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工作生態建設論文
時間:2022-03-29 10:01:18
導語:林業工作生態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當前林業生產中,由于各種原因,常會出現實際工作結果與生態環境建設需求發生矛盾的行動,本文就近年常見的幾個矛盾方面予以陳述,以供林業生產與生態建設主體作為討論、參考。
關鍵詞:林業工作;生態建設;矛盾關系
1新農村建設中,對原生態給予的毀損
在當前常做的舊村莊改造、舊村莊土地復墾、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舊塘清淤等新農村建設項目實施中,往往有一個常規行為,就是清理地上附屬物,而地上的樹木、草皮毫無爭議地被定為清理對象,被干凈地清理掉,這好像是既定俗成的模式,但這些被項目實施部門認定的所謂雜樹、荊棘,當前或許沒有經濟價值的樹木,但卻是最能適應環境的本地原生樹種,是自然選擇的優勝者,最能為本地野生生物提供環境支持的樹種,比如在臨泉,榆樹、枳樹、棠梨、樸樹、楮樹、寨樹、荊樹等都是原生樹種,其生存狀態是受自然環境選擇的結果,其上會寄生、附生相應的其他生物,或其生存對其他有害生物具有拮抗作用。
2盲目引進外部樹種進入本地,未進行充分的生態安全評價
外地樹種并不一定適宜本地大規模生產,未經過生態試驗或論證,盲目大規模引入外來樹種,可能會帶來生態災難。而無數殘酷的現實警示我們,自然并不識別人的好意與惡意,自然生態也有自己的運行規則,對于大量的異地引入外地物種,應進行生態系統的安全評定,在這方面,我們還做得太少,我們當把問題看遠些,得為未來盡一份安全責任。
3森林撫育造成對森林生態環境的破壞
對于森林撫育,如果只從人們的直接目的來做,很簡單,就是追求最大的利益化,對于用材林,就是通過修枝使樹干更直,有更好的加工品質,有更大的木材蓄積量。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做森林撫育時,就會剪掉枝杈,清除林下灌木,噴施化學藥劑進行防病、殺蟲、除草,這種做法好像很正常,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卻是負面的。枝杈的清除會減低森林郁閉度,會損壞鳥類棲息場所,會影響林下菌類群體的生長,而除草,則直接影響水土保持,間接影響本身對水分的連續穩定性的需求,噴施各種藥劑,會使各種菌、蟲、草不分良莠一概殺滅,這種撫育行為的結果雖然是制造大量、優質的林業產品,但損壞的是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的基本條件。
4村內毀林,村外造林,優良生態環境與人居環境距離越來越遠
在臨泉這樣的平原地帶,各級政府組織的造林,往往選擇的是河溝灘涂和四邊(溝邊、路邊、樹邊、田邊),而在村莊內卻幾乎沒有造林計劃,主要是因為村內宅基地為各戶居民自已控制,空間相對狹小,靠近樓房栽樹一是怕遮蔭,影響房內光照;二是怕大樹搖動,損害樓房安全。村民為了在有限的宅基上建設更大的房子,首先會伐掉原有的樹木,這種拒絕大樹進村的決策,使優良的生態環境與人居環境距離越來越遠,樹木的遮蔭、制氧、凈化、保濕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作為政府林業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改變群眾的環境意識,讓他們盡快樹立現代的生態居住理念,建設更科學、更時尚的生態家園。
5大樹移植,對生態環境的絕對傷害
近年流行大樹移植,在臨泉縣常被移植的大樹樹種有:棗樹、榆樹、豆槐、枳樹等,這些樹因生長緩慢、材質堅硬、長相別致而被城市人青睞,通過移植栽到城市公園、居民小區或大道旁。大樹移植不僅技術復雜,而且經濟投入高,從生態上來說,更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大樹移植,一般要切除大量其枝杈,減少呼吸蒸騰,保證成活,技術與經濟的限制,則會同時切除大量根系,特別是毛細根,這種樹像被寶貝一樣送到城里,還得輸液保護,雖然勉強活下來,但由于水土不服,又大大“傷了筋骨”,樹齡又偏長,所以移植后長勢很慢,絕大多數根本不能恢復先前的水平,更談不上增加生態防護功能,這是一種殺雞取卵的行為。對此,國家林業部門應密切關注,實行嚴格的大樹移植審批程序。這項工作應與大樹登記保護工作共同來做,不能一邊對大樹進行登記保護,一邊又對大樹放任損毀,否則,未來數十年后,就沒有大樹可供我們保護了,我們就會成為歷史的罪人。
總之,在我們的林業工作中,應站在更科學、更廣闊、更長遠的領域看問題,不能自以為是,想當然地做工作,應當客觀認識我們工作所形成的綜合影響,使我們的林業工作能給社會帶來更和諧的生態環境,使我們的林業工作更具可持續性。
作者:任春雷 單位:安徽省臨泉縣宋集鎮農業綜合服務站
- 上一篇:基層林業站檔案規范化管理思考
- 下一篇:林業技術推廣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