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向型自主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的運用

時間:2022-03-20 09:33:05

導語:導向型自主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導向型自主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的運用

摘要:導向自主學習模式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文章以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為基礎,結合具體教學案例,對導向型自主學習的理論內涵及實踐應用措施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導向型自主學習;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在高中學習生涯中,學生必須掌握信息技術這項技能,且這項技能符合素質教育主題。理論知識和實踐探究是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兩個重要構成部分。《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須圍繞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精煉學科大概念,吸納學科領域的前沿成果,構建具有時代特征的學習內容,同時,課堂應當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到信息技術支持的溝通、共享、合作與協商中,體驗知識的社會性建構。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導向型自主學習模式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結合,開創了一個新穎的教學模式。

一、導向型學習原理與應用探究

導向型自主學習理論是由著名教育學者塔福于1966年提出的教育理念,原本在成人教育領域內應用,然而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學習者的需求和學習環境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導向型自主學習理論的應用范圍得到擴大[1]。簡而言之,導向型自主學習理論就是學習者從自身角度出發,根據自身的學習經驗和需求,在教師及同伴的幫助下主動對自己的學習目標進行規劃和設計,調整與控制學習方法和內容,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行檢驗并客觀進行評價的一種學習方法理論。圍繞著學生來展開教學活動符合“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同時,采用“計劃—調整—控制—評價”的學習程序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掌握多元化的學習方法,實現技能形成與人格素質的良好發展[2]。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密集的理論知識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采用導向型自主學習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強化學習參與情況,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如何運用導向型自主學習——以“文字及其處理技術”為例

(一)情境導入,計劃課堂教學目標。“計劃”是導向型自主學習模式的起點。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往往是教師根據課堂內容來確定教學目標,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而在導向型自主學習模式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基礎來挑選和確定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并制作個性化的課程計劃,從而在課上重點解決問題。導向型教學側重于科學引導,教師采用情境導入的方式,能夠達到營造課堂氛圍的目的。例如,在“文字及其處理技術”的教學中,課程內容從古老漢字的起源到現代信息技術下漢字的變形與加工。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如“如何在計算機中處理文字?”“計算機使用的漢字編碼有哪幾種?”“常用的字處理軟件有哪些?”從而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了解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而幫助學生提高預習的效率[3]。(二)演示引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調整”與“控制”是指在導向型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根據課堂學習目標且在教師的引導下,細化知識點,查漏補缺,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印象,不斷進行理論探索,進而拓展思維能力、調整學習方向的學習環節。在導向型自主學習模式中,教師合理指導是最為重要的,能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讓自主學習流于形式。例如,“文字及其處理技術”一課涉及大量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如果讓學生進行盲目操作和學習,將會影響教學效率[4]。故而在實踐中可以采用演示引導的方式,如在“文本信息的結構化與形象化”內容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對文字表達、表格式、項目式、結構圖及流程圖形式進行分別演示,讓學生對多種信息展示方式的優缺點進行評價,進而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如何處理形象化、結構化的信息文本;隨后,在實踐操作環節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行設計主題,采用分類歸納的方式來進行實踐操作,以此達到強化吸收知識的目的。(三)科學評價,引導學生掌握方法。“評價”是導向型自主學習模式的最終環節。教學評價對于教學效果來說十分重要,科學進行評價能夠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思考與反思,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也能夠使學生更加喜歡信息技術學科。另外,教師也能夠積累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在后續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優化和創新。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需要在課堂結束時對課堂的內容做進一步的總結,對學生的表現情況做出評價,同時也讓學生對自己做出評價。另外,在評價環節,教師也可以采用設計游戲的方式來增強趣味性,如根據“文字及其處理技術”中的知識點,讓學生進行搶答,或者讓學生繪制板報,班級內進行評選等。通過這樣的形式來達到整合知識點的目的,將知識建構、技能培養與思維發展融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三、導向型自主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措施

為了保證導向型自主學習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有效應用,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注重以下兩個方面的舉措。第一,以興趣為先,凸顯學科特色。教師要適應自身角色的轉變,發揮引導作用;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學生的能力來設計和安排,注重強化成果運用;實現系統整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讓學生能夠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5]。另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要注重趣味性,考慮信息技術的視覺效果,并且將其與平時生活密切結合,找到與學生相關的話題,將學科的應用價值和優勢凸顯出來,彰顯學科特征。第二,設置分層任務,驅動自主學習。導向型自主學習模式強調從學生的學習經驗和基礎角度出發。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配合分層教學方法來對全體學生進行知識輸出。信息技術的學習對學生個人基礎能力的要求較高,因此合理進行分層,可以鍛煉和強化不同層次學生的技能。例如,在課后作業布置中,教師可以設置A、B、C三種作業,其中,A類作業要求能力較強的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較難,有效拓展;B類作業的難度稍弱,旨在讓學生強化知識運用能力;而C類作業是基礎性作業,適用于基礎稍弱的學生。教師通過設置分層任務,能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作業,進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探尋問題的習慣。

綜上所述,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是現階段高中學生的學習要求之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也擔負著強化學生理論基礎與實踐操作的重任。導向型自主學習模式較為適用于高中信息技術課堂,能夠發揮出信息技術的開放性與自主性,在實踐中激發學生靈感,能讓學生在探索中體會信息技術的趣味性。在運用導向型自主學習模式過程中,教師需要科學引導、合理分層,同時完善教學評價,以此加強學生的科學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文祥.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信息技術“情景化”課堂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9(14):66-67.

[2]王偉.試談自主視角下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生成[J].中學課程資源,2019(02):52-53.

[3]鄭曦銘.自主學習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摭探[J].成才之路,2018(36):98-99.

[4]崔翠萍.主動參與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師,2018(S2):117.

[5]陳旭.思維導圖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8,33(05):28-30.

作者:伊林鴻 單位:福建省晉江市毓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