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探討

時間:2022-08-25 08:50:25

導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探討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企業對會計人才的知識、技能、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要想順利就業,除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外,還必須取得相應的會計職業資格證書。這就需要職業院校實施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試“雙向掛鉤”改革,將會計專業課程和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重構課程體系,實現職業資格證書考核內容與高職現有課程體系的有效融合。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雙向掛鉤”;課程體系

一、引言

“雙向掛鉤”是指通過有機融合專業教學標準與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標準、職業標準,修改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課程體系,更新教材資源,改進教學方式,完善實習實訓條件,以及優化考核評價方式,使畢業生同時獲得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實現“一教多證”。其中,重構課程體系是實現“雙向掛鉤”的關鍵,是后續教學改革的基礎,需要打破原有課程之間的壁壘,綜合分析知識、技能、素質要素,對課程內容作縱向和橫向的深度整合,建立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試相互融通的課程體系,實現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有效銜接。

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夠適應社會需求,從事會計核算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即可直接從事會計工作,實現畢業和就業的“零距離”。這就要求學生既要完成會計學歷教育的規定任務,取得畢業證書,又要通過自身努力取得相應的會計類職業資格證書,以增加就業競爭優勢,順利實現就業。鑒于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基本均執行了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試“雙向掛鉤”制度,要求學生必須取得本專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才可畢業,并作為硬性要求寫入了人才培養方案。同時,部分院校了學分替代方案,對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學生,可根據證書類別和等級免考部分在校課程,鼓勵學生實現多證書的獲取,提高綜合素質。但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雙向掛鉤”政策的實施重形式、輕實質,落實不徹底,成效有待提高。其中,最為根本的是課程體系的設計缺乏針對性,仍是沿用本科教育的模式,突出會計學歷教育的要求,未充分考慮學生參加會計職業資格考試、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的需要,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程內容設置未與職業資格考試緊密掛鉤

當前,高職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與專業核心課、實踐教學三大版塊,課程設置仍是執行學歷教育的標準,專業教學大綱與職業資格考試大綱相對獨立,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脫鉤”。在課程建設中,課程內容僅包含高職會計專業學歷教育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且側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忽視了會計職業資格考核標準與會計崗位職業標準,沒有專門針對會計職業資格考試的特定課程,也未將會計職業資格考試的知識點、技能點等進行整合,分散于各課程章節之中;期末考核也側重檢驗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考核非常少。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書主要依賴于會計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資格考試科目本身具有的相關性以及自我復習,這些都會對學生通過職業資格考試造成一定阻礙,導致學生備考復習效果不佳,考證通過率不高。

(二)課程時間安排未與職業資格考試同步并軌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授課時間與職業資格考試時間存在錯位,未實現同步并軌。如初級會計師考試的報名時間為上一年11月,考試時間為下一年5月,橫跨了兩個年度、兩個學期。其中,《初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中所涉及的《基礎會計》課程開設于大一第一學期,距離考試時間較久;《財務會計》課程開設于大一第二學期,雖與考試時間同步,但若任課教師按正常進度授課,后續部分內容學生只能在備考時自學;《成本會計》課程開設于大二,時間相對滯后;《行政與事業單位會計》有的院校并沒有開設,學生只能自學。《經濟法基礎》考試大綱中涉及的《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經濟法》和《稅法》課程的開設時間也呈類似分布。這就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精力自我復習備考,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阻礙了其順利通過職業資格考試。

(三)課程教學、考核方法未適應職業資格考試的需要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教學設計缺乏真實場景,實踐環節較少,教學內容偏理論化。教師授課時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缺乏啟發式教學,過度強調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知識、技能掌握不佳,考證通過率不高。高職院校目前的考核方法也不能適應專業教學的實際需要,片面重視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無法對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作出科學評價。雖然部分院校已逐步實行學分制改革,強調過程性考核的重要性,注重考查學生的平時學習狀況,但執行過程中還不能完全脫離原來考核方式的影子,側重于理論考核,實踐考核較少,這對于需要大量技能訓練的會計專業來說無疑是不科學的,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發展,未能對學生順利通過職業資格考試起到推動作用。

(四)課程師資力量未匹配職業資格考試的需求

“雙向掛鉤”課程教學的順利實施,最關鍵要有優秀師資,這樣才能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專業課程與職業資格考試的深度融合,也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很多職業院校缺乏優秀的雙師型教師。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隊伍內中高級會計證書持有比例不高,有的教師僅持有初級會計證書或經濟師、理財規劃師等關聯性偏低的證書,且部分教師缺乏企業實際工作經驗,不了解會計崗位的真實需求;兼職教師比例也偏低,尤其缺少經驗豐富的會計專業人員與能工巧匠,真正符合要求的雙師型教師較少;大部分教師普遍理論教學能力強,實踐教學能力弱,影響了“雙向掛鉤”的教學效果。

三、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試

“雙向掛鉤”課程體系的構建課程體系是“雙向掛鉤”實施的基礎,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與人才培養的質量。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重構課程體系,重新設計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試的雙重要求,實現“一教多證”。

