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策略思索

時間:2022-05-29 04:42:00

導語:歷史教學策略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教學策略思索

以前的歷史不被我們所重視,2008年納入中考考試后才把歷史學科的重要性凸顯得淋漓盡致,從學校、教師到學生都在不斷加深對歷史學科的重視程度。歷史學科知識點繁多,所以記憶知識點成為教師和學生的一大難題,教師和學生都在不斷的摸索著新的教學方案和學習方法。本文就此對新課程下的初衷歷史教學方法進行淺探,以供同行參考。

一、改變教材功能觀

傳統的教材功能觀認為,教材是權威、是真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凝聚了人類的文明與智慧的精華,教師的任務就是把這些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一種教學模式是以傳授知識為主,是一種單向性的傳播過程。當然教學是以教材為根本,作為教師肯定要吃透教材,做為學生也要努力掌握教材的知識,但是隨著社會發展的沖擊,單純的傳授知識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了,所以傳統的教材功能觀受到一種新的教材功能觀的嚴峻挑戰,新的教材功能觀這樣認為:教學,不是單純的傳授書本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掌握能力、動手動腦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學生良好的價值觀的培養。所以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就要充分挖掘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

二、把當今實事與歷史事實相結合

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添加歷史學科的趣味性。作為歷史教師要把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全部講述,讓學生知道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比如說,我們可以把香港、澳門失陷和香港、澳門回歸結合起來,把日本人侵略臺灣和當前的臺灣問題相結合,讓學生感覺歷史就在我們身邊。例如,我們在講授《復雜多樣的當代世界》時,新課標要求從原因、過程以及影響等方面進行授課,如果單純的靠教材,則無法達到課標要求,實際授課中,我們就要把歷史和當今實事相結合,拉近現在與歷史的距離,讓德育有機滲透在整個歷史教學中。再如,在講授《世界多極化趨勢》一課中歐共體的形成時,就要聯系歐洲聯盟來講解,為了學生能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我們教師可以擴充歐盟的東擴過程以及對我國經濟建設的影響,還有歐盟主席普羅迪與我國總理的互訪,讓學生深刻懂得合作的重要性。還有在講授《跨世紀的世界格局》時,我給學生講到當今世界的動蕩局勢,聯系到前不久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及現在的利比亞戰爭,同學們都聽得津津有味,十分投入,這也讓他們知道我國周邊局勢,懂得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意義,也深刻感悟到加強綜合國力在世界上的重要性。

三、重視課堂教學的導入設計

俗話說得好“一個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作為教學,有一個精彩的開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顯得十分重要。

1.利用多媒體進行導入新課程下的歷史學科不再是一門孤立的學科,而是與其他學科有密切聯系的綜合性學科,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制造歷史事件音頻,或者下載歷史事件視頻,把歷史事實活靈活現的呈現在學生們眼前,而現代史的一些科技發展,我們也可以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讓學生親切感受到我國的偉大成就,讓學生受到科技的感染和熏陶,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記憶起來更輕松。

2.用歷史故事進行導入大多初中生都處于生理和心理有待完善的青春期階段,他們對古老的故事充滿著疑問和好奇,喜歡古老的歷史傳說,教師可以把這些學生好奇的、喜歡的歷史傳說故事作為教學的引題,讓學生跟著傳說,不知不覺跟著教師走向歷史,完成課程教學內容。比如說,我在講授《羅馬共和國興衰》一課時,就給學生講了一個《母狼乳嬰》的傳說故事,以此引出羅馬城的興起和發展,激起了學生們學習羅馬興衰的興趣。

四、給予學生以贊賞和鼓勵

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得出,所有的學生都想得到教師的贊賞,做得不好的也想得到教師的鼓勵,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作為教師,我們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空間,對學生要一直都有希望,教師的態度對于學生的發展方向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學時,學生表現優秀要給予及時贊賞,增加自己的自信感;如果學生犯錯,我們也要給予及時的鼓勵,讓學生再接再厲,繼續奮斗,爭創輝煌。

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歷史教學,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就要改變教材功能觀,注重古今中外結合,做好課堂導入設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是勢在必行。作為歷史教師,我們努力做好教學,力爭讓所有學生都做到牢記歷史、不忘國恥、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