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產業發展問題及措施綜述
時間:2022-05-30 10:13:00
導語:林業產業發展問題及措施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依托建設林業重點工程,寧陜縣委縣政府將食用菌、核桃、板栗等作為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目前,該縣生態旅游、核桃等主導產業覆蓋了全縣14個鄉鎮,基地的產業規模達到1.87萬hm2,農戶人均0.33hm2。核桃園面積為4000hm2,板栗園1.4萬hm2,蠶園花椒園666.67hm2。產值可達到4000萬元/年,林農人均增收1300元/年。擁有5個小型產品包裝企業,且生產的產品在陜西省安康市及西安市有一定的知名度。現將寧陜縣林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總結如下。
1寧陜縣林業產業存在的問題
1.1經營方式落后
寧陜縣很多林農對林業管護和經營的思路不清晰,而是順其自然,影響林業產業的發展。多數群眾雖然有發展林下種植和養殖的想法,但存在畏難情緒,不愿意承擔風險。加上板栗效益低下等因素的影響,很多林農已經背上了債務,對林業產業的發展失去了信心。
1.2經營管理粗放,產量低而不穩
對于產業園,群眾尚未掌握足夠的管理技術,多數產業基地建設仍處于自發自愿的狀態,很多技術措施的實施差強人意,如墾復、涂白、防蟲、除草、修剪等,導致樹體衰弱及樹形紊亂,加之引種改良的效果不明顯,造成單株產量低,種植的成本偏高。在全縣實施的豐產園中,實際發揮成效的面積僅6666.67hm2,占總面積的比例僅為37%。
1.3資金投入不足,規模效益不高
在栽植建園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其中資金缺乏等現象較為普遍。部分林業的效益在短期內尚不明顯,加上林農存在重視當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等問題,不能充分地重視林業的發展,只作為副業來抓,導致發展規模不大,質量及效益不高。
1.4技術服務跟不上
產業園管理技術要求較高,但目前由于林業技術推廣人員缺少、工作經費緊缺等原因,少數干部及群眾不能充分地認識到產業的建設,工作上不主動,態度不認真,存在得過且過等心理,不能踏實地掌握技術,導致效果不明顯。
1.5市場競爭力弱
寧陜縣林業產業鏈條短,產中綜合服務不到位,缺乏產后加工及配套的設施,導致附加值低,產品不精細,使產業增效及農民增收不明顯。
2發展對策
2.1盡快制定全縣林業產業發展規劃及板栗、核桃、花椒等基地建設規劃
各鄉鎮應搞好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產業布局規劃,擴大產業規模。培育大村、大戶,積極推廣應用豐產栽培管理技術,提高產量和品質,力爭到2015年末,建成林下藥材基地3333.33hm2,優質核桃園1萬hm2,豐產板栗園1.67萬hm2,高效桑園666.67hm2,產值達到1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增加超過3000元,促進了農戶收入及產品產量的增加。
2.2加強引導,加大宣傳,徹底改變林農的思想觀念
解決好產業建設中的矛盾和問題,全面做好老園改造、新園擴建、豐產園管理等方面工作。爭取做到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在智力上進行開拓,在經濟上提供幫助,促使農戶對房前屋后的山林、土地及河流進行充分利用,發展以種養為主的小農經濟;可通過嫁接的方式,引進特、新、優品種對老園進行改造;通過除草、修剪及防蟲對豐產園進行管理。
2.3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穩定或擴大豐產園的面積,對市場不穩定、風險大、與當地氣候不相適應的產業(如南方核桃等)進行改造,改良風險較小、運行平穩的養蜂、生漆等傳統產業,通過辦農家樂、建公園等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旅游業,推動產業重組,以促進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的解決。
2.4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培育龍頭加工企業,促使林產品深加工業的發展,促使產業鏈延伸及附加值增加,實現產品收購、烘干、包裝、儲藏、運輸和銷售一條龍。有效地解決對林業生產中存在的林產品結構不合理等問題[1-3]。
2.5幫助林農解決發展資金
通過推行林權抵押貸款及采伐限額制度,落實公益林補償制度等,解決林業發展中存在的資金短缺等難題。對面積不足6.67hm2的小戶在經濟上給予扶持,超過6.67hm2的大戶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在經濟上給予扶持和獎勵,激發和調動林農的積極性。
2.6加大科技服務力度
抽調一批技術骨干巡回各鄉鎮、村組,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和服務。由林業部門牽頭,通過印發技術資料、開展電視講座、定期管理信息、實地指導等培訓形式,讓林農掌握關鍵技術,提高產量,打造品牌[4-5]。同時開通林業科技推廣服務熱線“110”,以便及時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
2.7抓好林間管理
各級領導應要經常地到實地進行調研,以解決具體問題。在管理中,應做到一抓到底,重點抓好豐產園管理、栽植建園等工作,層層抓落實,切實抓出成效[6-9]。
- 上一篇:司法所強化法律服務工作意見
- 下一篇:區嚴重精神病病患調查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