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和防治策略

時間:2022-04-23 10:22:25

導語: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和防治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和防治策略

摘要:林業病蟲害防治是我國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戰略,也是林業生態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生態觀念的進一步形成,林業生態發展與自然保護事業受到社會的廣泛重視,但部分地區林業發展仍會受到病蟲害的侵擾,各單位應總結林業病蟲害防治經驗,積極采取科學的防治措施。探討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通過現有的科學技術,對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并通過各種綜合方法防治其發生,深入分析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以期在我國生態林業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原因;防治

森林作為一種自然資源,其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息息相關,為人們的生活及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產,是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我國基本國情考慮,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與防治研究,將成為促進林業生態工程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對病蟲害進行科學的預防及治理,提高林業環境的自我保護能力,在促進林業生態建設工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林業可持續發展及病蟲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應得到重視。

1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

1.1天然林比例較小,生態系統不穩定。林業建設中,樹種的合理選擇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樹種的優劣與生產狀況息息相關,若森林樹種單一,會影響人工林與天然林的比例和林業生態系統的協調性。而我國林業的發展現狀可以看出,大部分林業面積均為人工種植,天然林面積在總體林業中所占比例不斷縮減,許多地區存在濫砍亂伐、不法商業出售再種植的現象,林地經營與管理不到位,樹種的配置不合理,林木生長狀況較差,生態品種單一,而單一化的人工林一般采用規模化的集中種植,使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大大減弱,病蟲害發生頻繁,缺少天敵、容易形成交叉感染,病蟲害感染機率較高,造成林業病蟲害大規模暴發,使生態系統缺少一定的穩定性,林業自然抗病蟲害系統的形成受到影響。1.2農藥使用不規范。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最大的價值在于減少不必要的化學藥品對環境的污染,避免病蟲害防治中發生公害集聚和生態破壞,但很多地區農藥使用缺少規范性與合理性,對農藥的危害缺少一定的認知,很少有人意識到藥物對病蟲抗性和環境污染帶來的影響,大多數林場采用化學防治病蟲害,若長期如此,會造成林木害蟲產生嚴重的抗藥性,且害蟲的天敵急劇減少,進而降低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效發揮,加大了林業受災面積,使林業生態系統受到惡劣影響。1.3林業病蟲害治理困難。林業病蟲害能在某地區大面積的發生,除了由于天然林面積比例小和農藥使用不當外,在實際防治過程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極為繁多而復雜,在一定程度上,使其繁衍速度提高,增強其抗藥性,增加了林業病蟲害治理的難度,因此,一旦發現病蟲害有發展趨勢,影響面積將是大范圍的,要及時有效地做好預防和治理工作。

2林業病蟲害防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分析

2.1資金投入有限,林業病蟲害監測水平較低。一些地區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較為落后,資金利用率與技術推廣不到位,無法保障病蟲害防治設備的及時引進,導致工作效率無法提升,病蟲害監測效果不佳,病蟲害的預報工作水平下降。2.2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缺少科學技術創新。為增強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戰略,應具有良好的創新思維,但一些地區,因缺乏對科技創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病蟲害防治措施老舊,無法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技術落后與現代化林業的病蟲害防治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創新科技方面,均有一定的差距,病蟲害防治效果不突出,工作實效性差。

