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初中歷史教學策略探討
時間:2022-12-06 09:26:31
導語:新課改下初中歷史教學策略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推行,帶動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下面我就針對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教學進行研究,探討現階段初中歷史的教學模式,并結合當前的教學狀況,對現階段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目的在于改變現階段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歷史;;新課改;教學策略
新課標的實行,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了素質教育發展的階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全方面地對學生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歷史是初中教學的重要科目之一,在提升學生自身素質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歷史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所涉及的方面比較多,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內容。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從歷史本身的特性出發,從多角度多方面地進行歷史教學,對現階段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徹底地解決現階段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達到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素質。
一、現階段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的理念以及教學的方式存在滯后性。在教學中,很多教師認為歷史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導致初中的歷史教學流于形式,沒有很大的教學效果。而隨著新課標的推行,教師要改變初中歷史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貫穿課改的新理念,在教學的方法和理念上推陳出新,強化學生基礎知識,開拓學生思維,這就客觀的要求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與時俱進,緊跟新課改的步伐。由于我國教育一直以來都受傳統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完全的轉變,教學的方式還是偏向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且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單方面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氛圍凝重,這是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二)學生的興趣不足,沒有學習的動力。歷史與其他科目不相同,它的知識是比較枯燥的,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方式死板,思想觀念與新課標不相符,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為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缺乏興趣,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動力。經調查發現,很大一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凸顯以學生為主體,這種教育方式長期進行下去,不僅不能完成教學任務,還會使學生的興趣喪失。
二、新課改背景下改進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對初中歷史教師的培訓,提升教師的自身水平。為了提升現階段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必須改變當前初中歷史教學方式落后、觀念滯后的現狀,這樣才能確保學生處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所以這就要求教育機構加強對初中歷史教師的培訓,創建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是提升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前提保障。在對初中歷史教師培訓的過程中,可以先對教師進行嚴格的考試,然后篩選,重點對教師的專業技能、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進行培訓,使教師的教學方式順應教育發展的潮流,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來豐富教學手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改善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的狀況,提升教學的質量。(二)培養學生濃厚的歷史學習興趣。在歷史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興趣在心理學上被定義為:人們力求認識某種實物或者愛好某種活動的表現,同時也是人們情緒的一種反應,對沒有興趣的事情,人們不愿意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處理它們。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整個課堂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教師也可以以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為依據,采取故事教學,將歷史知識融入故事中,這樣就會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有助于學生快速地掌握歷史知識。(三)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環境對一個人成長和學習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正如古人所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發展與學習。三、結語新課標的推行目的在于改善當前的教學狀況,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本文主要針對當前初中教學的現狀進行談論研究,分析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希望能提升初中歷史的教學效果。
作者:李玲玲 單位:江蘇省宿遷市鐘吾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聶幼犁.虛擬情景必須以史實為依據[J].歷史教學(中學版),2007(11).
[2]葉建華.淺析新課程視界下歷史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06(Z1).
- 上一篇:高中歷史發散式教學論文
- 下一篇:初中歷史教學巧用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