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林業生態經濟效益措施

時間:2022-02-02 09:24:05

導語:地方林業生態經濟效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林業生態經濟效益措施

摘要:林業生態經濟發展對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林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既是相互依存關系,又是互為抵消關系。對于地方而言,探索合適的林業生態經濟發展途徑具有重要意義。結合工作實踐,提出了樹立科學發展觀,完善森林資源供應體系;強化組織引導力,提升林業資源利用率提高地方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措施,為地方林業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方林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飛速發展,各領域對林業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強,提升林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性,促進地方林業生態經濟發展成為現階段需要關注的問題。近年來,國家對地方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雖已初見規模,但仍存在諸多問題。

一、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內涵

林業生態經濟效益主要包括林業生效效益和林業經濟效益兩大方面。林業生態效益體現在對生態環境的改善,對水源土壤的涵養保持,對空氣質量的改良,對防風防沙的強化等效益。而林業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林木成材后可以用于建筑行業、造紙行業和家具制造行業等領域的生產生活用材。將林業生態經濟效益進行細分也可以包括:涵養水源,森林的生態系統能夠在洪水季節抵擋洪水侵蝕,能夠儲存水分;固碳制氧,林業資源在生長過程中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生產氧氣,也能夠通過自身新陳代謝制作有機物質;固土保肥,林業生態系統自身就具有固土保肥的作用,枯枝落葉能夠儲存降水,減輕預習對土壤的沖擊作用;經濟效益,豐富的林業資源可以為建筑行業、家具制造行業、造紙行業等領域提供原材料。比如以樹木制作的環保紙巾、環??曜印h保家具等,制作紙或者家具剩余的木料還可以用到建筑工地的木材中,這就充分發揮了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地方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一)森林資源生長周期較長。森林資源生長周期較為緩慢,出于對林木資源的保護,常依賴于森林資源的自主生長。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林木貿易的發展。如果要求短時間內獲取森林資源是違背自然規律的。所以,森林資源生長周期緩慢也是阻礙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發展的重要問題。(二)地方林業資源較地域化。全球的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俄羅斯等地區,我國森林資源占比較高的是東北地區,但東北地區對森林資源過度開采,導致森林資源流失。而其他地區為了維護生態環境不得不人工種植。這就造成了林業資源地域化的現象。還有些樹木或者草本植物較地域化,在其他地方不容易生長,林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只能依靠地方管理。(三)林業合作方式較為單一。林業合作中,地域差異較明顯,但合作方式差別并不大。主要是依靠勞務合作和合資經營來進行林業經濟貿易。這些合作方式都缺乏流動性,并不利于林業貿易合作的長效發展。(四)容易造成林業資源浪費。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林業經濟效益的需求不斷增加。很多地方為了提升林業經濟效益忽視生態效益。例如,忽視森林資源生長周期慢的特點,大量采伐林木,導致生態資源流失嚴重。因此,需要地方引起重視,強化森林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三、提高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

