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林業革新完成林紙一體化

時間:2022-09-06 11:33:33

導語:強化林業革新完成林紙一體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強化林業革新完成林紙一體化

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和發展商品經濟的新時期,但是我國林業在舊的傳統體制和保守思想意識的長期束縛下,森林資源瀕臨枯竭,經濟出現危困,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面對新時期的挑戰,我國林業的出路,在于更新觀念,深化林業改革,迅速改變傳統僵化的林業經濟體制和經營模式。加速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的過渡,實行集約經營,大力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按照商品經濟的運行職能來轉軌變型。自育林,采伐林副產品的深加工,樹立系統工程觀念。從系統上優化組合,實現系統的多種最佳效益,充分發揮林業自身的優勢,走經濟上自我奮起之路。美國一磅玉米只值6美分,但是把它加工成味美可口的玉米片,一磅就要賣3美元。

對初級產品進行多層次深加工,可以帶來很高的經濟效益。經濟的增長因素是我國林業發展戰略決策不可忽視的出發點。在合理利用和充分利用木材資源方針的指導下,利用林業的優勢,發展木材造紙工業,實現林紙一體化,是我們林業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林紙分家舊體制的反思建國以來,我國林業和造紙分屬兩個業務部。部門分割的結果,林業只管生產原木,重采輕造,后續資源不足。采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及撫育間伐材和劣質材,長期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合理利用。一方面人們大叫大嚷林業資源短缺夕一方面木材利用率很低,浪費又十分驚人。

造紙工業原料結構不合理也長期得不到扭轉。五十年代,國內曾掀起過“草木之爭”造紙原料大辯論。由于當時部門分割,體制分家。輕工部門認為生產木材是林業部門的事,缺乏木材造紙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喪失了自建原料基地林的大好時機。冊多年以后,“草木并舉,逐步增加木材比重”的原料方針,沒有得到貫徹。我國造紙工業的原料,還是停留在“以草為主”的格局,大大阻礙了我國造紙工業產品質量的提高,品種的增加,原材料消耗的降低和污染的有效防治,阻礙了我國造紙工業現代化的迅速發展。

再說,在五十年代末,開始以后,四川林業部門曾多次作過“林紙聯合”的嘗試。早在60年,宜賓紙廠支援一臺1575雙缸雙網造紙機和一臺SMs立式蒸鍋,在西昌木材廠配套建成了造紙車間。63年投產僅一年,因木材廠下馬受到夭折。63年輕工業部從遼陽紙板廠調出一臺日產3一4噸漿的袋式磨木機,在川西米亞羅配套成龍,在四川林區建成第一個磨木漿廠。由于產品方案決策失誤,不能適銷對路,年年出現虧損,以后轉產包裝紙及水泥袋紙,經過了漫長歲月,才開始扭虧為盈。65年成都木材綜合工廠建成年產量2,000噸漿粕車間,產品以調撥價交付青白江人纖廠生產粘膠纖維,每噸漿粕要虧損200一300元,產品質量還常常受卡扯皮,廢水治理長期得不到解決,弄得怨聲載道。以后經過擴建轉產牛皮紙,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產品供不應求,已成為該廠主要的經濟支柱。72年全國林業系統新建100套小漿廠,由輕工業部負責設計,機械工業部負責制造設備,林業部投資建廠。由于設計有較大缺點,早先建成的小漿廠投產后遠遠達不到設計要求,最后決定小漿)一全部停建,設備統統報廢,國家投入1億多兀資金泡湯,時至今日,仍記憶猶新。

過去三十年來林紙聯合走過的道路表明,把耗資巨萬和難以奏效的污水治理,數量龐大原材料運輸上的困難和經濟上的低效益或負效益,交給林業部門。把工藝比較簡單的紙漿加工和經濟上的高效益交給輕工部門,結果必然會出現利益分配上的不公正,苦樂不均和一頭熱一頭冷的情況,調動不了一部份人的積極性,歷史的經驗,值得我們反J息。林紙一體化是深化改革的方向國外對木材的經營利用的實踐已經證明:木材造紙的產值最高,經濟效益最好。許多發達國家將造紙工業作為森林工業的一個主要組成部份,來考慮木材的綜合利用。

世界上多林國家,瑞典造紙用材占森林采伐量的63.8腸,芬蘭占55.5舜,加拿大占55腸,發達的造紙工業是這些國家主要的經濟支柱。美國造紙用材也占36帕,日本占33%。林業和造紙關系如此密切,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國內森工生產的調查資料表明;七十年代,佳木斯紙廠有職工4,000余人,年耗木材80萬M“,年利潤達6,00。萬元,人均創利1萬余元。當時伊春林區有林業職工15萬人,年產木材500多萬M3,年利潤只有3,900萬元,人均創利僅260元。北京光華木材廠是國內先進的大型木材綜合加工企業,有職工3,000余人,年利潤達1,100萬元,人均創利近3,了00元。國內森林工業的經營情況同樣是單一生產原木的經濟效益最低,搞木材加工,人造板和家俱生產綜合加工聯合企業的經濟效益次之,唯獨搞木材造紙創利最多,經濟效益最好。

深化改革,發揮森工生產最佳經濟效益,實行林紙一體化夕含有二層意思,其一是造紙廠自建造紙原半}:基地林,建立自己的技術經濟優勢,逐步擺脫對林業邵{l的依賴。其二足林業部門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挖掘資源潛力(根據中國林學會木材工業學會的調查和有關資料的推算,86年全國約有采伐剩余物1,245萬M“,加工剩余物1,312萬M“,而工業利用率只有17.40/0),并從外延上,實行定向培育,加速發展速生豐產人工林,大力發展楊樹及按樹(要優選樹種)造紙,充分利用森林生物量,進行多元化多層次的加工利用。就是說既要搞制材,又要搞人造板及家俱生產,更要搞造紙。原木直徑大于20公分,長度為6M及SM的杉木及松木,由制材廠加工成材,提供給建筑業及家俱業。對于小頭直徑24公分以上,長度為2,4,5和6M,原木節子少,紋理通直美觀和易于旋切的軟闊葉材,可以加工成膠合板。直徑在6公分以上的梢頭,大枝婭,扭曲不直的劣質材和各種小徑材,大量生產紙和紙板。直徑在3公分以上的各種枝婭,可以生產人造板。在合理利用木材資源及充分利用木材資源方針的指導下,實行定向培育,迅速建設速生豐產造紙林基地夕實現多元化,多層次的木材加工利用。通過宏觀上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從總體上達到最優化。這是我們林業深化經濟改革的方向,也是近30年來世界林業發展的新趨勢。

目前,全國林業系統大約有3任個林業造紙企業,利用加工剩余物,次小薪材及枝婭生產紙及紙板。88年總產量已超過8萬噸,產值1.硅億元,年創稅利3,3功萬元,造紙已成為某些林業基層企業的經濟支柱。實現林紙一體化以后,對擺脫自身經濟危困已經起到重要作用,展現了林業發展造紙的錦繡前程。增加木材造紙比重,以較快的速度實現造紙工業的現代化的重任,已經落到我國林1.k工作者的肩上。深化林業改革,打破部門分割的框框,林業發展造紙及紙廠自建造紙原料基地林,實行林紙一體化。發揮各自的優勢,調動二個部門的積極性,你追我趕,我國造紙工業才會展現新貌。林業只有把造紙搞上去了,才能夠增強林業經濟實力和林業自我發展能力,才能有效增加林業的投入,獲得更多更好的林業產出,才能真正做到青山常在夕永續利用,越采越多越采越好,我國林業才會出現良性循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才會得到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