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及對策
時間:2022-07-18 09:43:52
導語: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所謂會計信息主要是基于對會計理論、方法的運用,對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過程進行相應的記錄,以實現對基礎會計信息的加工處理,達到能夠為后期生產經營提供價值信息的作用。會計信息是一種公共信息,是國家政府和企業制定經濟政策和經濟策略的重要依據,將對國家和企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然而,近年來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卻常有發生,如“銀廣夏”、“藍田”等會計失真事件,都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會計信息失真已成為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關注的焦點。會計信息失真從小處看對投資者、經營者造成損失,從大處看對國家經濟秩序和社會和諧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加強會計信息失真的管控,完善會計信息制度,規范會計行為,為企業與國家經濟的良好發展提供有利保障。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會計信息失真無疑必對國家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造成巨大損失,也必將對個人的工作生活帶來巨大損害。因此,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進行歸納,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1.對國家資產造成巨大損失。會計信息作為能夠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經濟政策制定提供重要支持的依據,一旦出現失真情況,必將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經濟政策制定造成誤導,促使國家或地方財政預算的編制出現錯誤性的偏差,因此,會計信息失真必將會對國家資產造成巨大損失。2.傳播錯誤信息,誤導經濟行為。會計信息作為為企業發展制定決策的重要依據,一旦信息錯誤,必將促使企業制定錯誤的發展決策,造成企業發展的失誤,形成巨大經濟損失;同時,錯誤的經濟行為,也在一定程度對社會經濟秩序造成方向性錯誤,致使經濟秩序混亂,形成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3.會計信息失真從本質上講,是由于會計工作人員缺乏責任心和使命感導致的結果,因此,會計信息失真也必將進一步降低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4.會計信息失真,一定程度促使不法人員獲得收益,滋長了腐敗犯罪行為的發生,能夠進一步擾亂了經濟秩序,誘發經濟犯罪。5.會計信息失真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國家經濟法律的踐踏,削弱了國家經濟法的權威,對有關法律的實際執行造成極其不良影響,影響我國的經濟法制建設。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1.缺乏健全的監管機制,內部機制不完善。監管機制的不健全從兩個方面分析,從企業內部分析,企業管理者與財務部門之間缺乏制衡關系,致使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混亂,財務決策與財務管理缺乏規范,得不到有效控制,為會計信息失真創造了有利環境。從企業外部的監管分析,現階段我國對企業財務的監管力度相對缺乏,一方面,相關的財務監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另一方面,對現有的監管制度,未能有效貫徹落實,許多均為流程式管理,未能起到真實有效的監管,由此也助長了會計信息失真情況的發生。2.會計從業人員素質偏低,單位領導對會計工作不夠重視。作為企業的領導人員,常常存在領導為了一己私利,指揮會計人員弄虛作假,對會計相關資料數據進行修改,致使會計信息失真。此外,已修改的會計信息被向外傳遞,會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更大的損失發生。作為會計活動的主體,會計工作人員當前的入門門檻較低,多數會計工作人員無證即可上崗,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和嚴格訓練,在遇到復雜的會計問題時,無從著手,極易出現處理失誤的情況,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此外,會計工作人員自身道德素養的缺乏,沒有原則,無法堅持會計工作的基本職責,為了個人私利,迎合上級領導,以不合規的手段,對領導的票據進行簽批和執行,成為領導違法亂紀的幫兇。3.薄弱的會計基礎工作。現階段,仍有許多企業對會計工作不重視,特別是一些中小型民營企業,對會計工作常常忽視。如會計工作職責分工不明確,出現一人多個職責的情況(初審與復審同為一人);缺乏完善有效的會計工作管理規范,沒有合格的會計工作人員,甚至是債權關系混亂及原始憑證不合法的情況,也成為常態。這些薄弱的會計基礎工作,將直接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對企業的發展造成危害。4.會計執法不嚴,處罰力度不夠。會計工作中,仍存在工作人員違法違紀的現象,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如在每年的會計審核過程中,對于存在的問題,多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法,促使許多經營者為謀取私利,采取作假行為,致使違法違紀的行為屢禁不止,對國家、社會及企業的發展都造成了較大損害。
三、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穩步發展,我國有關的會計制度不斷完善,會計信息質量獲得提高。因此,為了能夠進一步加強和優化會計信息質量,必須對當前存在的引起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進行治理,以控制會計信息失真,增強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1.對當前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進行改革,由任命制改為委派制。現階段企業會計人員的管理機制多為任命制,即企業的會計工作人員為企業直接任命招聘,由企業之間具有之間的利益關系,受企業的管轄與控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會計的公正性造成影響。因此,采用委派制,即企業的所有者通過向企業委派會計人員,會計人員與企業之間不存在利害關系和依附關系,為會計人員的工作排除后顧之憂。如此既能確保會計人員不會受到企業管理者的轄制,能夠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貪污腐敗的發生。2.完善各項會計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力度。只有建立完善的會計法律體系,才能確保各項會計行為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因此,必須不斷健全和完善會計行為法律體系。健全的會計法律體系是實現會計行為有法可依的必要條件,基于健全的法律體系,必須加強執法力度,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一旦發現做假賬的行為,必須動用法律手段,進行嚴懲,促使造假者無處可逃。3.建立健全內部、外部控制制度,加大監督力度健全的監管機制,是杜絕會計信息失真事件發生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國家財政部門,應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與改進現有財務監管制度,實現從國家宏觀角度,對會計信息的有效管控。另一方面,作為單位個體,應在國家財務制度背景下,結合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促使企業內部財務活動,有規可循,加強對財務人員及財務相關活動的監控力度,確保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性。4.緊抓職業道德建設,整體提升財務人員及企業領導的職業道德素養。針對職業道德建設,主要從兩方面把控。一方面,企業提高員工的入職標準,將職業道德作為員工入職的考核標準之一,以此杜絕職業道德素養低下人員的進入。另一方面,企業應定期對在職員工進行職業道德培訓和考核,并將考核等級與員工績效相結合,以此激勵員工不斷提升自身職業道德。
四、結束語
簡而言之,改善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必須從會計基礎工作著手,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管控,將會計基礎工作與現代會計管理制度、企業經營管理、國家經濟建設結合起來,綜合管控。同時,要加強對會計工作信息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現代會計管理制度,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素養,促使會計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才能實現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實現會計信息真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涂祥策.基于經濟學視角會計信息失真危害研究[J].會計師,2010(6):14-15.
[2]湯愛娟.財務信息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09(11):59-59.
[3]張和平.新形勢下加強企業財務信息管理的幾點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3(5X):216-216.
作者:劉相佐 單位:遼寧財貿學院
- 上一篇:財務會計現代化改革分析
- 下一篇: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