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課堂學習管理綜述
時間:2022-12-23 11:31:15
導語:中職學校課堂學習管理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課堂管理的好壞直接決定教學活動質量,關系著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氛圍,因此一直受到研究者們的高度重視。過去的課堂學習管理主要研究學生的問題行為,隨著研究學者們對課堂學習管理研究的深入和細化,課堂學習管理的觀念、方法、側重點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筆者通過整理、分析、匯總與課堂學習管理有關的文獻,同時結合中職學校的特點,綜述中職校課堂學習管理近些年的研究成果并總結反思,展望未來。
關鍵詞:課堂學習管理;中職學校;課堂常規
課堂學習管理,就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積極加入課堂學習活動,從而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課堂學習管理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為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我國中職學校主要招收初中畢業生,他們中考分數低,學習能力相對較差,在上課過程中自控力低,容易出現學習問題行為,諸如上課開小差、睡覺、玩手機等,課堂紀律也較為松散,難以管理。社會和家長對中職學校認同度低,加之高校連年穩步擴招,導致中職學校招生困難,生源質量下降。中職生的課堂問題行為是中職學校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碰到的最為頭疼和難以處理的問題。過去的課堂學習管理主要是研究學生的問題行為,隨著研究學者們對課堂學習管理研究的深入和細化,課堂學習管理的觀念、方法、側重點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但關于中職學校課堂學習管理的文獻卻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將結合中職學校特點,從課堂學習管理研究的主要成果、反思和展望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1課堂管理行為研究的主要成果
課堂學習管理主要包括建立課堂常規、創設課堂環境、激發學習動機和糾正課堂問題行為四個方面。現將學者們在這四個方面的研究成果綜述如下:1.1建立課堂常規。“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課堂常規的建立是各項教學活動有序進行的基礎和保障。研究證明,在每學期的第一堂課就向學生宣布課堂必須遵守的規則,并且在后期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強調和滲透規則,讓學生對課堂常規牢記于心并內化、吸收、自覺遵守,在師生、生生對話中啟迪學生的理性和德性自由,升華道德和智慧[1],對于有序課堂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目前研究者們對建立課堂常規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制定和實施兩方面。1.1.1常規的制定。綜合研究者們的觀點得出,好的課堂常規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簡明扼要。課堂常規要盡量簡單易懂,要具體化、精確化,讓老師和學生對規則的解讀和認知能達成一致,盡可能地減少認知上的偏差。第二,可操作性。規則的制訂是為了更好地進行課堂管理,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成熟度不同,因此制定常規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是否可行、是否具有可操作性[2]。第三,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常規的制定中,發揮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能認可制定的常規[3]。第四,積極引導。規則制定要以積極引導為主,多用正向言語,比如寫“可以做什么”,盡量不出現不準或禁止等禁令性語言。根據“皮格馬利翁效應”,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使該生的表現出現符合這一期望的變化,也印證了積極向上的期望會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1.1.2常規的實施。經不起實踐檢驗的規則終究要被淘汰。常規的實施是為了檢驗規則是否適應需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并讓學生能真正地去踐行。在常規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第一,公正公平。教師要扮演好公正人員角色,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偏袒任何一個學生,堅持標準,按規則辦事,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公平公正的形象。第二,不斷強化。我國學者劉紅認為,可以通過復述來強化常規的執行。當有違反常規的行為發生時,教師要嚴格執行,讓學生知道違反課堂規定的后果,并不敢再次違反[4]。第三,長久滲透。班級管理與滲透規則要同時進行,堅持不懈,方能始終,才能真正內化于學生心中。第四,共同監督。充分發揮家長、學生的能動性,讓他們也加入到課堂常規的監督中來,三方共同監督,及時溝通交流,無形中讓學生認識到遵守常規的必要性。1.2創設課堂環境。中等職業學校的課堂學習環境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場地,對學生產生直接的感官影響。課堂環境一般可以分為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物理環境要求教室寬敞明亮、通風良好、溫度適宜、色調寧靜,班級人數不宜過多,控制在20~30人為宜。舒適健康的物理環境,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促進作用,對教師的教學也有推動作用。心理環境方面,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能促進師生間的良好互動,使學生表現得更積極主動和樂觀向上。相反,在冷漠的師生關系中,學生的問題行為也會隨之增多。1.3激發學習動機。研究證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維持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是有效課堂管理的關鍵。當學生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時,就不會發生其他違紀活動,大大減少了課堂問題行為的發生。因此,激發學習動機有利于課堂良好行為的維持。教師要引起和維持學生的注意和興趣,要從這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優化教學設計[5]。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等,盡可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第二,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需要,同時盡可能地增加趣味性,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減少學生問題行為的出現。第三,掌握好教學節奏,維持良好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掌握著教學進程,緊湊有序的課堂節奏可以把學生帶入教學美的境界,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6]。1.4糾正課堂問題行為。問題行為是指個體帶有的反社會性或破壞性的行為,這種行為不利于他人和社會。對于課堂問題行為,教師通常采用的措施有三種:第一,正面強化。對于中職生而言,本身受到的消極評價就較多,正面強化更有利于消解、破除問題行為[7]。同時,正面強化也有助于增強他們的自我認同感和自信心,幫助他們激發潛能、銳意進取。第二,合理獎懲。很多研究表明,合理明智的獎罰有助于班級形成你追我趕、互相超越、積極進步的班風、學風。良好的班風、學風是維持班級紀律的根本。所以,如何合理、明智地運用獎懲手段來促進班級問題行為的管理,是每一個教師、班主任必須思考的問題。好的獎懲制度不應該只是禁止學生做什么,更應該側重學生應該做什么、怎么做,教師也要積極幫助他們掃除障礙,達成目標[8]。第三,學生自我管理。學生自我管理是課堂學習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指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是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有力保障。
2反思與展望
2.1研究對象要多樣化、有針對性。筆者在搜集文獻資料的過程中發現,關于課堂學習管理的研究雖然有很多,但是針對性不強,尤其是對職業學校課堂學習管理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中職生與就讀普高的學生相比,本身就屬于弱勢一方,在課堂管理過程中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力差,問題行為多,更應該得到一線教育工作者的關心和幫助。因此,學者們對中職課堂學習管理的研究應該更加細致、多樣化。2.2研究內容要加深。對于課堂學習管理的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找出存在問題、剖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法的層面,對一線教師課堂學習管理的研究比較少。因此,后續研究要深入一線教師課堂,聚焦課堂實際,讓研究更貼合教學實際。尤其是對優秀中職教師的研究,把這些優秀教師的管理經驗辦法提煉概括出來,對廣大中職教育一線工作者有重要的現實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明軍.從學習共同體到生活共同體的課堂管理變革[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23):3-5.
[2]崔璐.“課堂革命”與學習空間管理變革[J].教育探索,2018(5):10-15.
[3]顏盛鑒,馮建軍.論中職校有效的課堂管理策略與措施[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8):34-35.
[4]邵英偉.中職課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教育現代化,2018,5(46):163-164.
[5]岳曉麗.更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設計[J].快樂閱讀•經典教學,2013(6):97.
[6]魏亞琴.課堂管理新思維:合作型紀律[J].教學與管理,2014(9):31-33.
[7]王殿鳳.中職生課堂問題行為“病歷”管理策略探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8):20-21.
[8]詹俊,洪濤.中職課堂管理策略淺析[J].絲路視野,2016(14):16.
作者:何黃燕 張偉 沈愛明 衛燕 單位:江蘇省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探討財務會計信息可靠性的影響
- 下一篇: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統計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