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春縣林業發展研討

時間:2022-07-29 08:32:41

導語:綠春縣林業發展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綠春縣林業發展研討

1林業產業的含義

林業的原始釋義,是指依靠土地種植木本植物并利用太陽能等外部資源轉化和生產出木材或其他林產品,以滿足社會需求的社會公益事業,其主要目的在于獲取直接的經濟收益。現代林業的實踐意義突破了傳統林業的概念邊緣,追求可持續發展成為了林業的首要任務,在提供林產品資源的同時,實現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和諧共處。由此,對我縣林業產業的認識,可以做這樣一個大膽的描述:通過對林業的分類經營,強化在對生態公益林保護的基礎上(以下所指林業產業,特指商品經濟林的建設,對生態公益林不作具體闡述),有計劃規模化發展商品經濟林,按市場規律運作,以期實現長期、穩定的經濟收獲,達到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的和諧互動發展。綜上所述,林業產業形成的三個基本條件是:林業資源富集、市場體系完善、消費群體穩定。

2區域特點概述

綠春縣位于衷牢山南出支脈西端,云南南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南部,全縣共轄八鄉一鎮,人口20.6萬人,有81個村委會,兩個社區,是我省26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地形地勢較為復雜,河谷深切,河流落差大,坡面長,坡度大。最高海拔2637m,最低海拔320m,相對高差2317m,是云南南部典型的濕熱區之一,年降雨量2200mm,干濕季分明,沖刷力強,水資源受降雨量的影響面分配不均,雨季過剩,旱季偏缺。

3綠春縣林業產業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3.1生態脆弱,水土流失現象日益加劇,農業生產環境和人民群眾生存環境受到影響我縣是一個山區縣,山高坡陡,干濕季分明,降雨量豐富。在20世紀90年代初,因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在全縣范圍內大面積盲目種植香茅草,使成片的林地被毀,裸露于山坡上的耕作土地層在雨水的沖刷下逐漸流失,更為嚴重的是泥石流肆虐和山體滑坡造成居民的無奈遷移,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客觀制約了社會經濟的向前發展

3.2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尋求經濟增長的新亮點,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山區縣最大的特點是坡度大,土壤肥力低,糧食單產量低。在這種情況下,大力發展林業種植業,培育林業產業,不僅有良好的生態防護功能,又能提供長期穩定的收入,解決山區植被恢復與保護問題和社會發展難題。

3.3林業產業建設是實現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希望和基礎,能有力地推動我國和諧社會建設一個地區的發展,要根據本地實際來作科學的規劃。而我們縣要從大局出發,做好林業產業這篇文章,不斷改善生態環境。按照紅河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南部六縣分類指導的思路,邊疆山區縣的首要任務是把林業產業建設好,保護好森林植被,切實解決好生態惡化的問題,實現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從這個層面上講,就是對全州、全省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4林業產業培植過程中應采取的對策措施

4.1統一認識,加強行政領導,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在全縣范圍內,從村民小組、村委會、鄉政府、縣政府層層簽訂林業培植責任書,明確任務,落實人員,制定措施,實行量化考核,把產業培植具體落實到農戶、地塊、努力營造全民大辦林業產業的社會氛圍。

4.2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受海拔、交通、小氣候、土地散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地方缺乏實行大面積的規模化集約經營條件,要按立地條件以鄉(鎮)為單位培植產業,確定適合發展的幾種主栽經營產品,以農戶零散自主經營為主。目前,我縣比較成功可借鑒的類型有:海拔1400~1800m之間冷涼地帶以八角、茶葉為主栽樹種,1200m以下的地帶發展紫膠寄主樹為主,800m以下熱區以橡膠為主,黃梔子、花椒的適應范圍較方廣,各鄉鎮都有小規模的發展。

4.3轉變部門職能,加大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切實做好示范樣板輻射帶動工作要充分整合科技力量,圍繞山林經濟發展為重點,以縣林業產業開發辦為主體,聯同科技、農業、牧業、創新辦等行業部門,大力探索林業為依托的立體開發模式。目前可以推廣比較成功的經營模式:八角+茶葉,榿木+草果,紫膠+雞,林+藥,林+豆,林+葛等多種種養立體開發經營模式。

4.4制定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措施,吸納資金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吸納資金,引進、扶持壯大本縣的林產品龍頭企業,對縣域內的資源進行加工開發,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很強市場能力的林產品,增強我縣林產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4.5按適地適樹的原則,合理選擇樹種,抓好良種壯苗環節等工作在產業培植的過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合理選擇樹種,盡可能首選具有市場開發潛力大的鄉土樹種。同時要抓緊做好標準化苗圃地建設工作,實現苗木的自足供給,降低成本;對一些從外地引進的樹種,在通過引種馴化觀察試用后,才能做大面積的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