開拓視野,轉變就業觀念,主動將法學專業與行業特色相結合,為我國的民航事業做出一個法律人應有的貢獻。
作者:金夢 張立民 徐紀周 單位:中國民航大學法學院
參考文獻:
[1]林泉.民航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J].理論建設.2013(1)
[2]郝秀輝.中國民航學院法學本科教育的研究與思考———法學本科教育目的的探討[J].中國民航學院學報,2002,20(02):44-47.
[3]包姝妹,王鳳珍.論民航類院校法學教育的跨學科多元模式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2,21:88-89.
[4]鞏麗霞,胡文慧.論應用型本科院校法律人才培養目標的變革———兼談法科生就業率[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01:67-72.
- 上一篇:職業教育資格考證引發問題的思考
- 下一篇: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