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歷史教學與培養創新人才
時間:2022-08-22 04:11:00
導語:淺析歷史教學與培養創新人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的世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對人才評價標準也隨之發生變化,不但要求21世紀的人才知識淵博,而且需要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但如何使歷史教學培養出創新人才,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思索的一個問題,下面,我就想對歷史教學的問題談談粗淺的看法。
一、歷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轉變教育教學思想觀念,擺脫舊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科學改革,最基礎的主要還得了解、掌握歷史規律,辯證地分析歷史教學,使素質教育得以實現。
二、素質教育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通過多種途徑綜合完成
中學各門課程都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都負有相應的重要責任,然而歷史學科在素質教育中有著其他學科不能代替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這是由于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學對學生知識的增長、智力的開發有著特殊作用,它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性格氣質、意識品質、心理素質的形成,都具有極為顯著的影響。只有更新舊的觀念,提高對歷史學科的認識,才能為培養創新人才的起步打好基礎。
三、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課的興趣是培養新型人才的最好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做什么只要有了興趣,才能學好,只有學生帶著愉快、興奮的情感去學習,他才能積極地去探索未知領域。這就需要我們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推動他們鉆研那些感興趣的事物,從而獲得系統而深刻的認識。我們要積極利用學生的興趣,把探求知識大門的鑰匙交給他們,使之自動去啟開未知世界,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
四、引導學生學習歷史課,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1、培養他們分析、評價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分析是把歷史事件分成較為簡單的組成部分,從整體事物的個別方面研究事物本質的思維方法。評價是通過分析手段全面把握歷史事物本質的思維方法。分析、評價是歷史課堂常用的思維之一。比如,講解《鴉片戰爭》時,讓學生看課本上《鴉片戰爭時期廣州附近形勢》圖,找出廣州虎門的地理位置,讓他們充分認識林則徐的禁煙活動的正義性,虎門銷煙的勝利是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的高潮,它顯示出中華民族反對外國侵略的堅強意志等等,使學生通過分析、在評價歷史作用的過程鍛煉了思維能力。2、培養學生歸納、綜合歷史現象的能力:歸納總合是把分析的事物的各種屬性聯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在分析總合的過程中要用對比的方法來輔助、歸納和綜合。比如,討論唐朝的“開元盛世”是繁榮時期的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是衰落時期的盛世,讓學生較好地歸納、綜合兩個盛世的特點,起到分析總結歷史全貌的作用。3、培養學生探索揭示歷史規律的能力:歷史是一門規律性很強的科學,培養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去探索歷史發展規律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思維能力的培養。但是一個規律的探索,一個結論的得出不是一兩次課、一兩次討論就能解決的,往往需要通過多次,甚至較長的一個教學階段才能得出。比如我們在《鴉片戰爭》的講授中,引導學生分析“用農民革命”的方式和“用學習外國先進技術自強求富的方式”能否在我們行得通,以后在講甲午戰爭時用實踐證明那是行不通的。而后又將學生帶到“維新改良”和“民主改革的道路的探索中”等去討論分析,使學生初步有了新的認識方法和分析歷史的能力。
通過在教學中的一些實踐,使我深深感到,歷史的教育教學工作必須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方能為科教興國戰略做出積極的貢獻。而我們傳統的歷史教學是靠死記硬背作為掌握歷史知識的唯一通道,學生對歷史的認識和學習就像一臺“復印機”,除了復制前人的結論外,很少有自己獨立的見解,更談不上打破前人的成就而標新立異了。
作者:李茂林 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黑林子鎮中學校
參考文獻:
[1]李進.史料教學研究綜述[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11.Z1.
[2]老任.文科班教學的“新”思路[J].歷史教學(中學版).2008.12.
- 上一篇:淺談閱讀素養助力歷史教學
- 下一篇:情境教學法在歷史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