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知識網絡的初中歷史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12-06 02:36:11
導語:談知識網絡的初中歷史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初中歷史學習的特點
初中歷史的特點決定了初中歷史教師教學歷史的方法跟其他科目有所不同,教師在教學歷史的時候,要根據歷史學習的特點來進行教學。
1.缺少邏輯思考
歷史一直被歸為文科,其教學方法也跟文科差不多,很少需要邏輯思考。這主要是因為歷史測試以回憶課本知識為主有關,歷史并不像物理那樣需要分析條件,然后通過邏輯思考,再回憶相關知識得出答案。
2.側重基礎知識記憶
歷史學習特別側重對基礎知識的記憶,不對基礎知識進行明確記憶,學生就很難得出試題答案。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有效記憶,以使學生在考試緊張的時候,也能夠回憶起相關的知識。同時,學生也要學會利用零碎的時間來進行記憶,以達到熟能生巧。
3.知識內容多
初中歷史知識點較多,學生經常在記住新的知識的同時又忘記舊的知識。所以,學生要合理分配好復習歷史知識的時間,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來記憶眾多的歷史知識點。初中歷史的這個特點就要求我們要把歷史知識串聯成一個網絡,要確保所有的內容都出現在這個網絡上,并且網絡的任何一點都能通到另一點。
二、初中歷史學習中的困難
初中歷史的教學,要注意學生在學習歷史時遇到的困難,學生哪里覺得難,教師就要思考如何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困難。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是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一個前提,而初中生學習歷史主要面臨以下幾種難題。
1.容易忘記
筆者經過多年的初中歷史教學發現,學生在剛開始學習歷史時還覺得輕松,到了初三進行全面復習歷史知識時,學生就開始出現遺忘前面知識的問題。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本來過目不忘的人就極其稀有,大部分初中生對于較久的知識都會忘記。學生在增強記憶的同時,教師也要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復習,復習才是鞏固記憶的王道。可言說,讓學生輕松復習所學的知識是解決學生遺忘的有效方法。
2.不同知識難以串聯
學生在學習當中,沒能站在高的角度縱覽整個系統的知識,因此看不到不同章節知識之間存在的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也就很難將不同的知識點串聯起來這樣就造成了各個知識點孤立存在的現象,學生在考試的時候思維也就比較局限,不能做到舉一反三。這些困難困擾著不少渴望學好初中歷史的學生,而知識網絡的構建的教學方法恰好能解決這些難題,能給初中生學習歷史帶來事倍功半的效果,既方便了學生記憶,又方便了學生復習所學的知識。
三、知識網絡的優點
1.包含初中歷史所有知識
知識網絡不是只包含一部分知識,而是能夠把整個初中的歷史知識都包含進去,做到不重不漏,既減輕了學生記憶的壓力,又保證了知識的全面復習。整個初中歷史的知識網絡不需要一下子就構建成,這樣會很辛苦,教師可以教學一節內容便構建一節內容,并且與前一節內容進行聯系,相對來說,這會讓教師覺得其工作量減少了很多。
2.不同知識之間的串聯
知識網絡構建的關鍵是把前后兩部分知識串聯在一起,就以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家建立》為例,該單元包括從“秦王掃六合”“伐無道,諸暴君”到“大一統的漢朝”。其實要把這三課的內容串聯起來非常簡單,這三課是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進行排列的,首先秦國統一了中國,接下來秦國君王暴政,引起百姓起義,然后秦國被推翻,建立起漢朝。學生復習完秦國統一中國之后,便可以聯想到秦國暴政,接下來可以聯想到秦國被推翻。這樣,不同的知識通過一定的規律進行串聯,便能構建起知識網絡。同樣的道理,針對不同的書本,我們也可以找到他們相關的聯系,把知識串聯起來。知識的串聯是從一個知識回憶起全部知識的關鍵,如果知識網絡某一個環節串聯得不好,學生便難以回憶相關的知識。
3.有利于加深對知識的回憶
知識網絡的構建是為了方便學生在空閑時間,并且手上沒有任何歷史資料的情況下進行復習。事實上,每一位學生都浪費了很多的空閑時間,例如,在飯堂排隊時,在來回學校的路上等。如果歷史教師能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那么,學生則可以利用這些時間進行復習,并能反復多次地復習歷史知識,從而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四、總結
知識網絡的構建無疑是非常有效的初中歷史教學和學習方法,學生可以利用其他人浪費的時間一遍遍地復習所學的知識。此外,該方法的先進性還表現在能夠找到不同課程知識之間的聯系,有助于學生在大腦中把所有的知識都串聯成一張網絡。
本文作者:史云飛工作單位:河北省新河縣新河鎮中
- 上一篇:對企業經濟管理完善的意見
- 下一篇:新課程下歷史課堂教學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