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史料教學現狀探討

時間:2022-12-06 04:32:03

導語:初中歷史史料教學現狀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歷史史料教學現狀探討

摘要:史料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痕跡,是先輩留下的供我們學習和研究歷史的重要素材。初中歷史史料的運用是學習初中歷史知識的必要環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初中歷史史料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史料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史料教學現狀;教學策略

一、初中歷史史料教學現狀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以歷史材料為依據來解釋歷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證據的歷史意識,逐步提高對歷史的理解能力。”當代初中生所接觸到的文物圖片、歷史地圖、小說、詩歌等都屬于史料范疇,是我們今天學習歷史知識的重要素材。但是,初中生的史料學習現狀令人擔憂,史料教學的效果不理想。

(一)難易選擇不當,目標不明確

史料在歷史沉淀中涵蓋了大量的內容,具有多樣性,這種多樣性包括文獻資料、實物資料和口述資料。而現在有的教師為了將課上得“花哨”,就對這些史料不進行刪選,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滿堂灌”,如教學《燦爛的青銅文明》這一課,有的教師喜歡展示夏商周大量的青銅器,而不進行分類或仔細的講解,結果就是學生在課堂上可能一飽眼福,但是對這個時期青銅器的特征、作用沒有任何了解,沒有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再者,現在有的教師在運用史料時完全不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初一學生剛剛接觸歷史這門學科,教師應該多運用一些直觀的史料,主要以促進學生認知史料為主。如《開元盛世》這一課面向的是初一年級的學生,有的教師引用了大段的文字材料來表達開元年間的繁榮景象,而我認為杜甫的一首《億昔》足以讓學生想象出當時的盛世情形了。

(二)運用錯誤的史料,失去真實性和準確性

教師在史料教學中往往會增添一些教材中沒有的資料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學習,教師運用的這些史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都成了初中歷史教學中現存的一個漏洞。由于精力有限,很多教師會直接將百度上的資料或者其他教師教學設計中的史料運用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中,而不對史料本身的真實性加以核實確認。由于網絡的發達,很多史料經過多人之手轉發很容易斷章取義。另外,很多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眼球,經常引用電影和電視劇的片段,而現在很多歷史題材的電視劇都是編劇瞎編的,絕不能在歷史課堂中成為學習歷史知識的史料。去偽存真,即選擇最準確的史料,才能給予學生正確的歷史教育。這個問題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很難,往往會涉及很多不同的史料。例如,在英國蠟像館中出現的林則徐及其夫人的蠟像來看英國人對林則徐或者禁煙運動的看法,曾經就出現過兩個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英國人是敬重林則徐的傲骨,才擺放他和他夫人的蠟像的,如果不加以探究的話,把這個史料運用于《虎門銷煙》這一課好像合情合理,但是深究下來,不難發現英國人認為林則徐是導致侵華戰爭的始作俑者。那么,將這則材料運用于這節課來講就屬于錯誤的史料了。因此,在史料的運用中需要仔細辨別,弄清歷史真相,避免誤導學生,失去史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二、初中歷史史料教學策略及有效教學

余文森教授認為:從專業角度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史料是學習歷史的前提和基礎,在現階段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史料,是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具體的策略如下:

(一)合理選擇史料,遵循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教師應遵循教學目標合理選擇史料。不管是教材中的史料,還是課外收集來的相關史料,教師作為引導者,應該根據教學重難點,對史料進行取舍和側重,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得到了收獲和進步,實現了有效教學。

(二)多樣化地選擇史料,增加課堂活力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教師應多樣化地選擇史料,增加課堂活力。在課堂中使用單一的文字材料或者單一的歷史材料,時間越久越會造成學生的學習疲勞,使初中歷史課堂失去活力,甚至會讓學生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老師”都沒有了,就談不上有效教學了。

(三)引導學生學習史料,逐步培養學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學生不是生來就會分析史料的,很多教師會發現自己展示史料后沒有學生能夠解決問題,這是為什么呢?學生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在不經過教師的引導下,這個問題的解決已經超過了他們的能力。這里舉一個例子,漫畫是歷史教學中經常出現的材料,甚至在中考中也屢次出現,學生喜歡看漫畫,但是怎么分析一幅漫畫呢?是不是直接展示就讓學生回答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對于漫畫有漫畫的分析方法,一般采取以下步驟:1.漫畫中有無人物?如果有,他(們)是什么人?2.漫畫中有無象征性符號?如果有,其含義是什么?3.漫畫涉及什么事(件)?畫中人物充當了什么角色?4.漫畫作者的觀點是什么?其觀點是如何表現的呢?通過這樣幾個由表及里的設問,學生很容易分析出漫畫中的中心思想,這樣學生的分析能力自然也會逐步提升。

(四)精心設問,培養能力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對所選擇的史料進行整理,精心設計一些具有啟發性、規律性的問題,由淺入深,使學生的思維向縱深推進,激發他們閱讀、分析史料的興趣,從而達到有效教學。史料是學習和研究歷史的重要素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正確地運用史料,實現有效教學,還需要教師不斷努力和探索。

作者:陳玲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婁江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