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7-18 09:47:29

導語: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及對策

一、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的界定

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最早在西方出現。OliverSheldon(1924)提出,企業社會責任應當滿足行業內外各類人及利益相關者的需求,但關于利益相關者的界定,學術界沒有統一的定義。在我國,2006年頒布的《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中提出,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是指上市公司對國家和社會的全面發展、自然環境和資源,以及股東、債權人、職工、客戶、消費者、供應商、社區等利益相關方應承擔的責任。

二、中小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現狀

(一)披露少且披露的差異性大,不具有可比性。目前,政府只出臺了指引性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方向,沒有進行具體的強制要求,給予各中小企業獨立發揮的空間,一方面,造成了部分企業不進行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另一方面,使得披露的企業之間模式不同,有的采用數據形式披露,有的只有文字性敘述。披露的社會責任具體項目不同,有的只披露了股東責任的相關績效指標,卻沒有披露員工責任、環境責任的相關指標。另外,不同的企業對于同一個社會責任項目評價所選取的衡量指標也大有不同,比如對股東的社會責任評價,有的企業采用凈資產收益率衡量,有的則用每股股利體現,不同企業之間的披露差異性大、可比性差。(二)避重就輕,信息的真實性有待考量。由于國家沒有強制規定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具體內容,各企業往往選擇性的披露對自己公司有利的方面,不披露全部應該披露的內容。比如在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紹公司所獲得的各項榮譽,但對于其子公司——濟寧海螺水泥有限公司違反國家環保要求的負面行為卻未進行披露,使得信息的真實度降低。(三)缺乏獨立的社會責任會計科目。當前,中小企業主要依托于財務報表、以非財務數據為基礎的單獨報告、以財務數據為基礎的單獨報告三種模式進行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但無論是哪一種披露模式,都沒有披露獨立的社會責任會計科目,如企業排污、排廢的費用直接合并計入財務報表的“管理費用”之中,公益性支出直接計入“營業外支出”科目中,購買環保設施的稅收減免直接計入“營業外收入”中。這些行為導致社會責任相關的信息難以被財務報表的使用者準確獲取,由此造成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不對稱將影響投資人的投資選擇。

三、中小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內部因素。首先,企業管理者的自身素質不高,缺乏社會責任理念,沒有主動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意愿,當其披露成本大于收益時,企業通常不進行相關的披露,即使進行披露也只是為了應付政府和利益相關者的壓力,所以,披露的隨意性比較大,真實性下降。其次,中小企業一般都采用“低成本、低利潤”的運營模式,企業自身的盈利能力差,有的公司甚至面臨著艱難的生存問題,沒有額外的資金進行社會責任會計人才的培養和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恰當披露。(二)外部因素。一方面,現有準則缺乏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具體界定和統一的披露標準,也沒有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計量模式進行指引,導致中小企業沒有準確的披露方向,即只是“自我判斷型”披露。另一方面,我國中小企業披露的社會責任報告缺少第三方審計的監督,一般是由披露公司和公司內的總會計師進行復核,獨立性較差,沒有外部壓力的約束,真實性大打折扣。

