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職業教育與語文教學創新
時間:2022-10-10 10:42:36
導語:淺談職業教育與語文教學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職業教育也在改革創新。職業教育中課程設置也具有專業化的特征,逐漸忽視了對語文教學的重視。在此種背景之下,加強對職業教育語文教學問題分析,綜合實際狀況了解其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而要想提升職業教育語文教學質量,就要創新發展,彰顯職業特征優勢,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對此,在現有的時代背景之下,在職業教育語文教學中就要融入創新意識,要對其進行改革調整,綜合自身的經驗,基于職業教育的特征,創新職業教育語文教學模式。
關鍵詞:職業教育;語文教學;創新
隨著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語文教學問題逐漸凸顯。職業教育主要就是基于能力培養為目標導向,而在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無法適應現代的教學需求,高科技發展以及現代化的建設對人才提供了更為嚴格的需求,要想提升職業教育語文教學質量,就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進而保障其符合人才培養的需求。
一.職業教育語文教學作用分析
(一)塑造性格
在職業教育語文教學中,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其主要的作用就是推動學生的持續發展。語文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在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優勢,可以深入學生的內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對于學生人格的塑造與優化具有積極的價值與作用。例如,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古詩、文章,這些古詩與文章中彰顯了作者堅強的人生態度,表達了作者身處逆境但卻心懷豁達的心理;在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有著一些文章,這些文章彰顯了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由的向往、對未來的期許等等;也有的文章表達了孝道、友情、親情、愛情等等不同的情感,而無論何種都是積極向上的、蘊含著很多的人生道理,學生在文章的閱讀過程中,自然就會加深理解文章,在無形之中受到渲染,不斷的健全、優化自身的人格,學生久而久之就會養成樂觀、自強、自尊、自愛、充滿了陽光、積極向上的性格特征。
(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職業教育語文教學中的內容都是通過嚴格審核的,這些文章優美,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優秀文章進行深入挖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渲染,進而在無形之中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通過字里行間表露出來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真善美,進而很準的做到陶冶情操。
二.職業教育中語文教學現狀
(一)學生基礎薄弱
中職學生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學生缺乏足夠的語文素養,這樣就給職業院校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而這種問題在短時間中是不會轉變的,在這種背景之下,就要制定有效的模式強化教學,這樣才可以真正的提升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質量。
(二)學生態度問題
中職學生的基礎能力相對較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對于專業技能的學生更為重視,這樣就導致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沒有學習興趣。在這種環境之下,導致學生語文學習氛圍不高,而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直接的降低了語文學習的質量與效果。
(三)教材結構系統問題
對職業教育語文教學現狀分析可以發現,現階段語文教材的結構系統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并沒有綜合學生的特色開展。雖然職業院校語文教學內容繁多,但是教學的結構系統并沒有綜合中職學生的實際狀況分析。在整體上來說,課程設置以及選擇過程中缺乏新意,缺乏統一的標準,導致教學銜接不當,直接降低語文教學質量。而隨著人們對職業教育逐漸重視,在實踐中認識到了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一些教師嘗試探索語文教學改革的路徑與方式,但是在中職學校專業課程的影響之下,效果不佳。
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創新的舉措
(一)重視教學過程,探究教學改革
要轉變傳統的職業教育語文教學模式,轉變傳統的被動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通過不同的方式與手段合理教學,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在中職招生過程中并分數的限制很低,導致學生基礎能力參差不齊,在整體上來說多數學生的基礎知識均較為薄弱,缺乏一定的自我學習意識。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也缺乏有效的溝通,在這種背景之下,教師就要創新教學模式與手段,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對此,教師要開放課程,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引導學生的思維模式,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念,消除傳統的一言堂的問題。鼓勵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不同的見解,通過平等的教育以及溝通,討論探究知識內容。在這種環境之下,教師要積極鼓勵、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拓展學生的多項思維以及發散性思維,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強化問題理解,對其進行系統探究。
(二)綜合職業特征,有效開展
在職業教育語文教學中,要具有一定的創新理念,基于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合理的開展各種教學活動。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綜合職業特征,創新教學模式,組織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提升學習的自主性,強化對學生的引導,在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基礎能力。教師在實踐中,要綜合學生特征以及課程要求合理開展教學活動,要轉變傳統灌輸的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組織開展各種教學實踐。例如,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教師在實踐中可以組織開展關于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辯論活動、專題活動,讓學生將專業課程與語文知識進行系統融合;而對于旅游專業的學生,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對景點進行講解、分析,通過文字的形式對景點進行描述,這樣就可以在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三)組織實踐活動,激發興趣
在實踐中要重視知識結構的創新與拓展,要引導學生自主進行鞏固與實踐學習。在職業教育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就是實踐環節。在課堂中融合課外實踐活動,要重視生活化、現實化以及實踐性。可以通過知識拓展方式補充課堂內容,加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對此,在實踐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拓展模式重視知識拓展環節,引領學生的練習鞏固和自覺實踐。教師在實踐中要綜合語文特征合理的設計教學活動,要拓展知識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辯論擴展。教師可以綜合課堂內容以及學生的專業導向,提出與專業發展有關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收集整理各種信息資料,對其進行描述分析,在課堂上辯論分析。第三,要適度拓展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度留白,要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延伸課文內容與情景對其進行描述。此種方式也可以有效的鞏固知識內容,深化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第四,新媒體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合理的利用新媒體設備,對學關注的熱點問題的進行點評分析,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進而在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第四,完善教學模式,優化激勵機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自信心,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之下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雖然職業學校的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習態度不端正,但是在實踐中在教師的鼓勵之下,通過完善的獎懲制度,就會強化引導,讓學生在教師的滲透與引導之下,不斷的增強自己的自信心以及意志力,進而在無形之中提升職業教育語文教學質量。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系統評價,要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理解能力、學習態度等進行全方位的系統評價,這樣才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問題與不足,及時調整。
在職業教育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綜合職業學校學生的實際狀況、性格特征等因素系統分析,要綜合學生的狀態特征、職業教育的模式進行系統分析,要重視教學評價,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在主觀上加強對學生的重視,在客觀上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通過科學的方式開展教學,規避職業教育語文教學的問題,不斷的創新教學模式,給學生充分的表達空間,這樣才可以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基礎,也可以在無形之中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增強職業學校核心競爭能力,推動職業學校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媛媛.對高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創新問題的探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7(9):51-51.
[2]尹姿云.新課改下高職語文教育模式的創新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17).
[3]朱慧.淺析職業教育語文課堂教學創新[J].時代教育,2017(14):87-87.
[4]高福貴.新形勢下中職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現代職業教育,2016(35):70-70.
作者:紀冬梅 單位:江蘇省高郵中等專業學校
- 上一篇:“四舉措”推進“掃黑除惡”工作匯報
- 下一篇:鎮長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