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審美功能在職業教育的作用
時間:2022-10-07 03:08:29
導語:音樂教育審美功能在職業教育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者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音樂課程的教學實踐,充分認證了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通過音樂審美教育以及音樂相關知識的學習和音樂鑒賞,發揮音樂審美的核心功能;通過感受音樂的律動,提升審美情趣,感知生活的美好,緩解當代大學生的學業及生活壓力,促進學生全面和諧以及心理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育;音樂審美
一、音樂審美教育的地位
(一)美與審美教育美是一種有規律的社會實踐活動,使人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促使人的精神發生積極變化。蘊涵著客觀規律與長遠目的高度融合,是和諧自由關系的理想存在。美育又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培養學生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二)音樂審美教育的含義和地位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也是時間的藝術,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分支,也是審美教育開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在過去在教育體系中,審美教育沒有獨立的價值和明確的地位,特別是在普通高校,基本是專業教育和學科教育的一統天下。自2015年9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為促進學校美育的發展提出指導性的建議。高校肩負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使命,隨著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日益多樣化,不僅要求大學生具備必要的知識儲備以外,還要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和諧、全面發展。而審美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一個特殊的存在,在培養人全面和諧發展中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
二、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
(一)音樂教育的審美任務。審美教育的主要任務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也是審美教育的最高追求。審美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音樂教育作為實施審美教育的基本方式和最佳途徑,成為人全面和諧發展的核心要素。在教育實施過程中,通過音樂藝術相關學科以及美育課程的開設,堅持“讓學生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再到創造美”這一條主線。啟發引導學生睜開發現美的眼睛,善于去留意和發現身邊那些容易被人忽視的美。音樂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養音樂家、舞蹈家,讓學生能夠在優美的音樂旋律和生動有趣的音樂活動中,潛移默化的陶冶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學生的人格,最終達到以美育人的目的。首先應該讓學生充分感受、去體驗音樂作品的藝術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參與到音樂活動當中;讓學生通過感知并體會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美;通過不同的音樂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二)學生的現有的音樂知識儲備。通過走訪本校學生開設的鋼琴課、樂理與視唱,了解到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大部分學生沒有基本的識譜、讀譜能力,對于優秀音樂作品的欣賞,體會作品的情感存在一定難度。對音樂教育的作用不夠重視,音樂相關課程被其他“主科”占用成為常態,學生對于音樂審美的觀念不夠科學,偏愛聆聽和欣賞流行音樂以及網紅歌曲,對于傳統的、古典的音樂并不感興趣,作品欣賞的范圍過于局限。(三)發揮音樂教育的核心功能。音樂的審美是對音樂藝術美感的體驗、感悟、溝通和交流,對不同文化語境和人文內涵的認知。音樂藝術是一門聽覺藝術,通過聽覺活動來感知和體驗音樂形象。音樂不具有語意的確定性和事物形態的具象性,特殊性和抽象性有別于其他學科,是通過音符、韻律、節奏、和聲、配器等音樂基本要素來塑造音樂形象,表現人們的審美理想,寄托人們的情感。不同的音樂視角,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體現出來的音樂風格和形象也截然不同。優秀的音樂作品使人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就設有專門的音樂治療課程來訓練專門的音樂治療師,在歐美發達國家音樂治療已經成為一個社會職業,音樂對兒童的孤僻癥、語言障礙、正常人的心理治療、青少年犯罪行為、生活改善和輔導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音樂可以凈化大學生的心靈,長期參與音樂審美活動,音樂滲透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同的音樂活動形式可以抒發、表達和宣泄內心的情感,緩解生活中的不悅以及學業上的壓力。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有利于豐富大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認識美、發現美,從音樂美學中得到滿足,達到精神上的愉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審美觀,提升審美情趣,善于感知并發現生命中的美好。激勵大學生工作的熱忱和欲望,參與創造美,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和諧以及心理的健康發展。(四)音樂審美教育的實踐。音樂教育是實施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是促進大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帶領學生從讀譜、唱譜走進音樂,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識譜、讀譜和視唱的能力。開設鋼琴課程,使學生掌握到的音樂基礎知識得以有效運用,掌握和形成一定的演奏技巧和能力,加強學生對獲得音樂美感的滿足感與成就感,保持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通過組建合唱團,訓練學生在集體演唱多聲部作品時,通過不同聲部的對比聆聽,學習“直聲”的發聲方法。在了解自己音色的情況下,不斷調整自己,將自己融入合唱當中,把歌唱技巧、音色強弱、力度大小、情感處理等融合為一個整體,再加上指揮和伴奏的配合,達到較好的藝術效果。通過合唱訓練,提升大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通過對中外優秀作品的欣賞學習,帶領學生認識并熱愛我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理解世界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合唱訓練作為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學校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團隊精神的一項重要工作,已經成為了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內容,是提升大學生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美育課程,了解音樂與相關姊妹藝術。從音樂美到其他藝術門類美,再到生活中的美,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增強對音樂表現的自信心。豐富思維想象,幫助學生跳脫出原有的專業性的思維定勢,提升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及心理健康發展。音樂教學是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演、即興編創等形式的音樂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其作為引導學生走進音樂、獲得良好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念,營造充滿美的生活氛圍,緩解當代大學生的壓力,提升辛福感。
四、結語
音樂教育應當堅持把音樂審美放在重要位置,貫穿于全部音樂活動的始終。音樂教育應確立“育人”與“成才”并重的原則。音樂教育通過聆聽不同風格、不同時代的優秀音樂作品,通過音樂基本要素的學習,嘗試通過演唱、演奏、表演、編創音樂等形式來感受音樂的律動,體會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及其表現出的情感美,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審美觀具有較高職業素養,培育良好的身心素質、藝術基礎和學習能力的社會人。
作者:林佳靜 單位:漳州理工職業學院
- 上一篇:高等職業教育體育課程設計分析
- 下一篇:淺談“適合的職業教育”聽課與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