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比較教學法應用
時間:2022-07-26 01:46:23
導語:歷史比較教學法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比較法,是指將有一定關聯的歷史現象和概念,進行比較對照,判斷異同、分析緣由,從而把握歷史發展進程的共同規律和特殊規律,認識歷史現象的性質和特點。歷史比較法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闡述和分析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時經常使用的方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歷史比較法是從歷史聯系中考察歷史現象的一種最好的方法。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地,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那么,我們應該怎樣進行比較呢?常用的歷史比較法有以下幾種:
一、縱向比較
即對同一國家或地區先后出現的同類事件、人物的比較。我在講清政府與列強進行的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把戰爭從爆發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時間、結果、簽訂的條約、給中國帶來的危害和影響這些方面來作比較。通過比較,學生清楚的掌握了歷史事件,認識到晚清時期中國是如何一步步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也深刻的體會到了中國人民很早就與列強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再如,對人類迄今為止所進行的三次工業革命加以比較。三次工業革命的時間、背景、影響,通過三次工業革命的進行人類分別進入到了什么時代等,對工業革命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二、點面比較
即小環境與大背景比較。在講述某一國家或地區歷史的時候,聯系世界歷史發展的總體趨勢,使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發展的脈絡,加深對歷史現象的理解。我在講“九一八”事變的原因時說,日本圖謀侵略中國的計劃由來已久,上世紀末即先侵占了我寶島臺灣,又攫取了我南滿的種種權利。隨著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膨脹,其侵略野心越來越大。1927年,日本政府根據“田中奏折”確定的戰略,積極地進行侵占我國東北的策劃和準備。1928年北洋政府覆滅,日本政府公然威脅、阻止張學良在東北易幟,妄圖首先實現“征服滿蒙”的計劃,但遭到失敗。1928年6月4日,日本關東軍于沈陽皇姑屯炸毀了乘坐的專列。當時歐美帝國主義正陷在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危機之中,無暇東顧。此后,日本國內經濟危機也日益嚴重,日本統治者為緩和國內矛盾,加速了侵略中國的步驟。這時,日本關東軍參謀、“九?一八”事變的主要策劃者石原莞爾、板垣征四郎認定1931年是使用武力進攻東北的極好時機,因此,日軍不斷挑起事端,制造武裝侵占東北的借口。7月,制造了“萬寶山事件”。8月,日軍利用“中村事件”,把武力侵華的戰爭狂熱推向高峰。終于在1931年9月18日夜發動了事變,進而侵占了整個東三省。運用比較法教學好處很多。首先,它著眼于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的相同相似或相反相對的特點,鮮明突出地揭示現象的本質特征,指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其次,它把某些孤立的現象或事件對舉或列舉出來,通過分析比較,建立起某種聯系,揭示其本質屬性,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辯證的,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待問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歷史觀。第三,大量的用于比較的事物是目,而從中提煉出來的觀點、揭示出來的本質是綱,運用比較法教學,可以以綱舉目,以簡馭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方法在平常的教學中有用,在復習教學中更有用。
三、橫向比較
所謂橫比,就是把發生在不同地點的相似相關的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相同、相似點,以揭示事物矛盾的普遍性;找出它們的相反、相異點,以揭示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從而使學生加深理解,增強記憶的方法。這種方法注重地區的差異性。例如,四大文明古國的共同特點有哪些;美國、德國、日本擺脫經濟危機的方法;俄國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在侵華上的不同特點;中國的與日本的明治維新等等。我在復習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時通過改革時間、背景、內容、結果的比較,學生一目了然的理解了俄國、日本是怎樣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從封建主義過渡到資本主義的。同時以不同國家走過相似的道路最終都過渡到資本主義這一歷史現象的分析,揭示人類社會由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發展的必然性,也即是事物的普遍性。還可通過兩個不同國家在改革中留下的封建殘余這一共同現象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這種因素后來得到發展,便成為侵略擴張的基礎的道理。歷史比較法,是指將有一定關聯的歷史現象和概念,進行比較對照,判斷異同、分析緣由,從而把握歷史發展進程的共同規律和特殊規律,認識歷史現象的性質和特點的一種教學方法。運用歷史比較法進行課堂教學,可以更好的解決課文中的重難點、古今中外歷史現象、歷史人物及史料等方面的內容。指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來分析問題,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能力,不斷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質量。
歷史學科的教學貫穿初中三年,初一中國古代史,初二中國近現代史,初三世界史。應該說,初中三年,構成了相對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從古到今,從中到外,但凡歷史上出現過的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通過三冊六本教材,已經展現給了學生。這么多的歷史知識,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提高認識和運用歷史的能力,這確實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我認為歷史比較法就是非常適合初中歷史教學的一種方法。總之,比較法是打開歷史之門的一把金鑰匙,掌握了它,將有助于你在歷史長河中破浪前進。
- 上一篇:歷史教學鍛煉學生革新思維
- 下一篇:新型社會養老險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