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問題式”教學研究

時間:2022-01-06 09:43:37

導語:高中歷史“問題式”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歷史“問題式”教學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素質教育模式全面落實。在素質教育模式中,問題式教學方法占有一席之地。文章立足于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高中歷史“問題式”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問題式教學;教學策略

問題式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獨立、創新地探究問題實現教學目標的創新型教學方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問題式教學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全面能力,才能促進高中歷史教學創新。

一、營造民主歷史課堂氛圍,讓學生敢問

學生敢問,是高中歷史課堂中應用問題式教學法的必要前提。學生對歷史知識有好奇心,才能從一個歷史知識點發散思維,發揮個人想象力去創造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歷史知識好奇心,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難題之一。在教學改革的今天,歷史教師要重視學生非智力學習因素的開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于在歷史課堂中提出個性化問題。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大多數學生不敢在課堂中提問,也不愿意提問。即使學生有疑問,也不會表達出來,任憑問題產生、聚焦與消失。有的學生擔心自己提出的問題過于幼稚,被他人嘲笑。有的學生認為老師灌輸的知識已經很不好消化,沒必要再給自己找問題。打破傳統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讓學生釋放出壓抑已久的好奇心,才能讓歷史課堂充滿問題。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讓高中學生釋放天性的重要方法,教師積極與學生溝通,試著“請教”學生一些問題,才能讓學生發現提問也是一件好事。比如在講解《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時,教師可以故作疑惑地向學生請教“羅斯福實施新政為了什么呢?”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成為教師的幫助者,共同探究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局部調整生產關系”的答案。在民主師生互動后,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我的問題解決完了,你的問題呢?”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疑惑,讓高中歷史課堂因為問題式教學成為解決問題的地方,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歷史學習思維。

二、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問

讓學生樂于提問,是問題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第二個階段。學生建立提問意識能夠提問與學生樂于提問是有差距的。當學生樂于提出問題,證明學生的歷史學習主觀意識較強,認可個人在歷史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營造民主歷史課堂氛圍的前提下,教師要加強情感教育,借助情感渠道促進學生與歷史課本學習內容互動,讓學生將個人情感與歷史知識所表達的情感結合在一起。交互型心理狀態的建立,有利于學生歷史學習思維的活躍,提出具有創造性的歷史學習問題。比如在講解《祖國統一的歷史潮流》時,教師可以通過展示臺灣問題的發展過程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讓愛國情感成為學生歷史課堂中提出問題的動力,激發學生的課堂提問興趣。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這樣激發學生的情感與興趣:三國時期,孫權派衛溫到夷洲。元朝時期,臺灣稱琉球,歸澎湖巡檢司管轄。1624年,荷蘭、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臺灣。1642年,荷蘭排斥西班牙,獨占臺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3年,清朝進兵臺灣,鄭氏政權歸降。1684年,清政府置臺灣府。1885年,設立臺灣行省。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被迫割臺灣給日本。1943年,《開羅宣言》宣布戰后將臺灣歸還中國。1945年,國民黨收回臺灣。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臺灣,臺灣與大陸再次分裂。通過真實年份、歷史事件陳述,激發高中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對臺灣這一解放戰爭遺留問題與內政問題感興趣,才能促進學生積極提出“如何解決臺灣問題?如何促進大陸人民與臺灣人民的和諧共處?如何為臺灣謀福利?”等問題,讓課本內容成為學生積極學習的知識。

三、肯定學生歷史學習優勢,讓學生好問

教師對學生的肯定,是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動力。在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下,大部分高中歷史教師認為越嚴格,教學效果越好。在教學實踐中,為了學生歷史學習能力快速提高,教師將教學關注點放在糾錯上。無論是課堂互動,還是作業點評,總是找學生的錯誤來講解,忽視了學生歷史學習優勢的開發與肯定。一味地強調錯誤,會打擊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生的歷史學習情緒。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中好問,需要教師向學生傳遞積極的學習情緒,給學生成功激勵,讓學生主動質疑,提出問題。比如在講解《太平天國運動》和《辛亥革命》時,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是一個有爭議的歷史課題。教師可以就這一話題引導學生討論,有的學生說“我認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因為它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完成了革命的使命”,也有學生說“我認為辛亥革命是失敗的,因為同盟會發起革命的目標太過單純,剪掉老百姓的辮子只是一種形式,沒有實質革命意義”。學生持有不同觀點,教師不能以自己的觀點為標桿去評價學生,而要堅持客觀評價的原則,肯定學生的不同看法,鼓勵學生相互提問。讓學生樂于提問,將提問視為解決思維疑惑的方式,才能促進問題式教學活動的實施。

四、傳授歷史知識分析技巧,讓學生善問

教師在課堂中提出問題,是講究方式方法的,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讓學生善于提出問題,有必要向學生傳遞提問的方式與方法。在學習過程中,質疑是一種本能,更是學生探究欲望的表現。但胡亂提出問題,不僅會影響學生歷史思維的建立,還會影響課堂進度與歷史學習氛圍。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存有質疑后,先自主思考,發現仍有疑點再提出問題,并找好提問的時機。像在討論辛亥革命失敗與成功問題時,持有成功觀點的學生一聽到有人提出失敗的想法,馬上質疑“你又不是孫中山,怎么就知道失敗了?”這一問題無疑是在嗆聲,沒有學科學習意義。而先對個人質疑加以思考,再提出問題,才能提高歷史問題的層次。

五、小結

綜上所述,應用問題式教學法改革高中歷史教學活動,能夠讓傳統的歷史課堂氛圍被打破,促進學生個性潛能的開發。讓問題成為高中歷史課堂的一股清流,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與課堂師生關系,在最大限度上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才能讓高中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建立辯證思維,更好地理解人類社會發展進程。

作者:武靜 單位: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薛梅芳.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有效性教學的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02)

[2]饒黃河.問題式教學在高中歷史選修課程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02)

[3]王世霖.高中歷史問題式教學模式的建立與教學方法的創新[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