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林場企業文化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7 01:11:00
導語:國有林場企業文化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根據各行業各企業的特點全面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已被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所認同,企業文化建設也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一個主要內容之一。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活動中獨創的獨具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它包含企業員工在長期經營活動中培育形成共同遵守的價值信念、行為規范及最高目標。企業文化作為企業長期生產經營實踐的結晶,是經過員工長期積累、總結、提煉而成的,是被員工認可的,它能使企業增加凝聚力、創造力,適應市場經濟環境,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使企業永葆生機與活力的精神支柱。下面結合我縣國有林場的特點和實際,就如何加強林業企業文化建設,談談我個人的看法和觀點
一、國有林場企業文化的建設的特點
我縣的國有林場大都組建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幾乎都建在老區、邊區(如虎山、金盆山、油山),幾十年來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輸送了大量的林木產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著國家建設。同時林場職工長期以深山老林為家,以采伐木材造林為業,以艱苦奮斗為榮,為林區林場的建設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國有林場所具有的生產力水平,結合勞動對象、地域環境、思想觀念等特點,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具有林業企業自身特點的企業文化,具體表現:
1、艱苦的工作條件,塑造了以艱苦創業為核心的企業精神。國有林場的主要工作是采伐木材、植樹造林、保護利用好現有的森林資源,這就決定了林場職工的工作場所大多在野外,野外的工作條件是非常艱苦的,特別是林業生產管護第一線的職工長年累月在野外工作,戰嚴寒斗酷暑,特別是在林場創辦初期,吃住在山棚,四面透風,工作、住宿環境非常差。在上個世紀八十年前,由于林業生產力水平低下,大都*雙手勞動,用肩扛、*“放小水”、“放羊”形式來運輸木材,采運工一年四季在潮濕的環境中工作,甚至寒冷的冬天也在水中泡,如此一來導致老一輩林業工人身體患病的概率大增,像風濕病、關節炎等疑難雜癥糾纏不止。但老一輩的林業職工,為支援國家建設,推進林業事業的發展,嘔心瀝血,無怨無悔。俗話說:“千錘百煉出精兵”。在艱苦的工作條件中造就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林業職工隊伍,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以艱苦奮斗、艱苦創業為核心的企業精神。
2、相對封閉的林區,為國有林場企業文化建設提了特定的條件。我縣的國有林場大都建在遠離縣城圩鎮,如余村林場、隘高林場、九龍林場、林木良種場,在計劃經濟時期交通閉塞,信息不靈,經濟不發達。有些國有林場,如油山林場、金盆山林場由于創辦較早,創建之初直接歸市級政府管轄,一些應該本由政府和社會部門辦的事情,企業都承擔了,如子弟學校,職工醫院等等,林場依然象一個小社會,林業職工及其家屬、子女長期生活在這樣一個小社會里,他們的價值觀、生活習俗,有許多相同相似的地方,單調而又枯燥。但林場職工對文化生活的追求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都很高,還對于培育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蝕,建設具有林業企業自身特點的企業文化,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3、林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為企業文化建設提出了新課題。自90年代中期,國有林場的發展面臨“經濟危機,資源斷檔”的困境局面,束縛了企業的發展,企業活力銳減,經濟效益下滑,職工收入減少,下崗職工劇增。由于企業普遍不景氣,再加上企業領導認識上有“重經濟、較文化”的思想意識,對文化設施投入不足導致職工思想波動較大,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地過日子,思想上麻木不仁,對企業發展缺乏信心,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因此,如何發揮國有林場傳統優勢和自身優勢,努力建設具有林業企業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如何重塑新時期企業精神,調動職工獻身林業建設積極性、促進林業企業發展,是我們亟待探討和解決的新課題。
二、加強領導是搞好國有林場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
眾所周知,企業文化是指包括企業觀念、企業精神、企業形象、發展目標、規章制度、企業環境方面的整合,是激勵企業員工在激烈競爭中不斷進取的內部機制,一個優秀的企業,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企業文化,在企業文化建設諸要素中,企業的領導者(國有林場場長,下同)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為企業的領導者是企業核心,他們的言行、喜好對企業員工有著極大的潛移默化的示范和導向作用,不同的企業,企業文化的特色也不僅相同,都體現了該企業領導者的思想、人格、作風。所以,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就必須抓好領導這個關鍵,進一步提高領導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意識、管理意識和學習意識。
1、要進一步增強企業領導者的責任意識。企業領導者的每一項決定都關系到國有林場的發展和興衰成敗。所以企業領導者就要自覺按照十六大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要求,充分認識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須把企業文化建設放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位置上來,作為社會主義企業的領導者要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自覺承擔起企業文化建設的重任,建立健全和完善領導機構(工會等),配備精兵強將,加大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投入,推動企業文化建設全面開展。
2、進一步增強企業領導者的管理意識。企業文化是一項長期持久的工作,只有加強企業領導的管理意識,建立健全一套穩定可*的保障機制,企業文化建設才能不受企業領導人員更替的影響。因此必須建立一個黨政工團齊抓共管、職工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黨政工團領導各司其職,共同擔負起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管理的責任,積極開展日常性文化活動,引導廣大職工投身到企業文化建設之中。