(一)合理安排課程內容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將會計崗位職業標準和會計職業資格證書標準融入會計學歷教育課程體系,設置“雙向掛鉤”課程,實現教學內容、考核標準、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深度融合。具體來說,應將專業教學大綱與職業資格考試大綱相對照,找出兩者的共同內容點,分析是否具有一致性,是否需要進行調整或修改;對于教學大綱中未包含的考證內容點,則需要進行重新設計,把職業資格考試對知識、技能、素質的要求融入專業課程中,實現專業課程和職業資格的一體化;另外,教學內容應注意避免與后續其他專業課程知識點的重復,提高教學效率。以初級會計師考試為例,其考核科目包括《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礎》兩門,涉及的專業課程包括《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行政與事業單位會計》《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經濟法》和《稅法》。應綜合兼顧考核科目與專業課程的異同點,融合兩者的要求與標準,設置“雙向掛鉤”課程,包括《初級會計實務(一)》《初級會計實務(二)》《經濟法基礎(一)》和《經濟法基礎(二)》。其中,《初級會計實務(一)》覆蓋原來《基礎會計》課程的知識點和《成本會計》《行政與事業單位會計》課程的相關考點,《初級會計實務(二)》覆蓋原來《財務會計》課程的知識點,《經濟法基礎(一)》覆蓋原來《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和《經濟法》課程的知識點,《經濟法基礎(二)》覆蓋原來《稅法》課程的知識點。同時,考慮學生后期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課程內容中可適當涉及中級會計師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也可融入其他相關職業領域的教學內容,如審計、證券、金融等,為學生將來更高級別證書以及其他相關專業證書的獲取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與遷移能力,促進職業生涯的多元化發展。

(二)科學規劃授課進度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雙向掛鉤”課程的授課時間應與當前會計職業資格考試的安排時間相匹配,實現兩者的同步并軌。如初級會計師考試涉及的《初級會計實務(一)》和《經濟法基礎(一)》可于大一第一學期開設,著重打好基礎,并涉及相關拓展內容;《初級會計實務(二)》和《經濟法基礎(二)》可于大一第二學期開設,因此兩門課程與初級會計師考試在同一學期,且課程各章節之間的內容前后并無邏輯上的先后順序,任課教師在授課時可將初級會計師考試涉及的章節提到前面,優先講解,其他章節相應調后,以滿足學生考證的需求;另外,應針對上學期兩門課程的重點、難點進行集中復習,以增強記憶,形成整體知識體系。同時,考前可針對性進行強化培訓,進行模擬試測,介紹考試技巧,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為學生順利通過職業資格考試助力。

(三)綜合選用教學方法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雙向掛鉤”課程教學的順利實施需要教師有機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幫助學生掌握職業資格考試所要求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删C合運用講授、討論、舉例等教學方法,把基本知識點、考點講解透徹,讓學生真正掌握基礎理論;也可運用案例教學、項目教學、情境教學等引導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提升學生的會計操作技能;另外,可根據職業資格考試大綱的要求,針對相應課程,進行指導示范、模擬試測,平時持續訓練,考前集中培訓,使學生具備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通過職業資格考試,取得相應證書。檢驗學生“雙向掛鉤”課程的學習效果,也需綜合考慮知識掌握程度與考試通過率兩個因素。如果學生在該課程學習中途就通過了職業資格考試,則可以免考相應課程,并獲得課程學分;反之,可依據學校規定的過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法來評定學生該門課程的最終成績,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進行全面評價,考核時可適當采用職業資格考試的考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技巧。

(四)著力培養優秀師資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雙向掛鉤”課程的有效實施需要優秀師資作保障,這就對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水平提出了要求,需要學校進一步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促進教師轉型提升。一方面,學校應積極組織專業教師參加相關進修、培訓,更新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提升學歷或會計職稱;要求教師利用假期到校企合作單位等企業掛職鍛煉、頂崗實踐,深入企業一線,了解會計行業發展動態、會計崗位的真實需求,熟悉會計處理的規范流程,提升實踐操作能力;鼓勵教師自主參加會計類、審計類中高級職業資格考試和會計專業技能大賽,掌握考試競賽的第一手資料,增強“雙向掛鉤”課程授課的說服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學校可公開招聘具有豐富會計工作經驗的企業人員、能工巧匠等作為專職教師或兼職教師,也可邀請行業、企業的會計專家開展講座、座談會等,分享會計實戰經驗,從而帶動學校會計理論研究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提高。

四、結語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試“雙向掛鉤”課程體系的建立,真正實現了專業教學大綱與職業資格考試大綱的有效融合,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有效結合,在校學習與職業生涯發展的有效銜接,使學生畢業時既具備專業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又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提升了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可供其他職業院校借鑒參考。

參考文獻:

[1]劉根.高職會計專業“課證融通”模式研究[J].商業會計,2019(3):121-122.

[2]莊青.高職會計專業“雙證融通”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5(4):22-24.

[3]徐小龍.市場營銷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雙證融通”探索[J].高等職業教育,2019,28(2):55-58.

作者:仲鳳霞 單位:江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