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歷史新課改的一點反思
時間:2022-04-21 05:09:00
導語:小議歷史新課改的一點反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新課程改革已經推行三年了,戰斗在第一線的歷史老師殫精竭慮,努力推進新課改的進程。時至今天,歷史課堂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精彩紛呈。但是,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思想在歷史課堂上表現得并不明顯,歷史課堂教學仍有相當部分流于表面形式的不斷翻新,離新課改理念還有一定的距離,究竟是什么原因?我們在教學改革實踐中不斷反思,認為能否有效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是在于能否深刻理解“知識建構”為特征的新課程理念,能否切實創設一種新穎、生動、開放的歷史“情境”課堂。下面我結合自己三年來在歷史課堂上的見聞和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點自己關于歷史新課改的思考。
新課程理論中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知識建構”,從教育的角度看來,“知識建構”是指作為主體的學生從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主動、積極、能動地學習,對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識作出自己的解釋,從而獲取新的知識。因此,教育、教學從本質上看就是一種以“知識建構”為核心,為“知識建構”創設良好環境的過程,所以,課程實施和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進行“知識建構”創造一種具有“情境性”和“協作性”的互動環境,從而推動學生在“知識建構”過程中獲得發展。“情境”的如何創設直接關系到學生是否有興趣學習和能否主動探尋知識和研究問題的關鍵。我認為,歷史“情境”
的創設應該體現如下特點:
一、真實性
這是歷史課堂教學創設情境的前提條件。歷史盡管一去不復返,我們根本不可能重復昨天的歷史,但我們創設的“情境”必須盡量還歷史的真實,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審視和認識昨天。如我們在講解抗日戰爭時,既要肯定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堅持全面抗戰取得的巨大成績,也要肯定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的抗戰成績(如臺兒莊戰役)。又如講述文成公主入藏時,我們讓學生編、演歷史劇,但表演時必須遵循真實性這一原則。
二、生動性
要想辦法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光明的教學途徑之一。”如果教師通過問題能夠創設一種有趣的思維情境,從而刺激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無疑會使教學事半功倍。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充分挖掘歷史的現實性、趣味性、審美性等有利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營造一個愉悅、寬松、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氣氛。為了營造生動的課堂,老師們各施其法,的確一改過去單調的講授,給沉悶的課堂增色不少。但是,有的歷史課堂卻走進另一個誤區,有的老師往往認為,創設生動的“情境”就是展示大量的圖片,展示大量的音像資料,于是,就從網上、從各種類型的素材庫搜尋大量的資料不加分析地原原本本地展示給學生看,一節歷史課成了圖片展示課,那些良莠不分的歷史資料在學生眼前掠過,在學生腦中“水過鴨背”,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完全成了觀眾,這樣,不但違背了新課程的理念,而且連歷史課的基本特色都丟掉了,歷史課改要警惕走進這樣的誤區。
三、開放性
教師應該創設一個師生平等交流的平臺,創設共同研究的“情境”。首先,我們必須要突破傳統的設問方式,設置具有批判性、現實性、新穎性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課堂里要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新課改的今天,我們很多老師在課堂的設計方面仍然局限于課本上一節課一節課的安排,設問仍然沿襲過去的方式,陳舊、單一、索然無味。歷史課堂應該打破歷史課本中每節課的框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整合課本內容,適當拓展課本內容,引導學生鑒古知今,關注現實。教師設計問題應給學生留有進行深層次探究的余地、能為學生提供思考和討論的廣闊空間,問題的選擇也應具有多維性內專業畢業論文涵,“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開放式的”,以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發散性及創造性。例如講到有關抗日戰爭的問題,我們可以完全打破章節的劃分,從現實中大家關注的中日關系的問題,如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事件、歷史教科書問題、謀求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事件、釣魚島問題等分組分專題進行探討,學生對這些事件認識不深,但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他們帶著老師給他們提出的問題或者自己的疑問,通過書本、網絡等途徑探尋歷史根源,然后整理成文章在課堂上交流,學生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較好地掌握了歷史知識,學習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新課程改革是一項新的嘗試,新的試驗,我們只有不斷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才能取得新的進步。
- 上一篇:小議我國會計法律制度的完善詮釋
- 下一篇:深究高中化學開放性習題的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