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歷史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時間:2022-03-01 03:27:35

導語:淺談歷史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歷史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到社會的穩(wěn)定和未來的發(fā)展,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變革的時期,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互聯網的全球化,使得當前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更多機會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多的挑戰(zhàn),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單純地從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進行,而要從多方面著手。尤其是需要在歷史教學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其中,通過歷史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歷史教學;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歷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歷史對于任何國家和個人而言都一筆非常豐富的財富。我國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我的國歷史是一部發(fā)展史,同時也是一部創(chuàng)造史,里面包含著燦爛的文化,也包含著無數先輩的思想結晶,它的價值與作用是無法估量的。如果一個大學生十分了解我國雄厚的歷史,那么他就會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如果一個大學生不熟悉我國的歷史,就無法認清我國的當前的社會現狀,同時也不會理解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深刻意義。一個不了解中國歷史的大學生,就不會知道新時期的基本路線以及其產生的深遠影響,一個不了解世界歷史的大學生,就不能理解社會主義取代資產主義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只有對我國悠久的歷史有深刻的認知,才能正確地理解社會主義的必然性,才會對自己的國家有深厚的情感,才會堅定的擁護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另外,我們還應該認識到,歷史教育不僅僅是表面的單純的歷史文化的傳播,歷史教育最主要的功能以及使命就是通過對歷史經驗的總結來達到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中國的歷史中蘊含著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但是在高校的歷史教育中由于教學任務以及教學評價等因素,教師多專注于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查,這也就使得歷史教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無法發(fā)揮出來,但是當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受到了多方關注,同時對于國家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當前高校需要在歷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大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及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提升歷史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要樹立正確的歷史教學觀

高校歷史教學中需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做就是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當前的思想與學識,使歷史教學能夠擁有時代的特性。其次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在歷史教學中得到發(fā)揮就要求我們不能夠再同以往一樣,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不能單純地進行照本宣科的講解,不要把課堂的重心都放在如何使學生掌握住當前的知識解讀,而要通過歷史教學提高學習的人文素養(yǎng)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使他們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能夠得到提升。最后當前的高校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身上都會存在著一些不大不小的毛病,過于自我,不重視他人感受,戒備心重,不容易與人交心。這些并不是他們自身原因造成的,而是這個時代以及家庭和社會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產生的。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歷史人物以及歷史事件的解讀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使歷史教學從單純的知識宣講上升到學生精神層面的教育,教會學生正確的解讀歷史,正視恥辱,學會反思,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懷以及寬廣的胸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當前的高校學生有太多的浮躁,容易被煽動,知識的快速傳播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大爆炸,也帶來了腐敗文化與腐朽的思想。單純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無法提起他們的興趣,在歷史教學中融入時代精神,以學生為本,能夠在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使學生的素質得到提高,能夠有效地引導他們去客觀的判斷事物,以事實說話,理智地生活。

2.宣傳民族文化,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1)宣傳民族文化在高校歷史教學中需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宣傳民族文化。我國是一個由多數民族集合而成一個國家,漢族只是人數較多而已,這并不能夠成為漢族學生自身優(yōu)勢感的支撐。我國自古為了維系漢族與其他民族的友誼一直都在做著各方面的努力。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的聯姻加速了藏族與漢族文化交流,為藏族融入我們祖國奠定了基礎。我們都知道祖國擁有56個民族,但是這些民族除了衣服以外有什么不同,大部分的高校學生都說不出來。在進行歷史教學的時候,需要對各民族的形成以及發(fā)展進行介紹,講解一些與各民族有關的知識。使學生們了解中國形成和發(fā)展史的同時,了解各民族的英雄人物,了解民族精神,我們中國不僅只擁有岳飛、穆桂英等漢族英雄同時也擁有松贊干布、馬本齋等少數民族英雄。通過各民族歷史以及英雄的講解,使學生了解他們的事跡以及貢獻消除誤解與民族隔閡,增強民族的凝聚力,達到強化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2)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中華民族是一個樂于創(chuàng)新的民族,當前有一種說法是中國人喜歡復制,盜版文化盛行。這也導致一部分的大學生懶惰心理的生成,過于依賴父母,不思進取。在歷史教學中要使學生們感受到中華民族一直都是一個創(chuàng)造力非常強的民族。天文學、地理學、建筑學以及醫(yī)學,我們都有非常深厚的創(chuàng)新史。在歷史教學中要使學生了解到,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夠進步,落后就要挨打。通過歷史中的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培養(yǎng)他們的熱愛科學,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提升他們的思想覺悟。

3.利用媒體資源,提升教學質量

當前有很多古代與近現代的影視作品,在進行歷史教學的時候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印象使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得到體現,可以利用現代媒體教學方法。在進行近代史教學的時候可以放映紀錄片比如《東京審判》通過真實的影像資料使學生了解歷史事實,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責任感。不再盲目去崇拜去享樂。另外還可以剪取電視劇或者電影的錯誤片段,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歷史講解,通過這種方式既活躍了課堂的內容,同時也使教學的方式更加的豐富。另外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夠為了課堂的氛圍而過多的利用影像資源以及多媒體資源,它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教師的講解才是關鍵。

4.加強近代史教育,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高校學生而言是枯燥的,但是對于教師而言真理怎么會枯燥呢?所以這也就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法發(fā)揮有效的作用。歷史教學同樣如此,中國歷史最近幾年一直處于被邊緣化的狀態(tài),學生們認為教師所講的一些知識太遙遠,對于實際生活沒有幫助。他們沒有正確的理解歷史教學的目的,這也在側面反映高校歷史教學專注于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歷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中國的歷史不單單只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開拓史,同時也有清末近代的屈辱史以及解放史。中國近代史就是中國民族的奮斗史,自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人民一直處于被壓迫與被剝削的狀態(tài)。在進行近代史教學的時候把思想政治教育安全能夠融入其中,當今的“90后”大學生受到社會經濟主體改革的影響,缺乏社會責任感與團結精神。過于崇拜西方文化,享樂主義思想嚴重。在進行歷史教學的時候,對于近代史的講解要強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擺正心態(tài)正確地對待。提升他們的愛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當前的社會交織著很多的矛盾,城鄉(xiāng)差異大,各個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不平衡,這也使得社會矛盾加劇。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影響著大學生思想與判斷,只有通過對近代史的解讀,通過對共產黨成立與發(fā)展的深入了解,才能夠從根源上找到矛盾產生的原因,使他們能夠正確的理解和解讀社會現狀,從而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結束語

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對于學生的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歷史教學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對歷史的學習能夠加深對祖國文化的了解,同時也有利于榮辱觀表達,學生需要正確的認識歷史來增加民族自信心,以及愛國情懷。教師在歷史教學中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合理地融入其中則需要通過樹立正確的歷史教學觀以及利于多種教育手段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只有正確的教學手段,和正確的教學方法才能夠使歷史教學發(fā)揮作用,為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創(chuàng)造條件。

參考文獻:

[1].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R].2011

[2]閔緒國,龍鈺.青年歷史教育蒼白不容忽視[J].探索與爭鳴,2012

[3]陸飛.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J].文理導航(上旬),2013

作者:宋美華 丁旺 劉福森 單位:山東省膠州市第三中學 青島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