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微主題教學實踐策略
時間:2022-11-03 03:12:53
導語:初中歷史微主題教學實踐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歷史課程是初中階段的必修課,對于提升學生的歷史涵養和個人素質具有關鍵的作用。初中歷史的教學目標是提升國民的基本素質,引導學生在了解和掌握歷史事件、人物、發展趨勢等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分析歷史的能力,引導學生以史為鑒。結合當代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初中歷史一線教師提出“微主題”教學策略,認為可以通過主題化的教學方式教授系統化的歷史知識,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升他們對歷史知識和文化內涵的理解。本文分三點闡述了如何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做好初中歷史的微主題教學探究。
【關鍵詞】初中歷史;立德樹人;微主題;策略研究
傳統的歷史教學方式過于刻板,很多學生不僅沒有體會到歷史事件的內涵,而且對于每天反復記憶歷史知識的學習方式感到厭煩。教師在教學的時候習慣于按照教材本身的順序進行講解,并未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導致學生課堂學習效率非常低下。歷史是一門積淀性較強的學科,其中很多概念和理論是比較難理解的,學生只能一遍遍地死記硬背。再加上以往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測試成績是唯一的評判標準,成績的低下導致學生對學習歷史逐漸失去了信心和興趣。因此,微主題教學在初中歷史階段的實施十分必要。
一、微主題教學實踐的依據和原則
第一,微主題教學實踐的依據。首先,要結合歷史課程的學科特點和目標,以本課程的標準為依據,結合中國當前的學習評價方式進行創新和改變。既不能完全脫離課本,也不能照搬現在的課本和教學模式。其次,要符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習和思考能力,因此要在充分了解本班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設計符合本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最后,要符合教師本身的職業素養和發展[1]。作為一名教師,要緊跟時代的發展變化,做到結合新時代的教育理論,自覺轉變教學理念,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第二,微主題教學實踐的原則。首先,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積極開展交流合作,在探討中發現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從而拓展自身學習歷史的思維和方法。教師要注意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探索和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之中。其次,要完善教學評價的方法。不能像以往那樣簡單地依靠成績定論學生,而要通過更為多樣化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歷史的內涵,以更為積極大膽的思想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最后,要科學實施微主題教學設計。要注意制定科學的教學步驟,每一步驟的實施都要經過精心的準備,并且不斷反思、修改,最終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微主題教學體系。
二、微主題教學實踐的具體策略
(一)前期分析,研讀教材,科學制定主題
立德樹人的真正含義是引導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充分體會歷史告訴后人的道理,從而理解其中的內涵和精神,樹立良好的品德,成為一個真正為國家做貢獻、為人民服務的人。因此,實施微主題教學的第一步,同時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是科學制定主題。教師不僅要分析每一單元的主題內容,而且要多方面研讀相關的內容,在統籌綜合內容之后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進行微主題的制定[2]。微主題的關鍵是“微”,教師可以在一個主題下制定多個小主題,然后開展教學。例如,在教《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的時候就可以采取這樣的方法。首先要對這些內容進行了解和分析,主要內容有:孫中山先生早期的一些革命活動,如發起辛亥革命等。但是如果單純將此主題制定為本單元的主題,就過于簡單且不精準。應當通過教學讓學生深刻理解孫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所發起的辛亥革命是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而且在真正意義上打破了封建社會的君主專制制度。要讓學生深刻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解當時的社會性質,了解革命黨人是如何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斗爭才取得勝利的,深入感受其斗爭精神。這些才是讓學生學習歷史事件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樹立品德的關鍵所在。教師要明確的是,學生本身對歷史知識是非常感興趣的,但是逐漸在學習中喪失了對歷史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去制定主題。本單元的主題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結合其他版本教材的內容可以發現,其實這個單元的內容似乎都離不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一個關鍵詞。考慮到幾個版本的教材是將這一部分內容放在近代的,很顯然這個主題非常大,包含鴉片戰爭以后的很多內容。近代兩個階級都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行了探索,如果簡單地去制定微主題會讓學生抓不到學習的重點,而且學習有很大的難度。因此,教師要詳細制定,即將主題制定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因為辛亥革命是最核心部分,而且基本上整個單元都是圍繞辛亥革命的背景、經過、結果在闡述,重點讓學生體會辛亥革命的意義和精神。
