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后金融危機管理會計的運用

時間:2022-09-12 11:36:55

導語:論后金融危機管理會計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后金融危機管理會計的運用

一、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面臨的困難

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經濟都面臨著轉型調整的壓力,我國企業也同樣面臨著經營方面的困境。對于我國企業來說,后金融危機時代具有以下特征:1.國際市場疲軟導致的出口困難。全球經濟的減速增長或者衰退,不可避免的影響到我國企業的出口貿易,一方面國外的消費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國外的制造業復蘇需求上升,導致我國特別是外向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出現困難,面對貿易對象國更加嚴厲的貿易政策,國內企業出現存貨滯銷,訂單下降等不利情況,甚至有企業因此而倒閉。2.通貨膨脹引起的原材料價格攀升。金融危機后的通貨膨脹預期與通貨膨脹,直接或間接的導致工業原材料價格攀升、人力性成本增長等因素,直接提升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使企業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環境,甚至出現短時間內收入與成本倒掛的情況,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更加惡劣,發展困難重重。3.緊縮性貨幣政策帶來的信貸資源緊張。從宏觀經濟方面來看,自2007年以來,我國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信貸規模明顯收緊,政府對信貸業務的監管更加嚴厲,信貸資源在對企業流動資金的支持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增加了企業的籌資成本,也會影響企業現金流,造成資金流轉困難,從而影響到維持經營或擴大規模。4.經營中不確定性因素增加。金融危機后,受到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國內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產業機構的調整以及企業生存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加大,這些都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包含了機遇。

二、管理會計在企業中應用的現狀

管理會計理論在誕生以來,在經歷了強調成本確認、強調成本相關性、強調成本決策分析功能、強調成本的行為面等大致四個階段,科學性與適應性日趨完善,但具體到企業實際應用當中,還是會不同程度受到體制、人員、理論等因素的影響。1.對管理會計重視程度不足。受傳統思維的影響,大多數的企業管理者仍比較關注財務會計,特別是報表分析,而對管理會計的理論與方法不夠了解,從而對管理會計重視程度不足。企業中若沒有配備相應的管理會計人員,不能夠使管理會計有效地發揮作用,使企業的管理層看不到管理會計帶來的管理效益,也會使企業管理者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降低。另外,特別是對一些私營企業來說,針對經營管理方面的決策多依靠主觀判斷,管理意識不高,這也是對管理會計重視不足的表現之一。2.理論與實踐未能有效結合。管理會計理論自誕生以來,直到20世紀七十年代才真正到了傳統管理會計向現代管理會計轉折的節點,也是管理會計理論應用與現代企業的重要起始點,并且也是在這個時期管理會計理論引入我國。對于國內企業來說,一方面管理會計理論在國內發展的時間不長,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經驗不足;另一方面西方經濟學家研究管理會計理論的背景與案例也與國內環境有很大不同,因此管理會計理論在國內企業中應用的廣泛性與適應性均有待提高。3.人才隊伍建設尚有差距。管理會計是一項需要密切聯系實際的理論科學,不能僅僅停留于學術研究上,更重要的是應用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中,通過對管理會計理論的應用,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而管理會計的廣泛、深入、科學的應用便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目前我國會計隊伍建設的機制相對比較健全,但相對于會計工作來說,管理會計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更高的專業技能以及更加全面的綜合管理素質,并非單純的會計工作人員能夠勝任。我國缺乏專業的管理會計培訓及認證機制,同時也缺乏實踐經驗的積累,影響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

三、管理會計應用建議

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運用管理會計理論,緩解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應著重采取以下措施:1.正確認識管理會計對企業管理的積極作用。企業管理者首先應正確認識管理會計的重要作用,將財務預算、成本核算、風險管理、創潤分析、業績評價等內部管理的核心內容貫穿到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去,引導企業關鍵崗位人員樹立管理會計意識。打破管理會計理念只在企業管理層及財務會計部門執行的局限,將管理會計思想與企業文化進行有機結合,樹立管理會計人人有責的理念。2.完善以國內環境為背景的理論體系。管理會計理論從誕生到發展的過程中,大多以西方國家的經濟背景及企業案例進行研究的,管理會計理論要在國內進行有效的實踐及廣泛的運用,必須要有與國內經濟環境相適應的理論方法,要有適應中國國情的理論體系,因此管理會計體系在基本理論的基礎上仍需不斷完善,通過對復雜經營環境下各種類別、各種規模企業的案例分析,提高國內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廣度與深度,從而不斷提升管理會計對國內企業應用的適應性。3.大膽實踐勇于創新。對于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所面臨的經營困難,企業的管理者及決策集團更應積極在管理會計的實踐上進行積極的探索,特別是在成本管理、定價機制與績效考評體系的改革完善方面。成本管理方面,企業應突破以財會部門為重心的局面,將成本管理落實到產品經營部門和廣大員工,形成產品經營部門開支費用,財務部門控制費用的管理模式。定價機制方面,定價管理的實質是資源的合理分配,定價模型的關鍵是界定資金成本、費用成本和風險成本等重要要素,及確定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的種類,企業應立足市場,科學進行定價管理。績效考評體系方面,企業多傾向于通過設計績效考核指標、而后依據指標實現結果對各層級、各維度進行考核的模式,考核方式偏重結果,輕過程,難以全面、充分的反映被考核對象的實際貢獻,獎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營導向的實現,因此績效考評體系也應采取立體化、交叉式的考評模式,平衡企業內部部門之間、分支機構之間以及層級之間的利益關系,并起到更加有效的導向、激勵作用。4.建立健全管理會計組織機構。目前美國已經成立了注冊管理會計師協會(InstituteofCertifiedManagementAccountants)并定期組織專業人才認證,為促進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我國也應建立健全管理會計的組織機構,培養管理會計人才,建立管理會計師的注冊認證體系,提高管理會計實際應用人員的職業素質。5.推進信息系統建設。信息的完整性是企業進行管理會計應用的前提與保障,但目前的會計信息系統更多的是提供涉及財務會計方面的信息,信息的維度主要是按機構或會計科目,難以提供立體交叉的數據信息,缺乏支持決策的管理會計信息。因此企業應注重信息系統建設,完善信息采集的基礎工程,不斷推進信息系統建設,深入進行量化分析。隨著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深入與管理會計實踐經驗的積累,管理會計將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揮越來越強大的作用,助力企業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勇于面對挑戰,不斷開拓發展的新局面。

本文作者: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