四、推進中小企業改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現狀的對策建議

(一)政府層面。1.政府部門加快制定社會責任會計的法律法規。政府部門要明確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披露內容、披露形式,以強制性法律法規的形式呈現出來,與此同時,要拓寬企業社會責任的披露范圍,以求更加細致的反映企業所承擔的多元化社會責任。設置社會責任會計制度下的具體會計科目,確定如何計量各個會計科目的數額大小。除此之外,由于不同行業之間的社會責任種類和偏重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有必要考慮出臺一份分行業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細則,使各行業在披露信息時的可遵循性和可比性更強。2.建立中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專項基金。從研究中可以發現,影響中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履行社會責任付出的成本和得到的經濟效益之間的博弈結果。當履行社會責任的成本小于收益時,企業愿意履行社會責任并進行披露;否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和披露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動力就會不足。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成本主要來自于履行成本、人才成本、管理成本和披露成本,中小企業本身的融資約束強,盈利能力弱,抗風險性差,沒有足夠的能力付出更多的額外成本,所以,國家應當建立中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專項基金,給予中小企業引進社會責任會計人才的相關補助和更多的稅收優惠,減少中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和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成本,減輕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促進中小企業積極主動的進行社會責任建設。(二)企業層面。1.企業管理者轉變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觀念。首先,企業管理者要轉變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認知。一方面,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為股東財富最大化,導致企業管理層認為公司的運營只要履行對股東的社會責任即可,而忽略了對環境、消費者、員工及供應商等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多數中小企業管理者認為,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對大企業有積極的影響,而對小企業來說,披露成本遠遠大于短期收益。中小企業管理者應當樹立責任理念,培養長期戰略思維,認識到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和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遠期收益,通過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力。2.企業加強對社會責任會計人才的培養。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內部并沒有設置單獨的社會責任會計崗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工作依然由傳統的財務會計來做。但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其內容特征和披露模式與傳統的會計信息不同,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傳統會計”和“社會責任會計”的差異,不能為了降低人力成本而將兩者合二為一。企業要積極引進新的社會責任會計人才,并定期對其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不僅要提高其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其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引導其公正誠信的披露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3.完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報告。中小企業要脫離傳統的財務報表,采用獨立的報告模式進行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包括獨立的社會責任資產負債表、社會責任利潤表、社會責任現金流量表等,設置總分類科目如社會責任資本、社會責任負債等以及詳細的二級科目。報告應采用定量為主、定性為輔的形式進行披露,對于無法準確衡量或不能用數字計量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可以用文字進行補充說明。(三)社會監督機制層面。1.政府監督。政府部門應加強對中小企業的監管,對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和信息披露水平較好的企業實行獎勵和稅收優惠制度,并在公開平臺上對這些企業進行表揚,提升企業的形象;對諸如嚴重污染環境、侵犯消費者權益等違背社會責任的行為要實行嚴格的懲戒措施,公開進行通報批評,讓企業再也不敢肆意妄為。2.審計監督。引進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獨立審計機構,對中小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進行專項審計,以此對企業形成強約束力,防止企業編造虛假信息或刻意披露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積極行為而隱瞞消極行為。與此同時,要健全對中小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審計程序與方法,規定出具審計報告的標準形式。注冊會計師應采取“利益相關者導向”模式,嚴格監督企業是否對每一方利益相關者履行了相應的社會責任,針對中小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中的具體問題發表對應的審計意見,出具審計報告,形成對中小企業的外部強制監督。3.社會監督。社會公眾應當充分認識到,自身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監督角色,要更多的關注并傳播企業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情況。在“互聯網+”時代下,社會公眾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為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良好的企業進行宣傳,提高其聲譽和客戶忠誠度;對于未披露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或披露不足的公司,要發揮輿論的監督作用,讓這些企業深刻認識到社會公眾對企業社會責任披露的強烈需求和社會責任缺失帶來的巨大危害性,以促進中小企業對社會責任履行的重視,加快改進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數量和形式。

參考文獻:

[1]紀曉麗,馬越.中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2017(22).

[2]程紀揚.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提升策略探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07).

[3]包力.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研究[D].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2017.

[4]羅傳鈺.證券交易所參與公司社會責任行動的角色及發展[J].證券市場導報,2011(08).

[5]黃荷暑,周澤將.社會責任信息自愿披露、CEO權力與會計盈余質量——基于傾向得分匹配法(PSM)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2).

[6]左春芳,馬佳.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04).

[7]石江.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研究——基于博弈的研究視角[J].現代企業,2017(02).

[8]楊麗明,于帝.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現代商業,2016(35).

[9]劉敬宗.我國中小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成因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

[10]于良,孫健,孫嘉琦.中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可持續發展關系研究——基于企業聲譽資本傳導機制的視角[J].現代管理科學,2016(07).

[11]金沼延.S公司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6.

[12]徐建梅.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2(03).

作者:馬甜甜 陳駿蘭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