3、進一步加強企業領導者的學習意識。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為適應時代需要,我們必須加強學習,不斷補充新知識,學習新技術。特別是企業的領導者必須起著表率和模范帶頭作用,增強學習意識,學習外企、私企的先進管理經驗,做一個學習型、創新型的企業領導者,同時企業文化又是全員文化,需要全體職工的廣泛參與,黨政工團各部門要利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開展企業文化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參與活動讓職工明確自己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力量,要從自身做起,內強素質,外塑形象,提高企業文化建設水平。
三、發展林業經濟,提高企業效益,為職工提供豐裕的物質生活是搞好林業企業文化建設的前提。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又具有反作用”。企業文化是意識形態的表現形式之一,同時企業文化又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就是促進企業精神文明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保持企業發展方向,在創造文明和諧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必須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把企業文化建設放在同經濟建設同等重要位置上來。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著力提高職工收入,改善職工生活和工作條件。但現有的國有林場企業職工依然執行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未期的工資標準人均區區幾百元工資,低得令人寒酸啊!這應引起企業、主管部門、黨委的政府足夠重視,在強調生態立省和諧林業的今天,絕不能讓林業職工吃虧!連職工本人的生活都難以維持,何以養家糊口?連職工的最基本的溫飽都解決不了,職工哪還有心思參加文化活動,參與文化建設呢?這根本就是空淡!!因此作為企業領導者以及其上級主管部門,應從維護職工的根本利益出發,調整林業產業結構,發展林業經濟,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高職工收入,為職工提供豐裕的物質生活,俗話說:“家中有糧,心里不慌”,也就是說得這個道理。
四、結合實際,努力建設具有林業特色的企業文化
通過對國有林場企業文化特點的分析,筆者認為,國有林場的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從林業行業屬性,企業特點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建設具有自己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應通過以下途徑來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1、培育企業精神,尊重職工主人翁精神,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企業文化與企業精神密切相聯,企業精神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為了謀求企業的發展而長期形成的,并為廣大員工所認同的一種先進的群體意識。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基礎和核心,國有林場企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始終應注意培育和塑造企業精神,把全體職工的思想統一到愛崗敬業上來,在實際工作中確認以艱苦奮斗、艱苦創業為核心的企業精神,把職工的共同追求和向往集中起來,凝聚在一起。賦予企業精神新的內涵,把富有時代氣息,符合時代潮流的內容流入企業精神,使新時期的企業精神更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在轟轟烈烈的市場大潮中,尊重職工的主人翁地位應想職工之所想,急職工之所急,讓廣大職工想主人翁之事,盡主人翁之責,干主人翁之活,為企業做貢獻,推動企業工作全面發展。
同時,在結合企業生產經營實際,增加職工危機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勤勞樸實,愛崗敬業、自立自強、開拓創新”的林業人新形象,逐步實現“管理現代化、決策科學化、資源培育集約化,經濟效益最大化”和職工隊伍“四有”的企業發展目標,并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手段,使之成為全體職工的共識,群眾心理定勢和價值觀念。
2、營造企業文化環境,塑造企業文明形象。國有林場職工、家屬、子女對企業有著深厚的感情,應充分到用這些積極因素,積極倡導和弘揚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營造一個企業文化建設的良好壞境。首先要加大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爭取主管部門政策和資金扶持。盡企業之所能,加大職工危舊房改造,建設環境優美、整潔、靚亮、溫馨的園林式場部和庭園式護林站(點),為開展文化活動提供固定場所,給予經費保障,并著力改善職工作和生活壞境。其次加大職工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技能的培訓力度,廣泛深入開展崗位職業道德教育,及時把新知識、新技術傳授給職工掌握,用先進的理念武裝職工的頭腦,用優秀的作品鼓舞職工群眾。
3、培養企業文化骨干,帶動企業文化建設發展。企業文化建設需要職工的全員參與,也需要開展豐富多彩、內容新穎的文化活動。應發揮文化藝術骨干的示范、引導和組織作用,通過經常性開展文化活動去挖掘文化骨干,了解他們的愛好和特長加以重點培養,同時也可將文化骨干分批次輸送至藝術院校進修和培訓,提升文化藝術水平和技藝,讓他們成為宣傳林業、推動林業經濟建設和開展各種文體活動的中堅力量。
4、經常性開展各項文化活動,創造濃郁的企業文化氛圍。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內容與形式是相對統一關系,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容,形式對內容有重大的能動作用。開展企業文化活動過程中,時刻注意企業自身實際和特點,采取適當的形式,達到預期效果。一是利用重大節假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文體活動,如春節、元宵、三·八、五·四、七·一、十·一等舉行撲克、下象棋、乒乒球、籃球、比賽和游園活動等。邀請縣文化局、藝術團、采茶劇團等單位送戲、送電影下鄉到分場、護林站(點),慰問一線職工。二是創辦企業報,如隘高林場的《隘林工運》,鼓勵職工把工作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典型事跡擬成簡訊向企業及主管部門踴躍投稿;又如金雞林場采取獎勵制度,對職工投稿在不同級別報刊雜志的,一經發表給予相應金額的現金獎勵。三是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為一個分場、護林站(點)添置一套衛星接收設備,提高衛視收視效果,為職工提供豐盛的精神文化套餐,活躍林區生活。四是引導職工樹立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杜絕涉黃、涉賭等不良現象侵蝕職工的心靈。五是開展獎優評先活動,可采取季評、年度評等不同形式并結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如評選先進生產工作者、工會積極分子、五一勞動模范等,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在全體職工中營造力爭上游,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圍。
總之,國有林場企業文化建設應把握林業行業屬性,結合林業企業自身特點,應圍繞發展現代林業,構建和諧林區的大局出發,為企業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環境。
- 上一篇:國有林場森林經營管理論文
- 下一篇:蕭氏松莖象種群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