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調整與林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時間:2022-04-26 08:34:17
導語:產業結構調整與林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速進步,我國的林業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一直以來,我國的林業經濟以粗放型方式增長,所以我國林業經濟要得到更大的進步,必須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產業結構的調整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本文結合相關理論知識對我國林業發展的現狀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對林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進行系統性的分析,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幾點適合產業結構調整的有效措施。旨在促進我國林業產業經濟增長的同時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
關鍵詞: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
經濟增長一直是各個行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林業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產業之一,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林業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同于其他行業的經濟增長方式,可以說,林業更加具有相對獨立性。林業經濟增長指的是組成林業產業的全部企業的發展和森林資源的增長。現階段,對于林業總產值并沒有非常明確的界定,關于林業經濟增長方式的研究也相對較少。但是,林業經濟的增長對于擴大就業以及保障生態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對其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對于林業的發展有著非常現實的意義。
一、我國林業發展的現狀
根據調查表明,我國雖然重視林業經濟的發展,但是林業在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困境。據資料總結,我國林業面臨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產業結構不合理[1]。近年來,我國植樹造林工程的規模與數量都在不斷增加,使我國林業總體上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很大程度上面臨著我國林業資源減少的趨勢,甚至是“長大于銷”。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我國的林業也面臨著結構性短缺,如樹林比重增長,但是經濟林樹種比較少,所以森林分布不均。除此之外,資源與工業生產不相適應,也就導致了利潤與經營相違背的情況。換句話說,結構性短缺成為了阻礙林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產業無法滿足生產需求[2]。根據調查表明,在工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建材、供銷以及林業等企業迅速興起,林業雖然發展前景較好,但是也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一方面,林業企業的規模較小,所以在市場競爭中并不占優勢地位;另一方面,市場上林業企業的產業結構大都相同,所以生產能力并沒有得到最大的發揮;此外,資源產出率不高,技術落后也成為了林業經濟增長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僅如此,林業經濟的增長與林業企業的發展不同步,換言之,產業結構內部發展脫節,生產層次較低,導致林業經濟得不到迅速發展。第三,政策給林業帶來的影響[3]。自科學發展觀深入以來,林業作為我國的重要產業之一,在我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下,暗示著產業結構轉型迫在眉睫。當前,我國產業、文化、生態三大體系共同發展,所以林業產業也逐步轉向大規模化。深入研究林業產業轉型的重點以及難點則是林產工業。
二、林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分析
目前,經濟學家將經濟增長因素分為兩大類,分別是生產要素生產率以及生產要素投入量。其中,要素生產率取決于資源的配置狀況以及知識進展與規模經濟。而生產要素投入量指的是勞動、資本以及土地投入的結果。根據當前的研究文獻總結,大部分研究成果是從兩個層面來研究林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的,即一方面從多個因素考慮林業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以某一單獨的因素來考慮林業經濟的增長[4]。
1.多因素角度。經濟增長理論研究認為,生產要素主要由勞動力、勞動資本以及生產技術三大要素構成,這三大要素的配置方式以及投入水平都會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水平造成重要的影響。換言之,資本、勞動力、技術對林業經濟的增長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林業生產主要依托森林資源,而林木生長較慢且林地數量受限,林業產值難以得到迅速提升。所以,在林業產業中,勞動力要素給林業生產帶來的效益要比資金要素更加明顯。林業在生產中,一部分資金要素發揮生態公益性作用,大大減少了林業的產出。在林業經濟增長中,除了受到勞動力以及資金的影響,還會受到政策、制度以及市場的影響。學者李微從公共理論角度出發對林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概括成4個方面,即供給因素、需求因素、產業結構因素、政策與制度因素。而本文也是鑒于這種觀點,對下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出了幾點建議[5]。
2.單因素角度。林業經濟增長的單個生產影響要素主要包括投資、勞動力、科技投入、森林資源以及林產品進口貿易等。其中,投資能夠推動林業經濟的增長,而勞動力數量、勞動者行為、勞動者素質以及勞動力資源的配置方式對林業經濟增長方式有重要的影響。除此之外,國內的林業經濟增長和林產品的進口貿易存在長期均衡的關系,因此林產品進口貿易對林業經濟增長通常具有正向的促進功能。林業經濟增長與林產品的進口貿易不僅存在單向因果關系,長期以來,國內短缺的生產要素可以通過進口貿易的方式來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及促進產業經濟的增長,比如中國原木等初級林產品的大量進口,不僅沒有替代國內林業的傳統生產模式,反而提高了國內林業產業的生產能力,從而刺激了林業經濟的增長以及擴大了林業經濟的規模[6]。
三、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
根據上文分析到的林業發展現狀,對于產業結構的調整,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兩點措施。第一,促進產業目標的合理化[7]。首先,應推動林業產業結構的合理發展;其次,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提高資源的經營效率;再次,從實際出發,完善林業的發展機制;最后,應重點發展林業加工業以及技術密集型產業,以此推動林業產業結構的高度發展。第二,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培育林業經濟主導產業。一方面,重視林業新經濟增長點的培育。森林旅游業對于我國林業的第三產業發展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所以要以第二產業為發展基礎,加速新經濟長。另一方面,重視林業第二產業主導作用的培養。根據當前林業的發展形勢來看,我國當前并沒有形成具體的林業主導產業,或者說與世界總體水平相比仍然有較大的發展差距。所以應該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林產加工等有益于經濟快速增長的產業。四、林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建議結合上述研究分析,本文建議林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可以從以下兩點完善。第一,走木材精細加工之路。木材的精深加工屬于一條新型的工業化發展道路。所以,林木產品的加工可以關注到小徑材以及剩余木材的利用上,通過發展精細加工來促進林業經濟的增長。同時,還可以對資源進行整合,發展家具、復合地板等企業,壯大林業產業集群[8]。第二,發展森林食品產業。根據調查資料表明,森林食品產業的發展,既可以有效地解決人力資源的分配,又可以拓寬經濟增長的渠道。所以,要加速實現林業經濟的轉型,而森林食品產業作為一個可以解決富余勞動力的產業,能夠有效地解決林業轉型中的各種問題的同時還可以促進林區的旅游、交通、餐飲等多項服務業的共同發展。五、結語長期以來,我國的林業經濟增長方式特征為粗放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林業的快速發展。所以,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林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并對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進行了系統性分析,最后提出了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以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建議,對于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展望未來,林業的發展必將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上升到新的層次,但與此同時也將面臨著更多挑戰。
作者:陳金寸 單位:沙縣水南國有林場
參考文獻:
[1]魏遠竹,朱永法.產業結構調整與林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1(30).
[2]孔凡斌,荀龍巧,廖文梅.林業經濟增長理論與實證研究:綜述與展望[J].林業經濟問題,2013(25).
[3]李俊英.淺談產業結構調整與林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J].中國集體經濟,2013(15).
[4]趙靜.江西省非木質林產品產業發展及其對區域林業及林農收入的影響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4(3).
[5]李元元.北京市林業產業結構優化及相關問題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0(30).
[6]符永鑫.資源環境約束下淮河流域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D].蚌埠:安徽財經大學,2014(18).
[7]李冉.中國林業產業體系評價與增長機制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3(24).
[8]呂盈.東北、內蒙古地區林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問題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3(23).
- 上一篇:基層林業統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縣教育工會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