(二)圍繞主題,設計教學,提升學習效率
在科學制定微主題的基礎上要設計科學的教學活動。教學步驟基本圍繞“新課導入”“新課講授”以及“教師總結”三部分進行。在導入階段,關鍵是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被這節課的內容吸引,從而全身心投入課堂之中。在講授階段,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交流互動等方式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總結階段,教師可以就學生的表現或者發言進行總結,然后讓學生進行消化、反思。以微主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具體教學步驟為例。第一是導入階段,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比方說辛亥革命的相關電影片段,比較經典的是《辛亥革命》這部電影。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辛亥革命的精神。之后為了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下位于武漢市的辛亥革命博物館(一邊介紹一邊播放相關圖片或視頻),比方說武漢市政府建立這樣一個博物館的原因、孫中山銅像和黃興拜將臺的特殊地理位置等。這樣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具體內容的興趣。第二是新課講授。第一部分是革命志士的奮斗。筆者將這部分內容分為四個具體的起義,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進行學習,詳細了解每一個起義的內容。要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對這些內容進行總結、分析和匯報,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之間展開一個簡單的競賽,看看哪個小組能夠又好又快地完成內容學習。每一個小組都要發言。這個過程既鍛煉了學生合作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又提升了總結能力。第二部分是武昌起義。教師需要給學生適當的時間去收集和閱讀具體的內容,然后完成一些填空。第三是教師總結。教師對每一個小組的發言進行分析,然后指出學生的問題,并且引導學生認真完成相關練習。
(三)精妙收尾,再次點題,分析實踐結果
在主題學習之后,教師要學會精妙的收尾方法,通過測試、訪談等方法考查學生,確保學生對這一主題中的精神有所領悟,在此過程中還要注意給學生再次點題[3]。在之后的實踐結果分析中從學習態度、對學科知識的理解以及歷史綜合思維能力幾方面進行分析,找出本次微主題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改正。在收尾階段,教師要分析這種主題教學方法是否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采取的主要是測試加訪談的方法。在這個主題全部教學結束之后可以進行一次簡單的測試,然后與學生之前的測試結果進行對比。不僅要分析具體的知識記憶情況,更重要的是分析學生對一些精神的領悟程度。之后在一周或者兩周之后進行第二次測試,此時考查的重點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學生對具體的時間、人物的名字已經有所遺忘,但是事件發生的大概背景、經過和結果以及意義等應當還深深刻在腦海中。這些屬于理解的內容,因此教師要注意兩次出題的方法。但是不要單純用測試成績去評判學生對本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因為成績的高低存在很多影響因素。另外,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學會用訪談的方法測驗學生,比方說可以通過和學生聊天的方式讓他們談一談對某個主題的看法,或者是自己的感悟,以及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影響等,在聊天中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這樣的測驗方式會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接下來就是對實踐結果的分析,主要分為三點。第一點是對學習態度的分析,比方說這樣的微主題教學方法是否能夠引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重視。很多學生認為歷史課是存在感較低的一門學科,或者是不需要聽講和理解,只要能夠背誦內容就可以了,這些看法顯然是片面的。教師可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第二點是對歷史學科的理解。對很多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學習不僅僅是知道就行,而是要系統地學習,因為歷史事件及其內涵能夠對現代人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影響。第三是溝通、合作、動手、思考等各方面的能力。這一點需要教師展開日常的觀察。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立德樹人背景下實施微主題教學的關鍵在于把握“學生角度”,無論是主題的制定還是教學步驟的實施、評價,都要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最終也要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改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從而主動學習歷史,不斷提升歷史學習能力,在初中階段就積淀一定的歷史素養。
作者:杜瑋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
- 上一篇:互聯網金融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探討
- 下一篇:可持續發展下發電廠動力部分教學研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