(一)樹立科學發展觀,完善森林資源供應體系??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林業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過程中,科學技術起到關鍵作用。為了實現對林業資源的持續經營,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地方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的發展戰略,結合國家政策支持和本土特色,不斷完善森林資源供應體系。以保證森林資源的科學開發和合理利用。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林業建設和發展,并將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作為農村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黨員干部帶領各級組織和干部群眾,狠抓建設,加快實現對地方生態建設的大發展和快發展。(二)強化組織引導力,提升林業資源利用率。林業生態經濟發展中,森林資源多以初級產品的形式出現,并不對其進行深加工。這樣的現狀就給林業經貿合作升級帶來了影響。所以,為了提升林業生態經濟效益,應該首先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率,對森林資源進行再加工和深加工,提升森林資源的價值。因此,借助科學技術完善林業科研隊伍非常有必要。林業科研隊伍負責提高森林資源產量,并培育速生的優質新品種,森林資源利用率。定期安排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森林資源的管理工作,驗收森林資源的加工質量,防止出現森林資源的浪費與過度開采現象。最大限度地利用森林資源,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率,降低資源開采加工成本。同時,在地方政府帶領下可以實施領導包鄉、部門包村、鄉鎮干部包點的管理機制,一級抓一級,層層落實。加速推進植樹造林工作。在領導干部帶領下,人民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提升了,齊抓共建的氛圍也形成了。地方政府還應加大對林業資源管理的資金和技術投入,促進全縣林業生態經濟水平的持續發展。(三)注重地方特色發展需求,強化國家宏觀調控。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在提高林業生態經濟效益中的作用日益提高。需要我國在林業合作的過程中,努力將環保、低耗、高效等理念與森林資源的開發相結合,利用科學技術,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率。貫徹每一個環節,為我國的林業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對于林業經貿合作的管理,一個關鍵之處就是加強我國的宏觀管理,保證在林業合作中掌握主動權,要求相關林業企業嚴格按照相關政策制度進行對外合作,在點滴細節處保證本國森林資源的長效利用與發展,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率,保證我國在林業經貿合作中的長效發展。這對于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有著積極作用,促進我國相關行業又好又快的發展,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緊緊抓住退耕還林政策機遇,圍繞保持水土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把每條小流域既作為一個完整的水土治理單元,又作為一個經濟開發單元,實行山水田林路草統一規劃,梁峁溝坡塬灘綜合治理,達到了生態環境和生活條件同步改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目的。在此基礎上,組織開展了退耕還林質量回頭看活動和“813”生態建設提升工程(用3-5年時間。打造8個生態鄉鎮、100個生態村、3萬戶生態戶),并成立專業造林隊,對全縣退耕地造林進行拉網式補植補造,完成加密補植5.04萬hm,進一步提高了林業建設水平,鞏固了生態建設成果。(四)注重科技合作支持,加強多邊貿易合作。在網路時代背景下,地方政府應健全科技服務體系,推進科技承包和目標管理責任制,將技術和生產整合到位。同時,堅持封造并舉,宜草則草的原則。積極推廣“88542”水平溝整地、大魚鱗坑雙苗造林技術等整地模式和苗木定干深栽、覆膜套袋保墑等抗旱技術,有效提高了林木成活率和生長量,逐步形成了北部水保飼料林及中部生態經濟林、東部優質經果林、西部水源涵養林的林業生產格局。在今后的工作中,地方上下應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大花園、大果園為藍圖,培育壯大林果產業,扎實推進林權改革,鞏固提升生態建設成果,著力推動生態型林業向生態經濟型林業轉變,努力開創地方林業建設新局面。首先,應該突出地方特色,制定林果產業發展規劃,將先進的現代化技術引入林業資源管理工作中。將經濟效益發展與生態效益發展并重,使新建與改造同步。著重發展庭院經濟、設施栽培、嫁接改良等模式,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提升農民人均收入的同時,更提高了地方林業生態經濟效益。其次,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推進林改工作。解放林業生產力,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深化政策宣傳,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林改工作。以村為單位,對集體林進行評估和確權,對以確權的集體林地實行家庭承包經營,使農民經濟水平帶動地方經濟水平。最后,以建設生態新農村為發展目標,深入實施“813”生態提升工程,加快生態優美鄉鎮、生態村和生態戶創建步伐,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繼續開展退耕還林質量回頭看活動,強化撫育管護,抓好修復完善。進一步加大荒山荒溝治理力度,切實減少水土流失。堅定不移地實施封山禁牧政策,強化森林資源管理和保護,鞏固提升生態建設成果,為實現生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供生態安全保障。提高地方林業生態經濟效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地方政府和群眾的積極合作。通過不斷完善森林資源供應系統,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減少浪費現象。通過引入現代科學技術,大力開發森林資源,提升森林資源的附加值,減少林業合作中對單一資源的依賴。在提升林業生態經濟效益過程中,應注重結合地方林業特色,落實國家政策,促進林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學武.拓寬林業發展思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J].吉林農業,2015(17).

[2]李春宇.簡析林業經濟生態效益的實現策略[J].中外企業家,2014(13).

[3]常建新,尤其明.林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間的協調[J].中國經貿導刊,2010(21).

[4]談俊強.農區林業經濟的思考[J].經濟師,2013(6).

[5]饒晉輝.林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農技服務,2016(2).

作者:陳星 單位:駐馬店市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