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培養探究
時間:2022-11-09 04:10:29
導語: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培養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現代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培養學生愛國主義、家國情懷的素養,提高學生的道德品格成為了現代教師教學的重點。為此,現代教師在教學中要緊密結合具體的科目,有效地融入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對于初中歷史這門學科來說,蘊含著大量的傳統文化,是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有效素材。對于現代的初中歷史教師來說,如何有效地利用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成為了現代教學的重點。基于此,本文將重點探究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是家國一體的情感意識。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深學生對國家的了解,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價值體現,是實現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需要。可以說,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但據以往的教學情況來看,其教學結果不容樂觀,教學方式不夠新穎,教學活動不夠有效,學生學習興趣不夠高,導致學生的家國情懷的培養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因此,解決這些問題迫在眉睫,教師要積極地對教學方法進行探索,以此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對學生家國情懷培養的有效性。
一、創設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率
在以往的初中歷史教學中,課堂主要是教師主導,學生參與性不高,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因此,教師要打破以往的教學桎梏,創新教學方式,創設教學情境,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現代設備,為學生播放音頻、視頻等,讓學生能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然后讓學生進行學習探討,引導學生認真思考,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發展史,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有效地增加自身的家國情懷。以新人教版八年級歷史教材內容為例,在講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觀看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勝利之后簽訂的一系列喪權辱國條約的視頻,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憤慨之情,然后分小組學習,探討八國聯軍侵華的一些歷史背景和后續影響等,以此來加深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這樣的方式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偉大,促進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1]
二、教學內容結合社會熱點,與時俱進
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中,要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教師需要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熱點進行結合,與時俱進。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資源關注實事熱點,引導學生進行探討,發展學生的愛國情懷。以新人教版八年級歷史教材內容為例,在講解“民族團結”的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當前的社會熱點,讓學生充分了解到中華民族的團結精神,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懷,促進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2]三、開展豐富的歷史活動,走進歷史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師需要開展豐富的歷史活動。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促進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課堂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成為了現代教師的教學共識,而教師要從以往的主導地位改為課堂的引導者。
總之,教師在具體的教學課堂中要盡可能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歷史活動,以此來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營造一個舒適、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可以走進歷史。例如,教師在課前可以進行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五分鐘講故事”等活動;在課上也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歷史紀錄片等;在課后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古跡等。以新人教版八年級歷史教材內容為例,在講解“洋務運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對洋務運動所發生的歷史事件改編成舞臺劇,然后讓學生演繹并切身感受歷史。另外,在每次活動之后,教師都要組織學生進行評價總結,相互交流體驗,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懷,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3]
綜上所述,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是一個十分漫長和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保持初心,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完善自身的教學模式,以此來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進而促進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辛金紅.聚焦核心素養培養家國情懷:以“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一課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13).
[2]林永彪.要理直氣壯加強“家國情懷”核心素養教育:淺談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加強“家國情懷”教育[J].教育現代化,2017(14).
[3]朱文琪.指向深度學習的核心素養校本評價:以歷史學科蘊含的家國情懷為例[J].歷史教學,2017(11).
作者:薄艷波 單位:山東省墾利實驗中學
- 上一篇:情景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核心素養下高中歷史教學策略分析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