3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措施

病蟲害發生的原因較為復雜,病蟲在林木實際發生期間,相關管理部門必須要采取防治措施開展相關工作,遵循“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原則,全面貫徹健康生產理念,體現林業生態化發展、系統化建設的特點。減少無公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全面提升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質量,最大限度減少病蟲害帶來的影響和經濟損失,以期進一步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措施。3.1重視病蟲害防治力度。3.1.1 林業有關部門在實際工作中,除了監管人員嚴格按照防治方案進行工作,還需通過多種方式,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進行宣傳,引起更多人對林業病蟲害防治的重視,增強林業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例如:通過下鄉義演活動、發放宣傳單,或利用現代化手機、多媒體設備,讓廣大群眾意識到病蟲害的危害和林業防治的重要性,使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順利進行。3.1.2 重視林業資金的投入與應用,加強林業基礎性技術的引進,將購置的設備運用到林業建設中來,建立效益跟蹤檢查和專項審計制度,禁止隨意占用森林病蟲害防治經費,做到專款專用,使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基礎性工作得到保障,確保各個生產要素有效運轉,提升林業病蟲害防治效率。3.2加強監測和預防工作。1)加強監測和預防工作應具有一定的預見性和前瞻性,設定好特定的林區檢疫范圍,定期或階段性的對病蟲害進行檢測和林間巡檢,定時派遣專業防治人員對林場內部的樹葉、土壤及周圍環境進行觀察,加強與氣象部門的合作,深入了解林區的氣象條件,結合天氣預測信息對病蟲害的預防及時調整,提高對病蟲害預防的針對性,利于做好提前預防措施,做到早發現、早治理,提高林業管理部門對病蟲害的反應能力。一旦發生病蟲害,要及時對有病況的樹木進行隔離,做好封閉管理,避免大面積傳染,最大限度提升病蟲害防治的工作成效性,降低林業病蟲害暴發和流行的可能性。2)針對后期樹木生長管理階段,更應做好監測管理,在苗木移栽過程中,以及選種培育過程中,以苗木的培育工作為基礎,選擇健康樹種,合理搭配灌木、草叢,使得多種樹木互相促進、健康成長,采用穿插種植的方法,穿插種植多種樹種,提高人工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加強苗木的培育及檢疫,積極培養抵抗能力強、適應能力強、抗逆性強的苗木,提高苗木的抵抗力與成活率,發現生長不良的樹木要及時移除,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減少林業病蟲害的發生次數,提高林業建設中對病蟲的抵抗力,從源頭上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機率。3.3加大科技投入,引進科學創新技術。加大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科研開發,樹立以改革創新為核心林業技術體系,引進林業新技術,重視運用高科技技術,積極進取、推陳出新,突破思維管理模式,創新工作理念,研究和探討新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能最大限度提高林業生產水平,全面掌握林業病蟲害發生趨勢,降低林業發生病蟲害帶來的經濟損失,通過對科技技術合理應用,可對病蟲害的動態進行及時研究和分析、報告,準確掌握林業病蟲害情況,利于林業單位對病蟲害發生區進行跟蹤治理。3.4組建一只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林業病蟲害防治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林業的管理人員對病蟲害進行充分的了解,林業管理部門應定期組織人員培訓,加強人才隊伍專業知識,增強自身的工作責任感,消除以往對病蟲害防治的錯誤認知,減少其工作中的不合理性,建設一只高素質、專業突出的人才隊伍,減少病蟲害對林業發展造成的危害。3.5樹立正確的防治觀念。在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無公害防治是現階段林業病蟲害防治中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防治手段,為使林業病蟲害化防治工作更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建議各地培養病蟲害天敵方式開展防治工作,引進喜鵲、山雀等益鳥遏制病蟲害。減少對化學藥劑的依賴,減少環境污染,對不同病蟲害采用生物農藥進行防治,或引進昆蟲的微生物制劑,降低藥物濃度,增強各類化學藥物的使用效果,構建符合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環境優化的無公害防治新體系。促進林業生態事業的發展。

4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林業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重視林業病蟲害防治意義重大,必須及早控制、及時排除,全面分析病蟲害發生原因,科學采取有效措施,引進各類防治技術,確保林業健康發展,重視關于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與防治研究,避免各類病蟲害的發生,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及提高其生活質量,促進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及社會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海波.關于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防治策略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8):27.

[2]高福萍.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對策[J].科技展望,2014,(8):169.

作者:陳顯虎 單位:重慶市大足區寶興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