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環境對國企林業發展的影響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18 09:17:00
導語:社會環境對國企林業發展的影響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國有林業企業的宏觀環境進行PEST分析是企業獲取成功戰略的主要決定因素。本文從國家經濟形勢和林業產業的發展兩個角度分析了經濟環境對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分析了國家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對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分析了基礎和高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供應鏈管理和企業信息化建設對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分析了社會文化環境因素對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PEST分析
國有林業企業作為市場中具有相對獨立地位的盈利性組織,在其所能得到的各種資源的約束下,追求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并要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平衡。這就要對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行研究。外部環境是企業獲取成功戰略的主要決定因素,對國有林業企業的宏觀環境進行PEST分析。
一、經濟環境對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1.中國經濟發展對林業產業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的國民經濟年均增長率達到了9.8%。與此同時,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遞增,2005年達到7269億元。我國林業產業發展迅速,增長潛力巨大。以林產工業為例,經過20多年的開拓發展,中國已成為林產工業制造大國,從主要產品的產量,市場的輻射面,主流企業的規模、裝備水平、工藝技術、管理理念、產品品種質量,品牌建設,都已經或正在與國際接軌。
林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我們可以利用相關系數來驗證林業與國民生產總值之間的關系。我們通過關聯度分析求出被比較數列與參考數列間的關聯程度,計算得到的數值越大,則被比較數列與參考數列間的關聯度就越大。
2.林業產業的發展對國有林業企業木材供給的影響
林業產業是以森林、林木、林地資源為加工利用對象、以獲取經濟效益為目的的產業。它涉及國民經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多個門類。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發展,林業結構也不斷優化、經濟總量不斷增長。林業內涵不斷擴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興產業的發展使林業產業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我國林業產業的第三產業,已經成為繼第二產業之后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加速了林業產業資源消耗低、吸收就業多、附加價值高的產業升級。林業產業的發展極大地刺激了對木材的需求。而目前我國的國產木材無論在質量和數量上都無法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要。
目前國產木材供給量與需求量相比,仍存在一個很大缺口。因此,為了填補需求缺口,就必須進口一定數量的木材和林產品。林業產業的發展必然要重視發揮國有林業企業的作用。隨著林產工業的發展、中國經濟的增長,要求國有林業企業提供更多的產品,這為國有林業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機會。
二、政治法律環境對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1.我國方針政策對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
《決定》認為,加強林業建設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我國林業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變革和轉折時期,正經歷著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尤其是目前我國生態狀況局部改善、整體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扭轉,土地沙化、濕地減少、生物多樣性遭破壞等仍呈加劇趨勢。
(2)我國“十一五”規劃
“十一五”規劃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必須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產權制度,建立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
(3)全國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
2006年7月,國家林業局批復黑龍江省伊春市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這標志著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啟動。開展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是一項重大決策,對于推進重點國有林區經濟體制改革,提高林業生產力,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這要求國有林業企業對企業的資源實施整合,因此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就要有戰略思維,從戰略高度上去認識這些因素。
2.我國法律、法規對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關于調整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和《關于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和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的通知》。薪柴、木片、木粒、鋸末、木廢料及碎片、木絲、木粉等初級產品將不再享受稅收優惠。隨著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內對林木資源的需求缺口越來越大,我國取消或降低林業行業產品的出口退稅是一個必然趨勢,這對一些出口初級林木產品的企業沖擊很大,也促使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促使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經營方式,增加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同時,這也引導企業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通過技術創新,減少能源和資源耗費,延長產業鏈,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國有林業企業必須結合自身實際,在企業戰略規劃中,思考和制定符合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企業戰略。國家制定的其他法律、法規也值得國有林業企業管理者的重視,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對生物質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的發展提供了原則性的法律支持。
三、技術環境對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我國林業的科學技術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國有林業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仍要實施科技創新戰略,提高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林業產業。強化科技創新是加快企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國有林業企業職工生活水平、推進林區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保障。
1.基礎和高新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對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研究林區主要造林樹種重要性狀遺傳變異特點,樹木遺傳基因圖譜及數量性狀基因定位,掌握主要造林樹種的遺傳規律,以培育速生豐產樹種,為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物質資源保證。研究森林生物災害發生與生態調控機制,因為森林資源是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資源基礎。開展新型復合材料和木質功能復合材料工藝技術研究,提供森林資源的利用率,這對于資源依賴于人工林、速生豐產林的國有林業企業很有必要。以木材組成成分為研究對象,進行木材高效精細加工技術研究;開展木材液化技術和木材生物質能高效轉化技術研究,這是國有林業企業實現產業價值鏈延伸的現實途徑。
2.供應鏈管理對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國有林業企業必須轉變思想觀念,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出發,使供應鏈上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克服本位利益觀,防止各自為政擾亂市場競爭價格體系、損害利益的行為發生,形成利益共同體,最大限度發揮供應鏈管理的作用,使供應鏈節點上企業實現利益共同最大化。
3.企業信息化建設對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國有林業企業信息化化建設可從根本上改變國有林業企業整體水平競爭力低的狀況。通過應用IT和IS實施,可以幫助國有林業企業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管理機制,建設國有林業企業的企業資源計劃。信息化建設能幫助國有林業企業創新市場運作機制,重組業務流程,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四、社會文化環境對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今后5-10年仍是房產建筑業的高速成長期,林產工業產品市場前景非常廣闊。這有利于國有林業企業的擴展。消費觀念的更新產生了對林業新的需求。人們對改善生態環境的愿望日趨強烈,社會對林業的需求理念由過去的木材供應轉為維護生態平衡。生態需求己成為社會對林業的第一需求。這使國有林業企業產能的提高產生了變數。公務員之家
五、結束語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日趨成熟,國有林業企業應從戰略角度去認識PEST分析。對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外部環境進行綜合分析是一個多方面的(有許多環境因素)、復雜的(諸多因素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帶有主觀性的判斷過程。這是一個日趨成熟的過程,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更多的定量分析。
參考文獻:
[1]鐘耕深,徐向藝.戰略管理[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2]張森林.中國林產工業的發展前景[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6,(3).
[3]傅立.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2.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5)[J].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
[5]鮑甫成,熊滿珍.我國木材及林產品供需平衡研究[J].林產工業,2005,(4).
[6]孟利清,黃新.供應鏈管理在云南省林業產業開發中的應用初探[J].森林工程,2005,(7).
- 上一篇:物價局農產品價格監管情工作總結報告
- 下一篇:剖析我國現代建筑風格復古元素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