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特產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研究
時間:2022-11-01 10:17:15
導語:林特產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分布區域,東北林區特產豐富,種群繁多,儲量巨大,在發揮林業資源優勢,促進農林經濟向林區深入,增強林業經濟效益,強化民生擔當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文從林業經濟種類、資源損益入手,對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發展林業經濟與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東北林區;林業經濟;可持續利用
1研究背景
東北國有重點林區,由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完達山等主要山脈組成,其中主要為原始森林分布區,近些年通過天保工程等人工修復,人工林面積劇增,生態環境得到了良好的恢復,以其龐大的森林面積和完整的種群分布,在我國乃至全球環境和氣候方面,都成為了重要的組成部分和影響原。廣袤的森林,孕育了完整的種群,飽含了豐富的森林資源。野生農林特產,種類齊全,產量巨大,給林區乃至整個東北地區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近些年,隨著農林技術的長足進步,通過人工干預、人工培育等手段,人參、鹿茸、五味子、食用菌、藍莓、紅松果等種養殖產業發展迅猛。在S市,成熟的大型企業和完整的產業鏈條迅速崛起,給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動力。當前,特色林產主要以森林采伐物為基礎,進行粉末和枝干截取為依托;以采伐跡地為種植基地;以冠下種群為飼料進行發展。資源消耗量大,修復難度大,可持續發展性差,經濟發展后續動力明顯不足。深入研究林產行業內容,各種類對資源的依賴程度和消耗方式,對分析行業發展問題和改善行業發展路徑,探索可持續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1]。
2S市林產現狀
S市屬于東北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資源儲量大,物產豐富。據不完全市場調查結果,S市林業經濟主要分為采摘和種養殖。采摘以野生食用菌、山野菜、漿果、野生人參、靈芝為主,如野生榛蘑、刺五加、五味子藤等。野生林產采摘,主要依賴森林資源自產,人工投入高,行業附加值低,對資源依賴性極強,受氣候變化影響極大,對森林資源損耗相對較低,但是對野生動物食物鏈底層影響較大,一定程度上干擾了野生動物的生存,對生態環境產生了間接破壞。林產種植行業,近些年發展的如火如荼。以人參、靈芝、刺五加、藍莓、五味子、木耳、香菇、葡萄等為主。其中,人參、刺五加、藍莓、葡萄等大部分種植物種,主要以采伐跡地或者短期承包采伐跡地為種植基地。靈芝、木耳、香菇等物種主要依賴采伐剩余物,進行截段、粉末后進行利用,制作菌類培養基進行種植。林產種植,對資源損耗極大,依賴性極強,切可循環利用性極差。如人參種植,需要施用大量的農藥、化肥,不僅浪費森林資源,同時對土壤、大氣以及地下水資源都造成了難以修復的污染傷害。養殖業,以蠶、黃牛、黑山豬、家禽等為主,主要以冠下嫩枝葉、草本、灌木和昆蟲為飼料,重點分布在河流、小型濕地等水資源豐富的區域。養殖業對冠下底層灌草生態系統破壞較大,對林木幼苗的天然生長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另外,如養蠶業,由于養殖特點,需要控制柞樹高度,防控鳥類和鼠蟲等侵害,會布置相應措施,對鳥類生存和生態環境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傷害。
3S市資源現狀
S市地處長白山脈北面余脈,緊鄰圖們江入海口,原始森林廣袤,水系發達,物產富饒,屬于重點國有林區,介于東經130°03′21″—130°18′33″,北緯42°25′20″—43°30′18″之間,總面積5145kgm2。當地氣候屬中緯度、中溫度、近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全年日照時數2322小時,平均降水量617.9mm,平均氣溫5.7℃,無霜期140-160天。氣候冬暖夏涼,1月平均氣溫-10.4℃;7、8月平均氣溫21.1℃,是天然的避暑勝地。全市林地面積43.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85%,木材蓄積量4,553.7萬立方米。草地面積1.6萬公頃,草質較好,水源充足,集中連片。現有省級濕地保護區,位于圖們江入海口處,連片面積5874公頃,水域沼澤800余公頃,擁有大馬哈魚、林蛙、鱉、草蝦等生物以及蘆葦、菱角、蓮藕等產量較高的水生經濟作物,是海雕、鶴、雁等多種珍稀鳥類跨國遷徙的重要棲息地。境內有各類野生經濟植物110科522種,其中已查明儲量的有52科135種,經濟動物41科74種,鳥類200多種。
4行業發展中的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林產行業的不斷發展,對森林資源的消耗和依賴必然會加劇,最終資源的消耗將會是限制行業、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理論方面,S市林產行業定位相對準確,初期發展整體態勢良好,但是行業缺乏戰略謀劃,和整體的產業布局,理論支撐欠缺。行業方面,縱觀產業鏈條的縱橫方向,一方面缺乏深度,主要以粗加工為主,產業附加值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開發深度尚淺,應加強精細化開發利用。另一方面,橫向產業沒有形成規模,各自獨立,互助性差。資源利用率低下。同時,缺乏大型龍頭企業,品牌企業,產業不上規模,行業帶動性差。資源保護方面,林產行業利潤比較高,門檻較低,近些年發展速度較快,吸引了大量的社會資本進入到行業中,導致資源管護方面難度與日俱增。毀林開墾、毀林種參、私搭爛建等涉林違法犯罪行為,愈演愈烈,屢禁不止[2-3]。
5幾點建議
加大科研投入。根據行業發展情況,針對理論支撐薄弱、科研水平低、缺乏精加工等問題,建議S市相關部門,加強對林業相關科研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大科研基金投入,提供免息貸款,適當給以免稅政策等扶持辦法。加強品牌龍頭企業建設。根據當地林產特色,和產業集群效應,加大對深加工、精加工企業的扶持,開拓眼界,以國際標準,著力扶持一批具有科研實力和發展潛力的龍頭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樹立國內、國際標桿企業,以引領行業發展,既有利于管控行業發展規模,又利于資源保護。加大監管力度。強化審批制度,對涉林產業的資源審批流程進行精簡化,制度化,指標化,硬性化,以加強行業管理。確立一系列法律制度[4],對涉林違法違規犯罪行為,加大打擊力度,處罰力度,提高涉林違法違規犯罪成本,凈化林區社會環境,為林業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5]。6總結S市地處長白山原始森林深處,資源豐富,物產富饒,行業發展潛力巨大。提高資源利用率,深挖產業附加值,加強龍頭品牌企業帶動效應,著力解決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問題,將為S市實施生態戰略,發展林特經濟,提供強勁的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荊立新.東北國有林區林業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研究[D].博士畢業論文,哈爾濱林業大學,2009:1-34.
[2]王文華.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經濟學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5,12.
[3]王松霖.生態經濟學[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83-87.
[4]黃紅霞,李堯.我國林業立法的完善路徑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8,28(09):94-98.
[5]李玉成.大興安嶺農林特產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0.
作者:樸賢玉 邢昊 單位:琿春市林業局
- 上一篇:林業苗木成活率提升措施
- 下一篇:音樂文化傳播數據化建設研究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