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歷史文化城市形象
時間:2022-01-13 09:28:31
導語:淺談歷史文化城市形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形象,就是城市給人的印象和感受,是城市給人的最感性認識,包括視覺、聽覺、心理等方面,自從人類建立了城市便產生了形形色色的城市形象。城市形象隨著城市的產生而產生,現代城市形象系統不僅包括有了城市景觀、城市生態等物質要素,還包含有城市文化、居民素質、政府效率和廉政形象、管理制度、服務質量、社會安全感以及城市的開拓創新氛圍等眾多無形要素。除了城市的外在形象,例如建筑、景觀、環境外,還應包括體現城市內在形象的行為形象和精神形象。城市形象是城市外觀和內在氣質的結合,是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水準的有機統一體。對一個城市來說,美好的城市形象不僅要有令人賞心悅目的城市外表,還應有方便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有健全的城市功能,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俺鞘惺巧鐣拿鞯募畜w現,歷史城市以其深厚的歷史淵源,反映了社會發展的脈絡,是人類的寶貴財富”。保持和發展城市的文化底蘊,不僅是屬于歷史的、地域的、民間的、文化的自我救贖,也是城市現代化建設中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和重大挑戰。對于那些遺留下來和正在消亡的歷史文化城市而言,承載著的不僅僅是人類居住區域這一功能,而更多的是一種精神象征。歷史文化城市形象,濃縮并凝聚了城市深厚的文化積淀,突出體現所在國家、地域和民族的個性與特色,是地域特色文化的代表。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下,世界各國、各地區越來越關注歷史文化性城市形象的保護、延續和發揚,從各個不同方面加強歷史文化城市形象,將建立良好的歷史文化城市形象,上升到了樹立和打造城市品牌的首要位置。
二、歷史文化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一)歷史文化是城市形象的靈魂
在現代城市建設和發展中,城市形象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城市的外在形象是由建筑、街道等公共設施構成的,是城市的直觀視覺識別系統;內在形象則包括歷史文化、精神面貌、經濟活力、文明程度、風土人情、治安狀況等因素,這是城市的感性行為識別系統。城市形象,應該是外在形象與內在形象的完美結合。歷史文化是城市內在形象的決定性因素,而城市的外在形象則是物化了的歷史文化。歷史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母體和來源。因此,城市是歷史文化的載體,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在規劃建設城市時,必須要注重歷史文化,把作為意識形態領域內的歷史文化用建筑語言符號表現出來,既充實了城市的內在形象,又豐富了城市的外在形象,從而也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沒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即使馬路建得再寬,樓房建得再高,也只是一個鋼筋水泥空殼,不可能有吸引人的地方。哈爾濱作為北方城市,歷史文化城市形象表達的是一種粗獷、大氣、豁達、樸實的城市風格。這種城市個性與特色,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歷史文化的特質。因此,在打造和宣傳城市形象時,應該深入研究和全民把握本地傳統歷史文化的精髓,充分挖掘、整合歷史人文資源,并經過反復提煉,把它有機地、系統地融入到城市規劃建設之中,這樣才會形成一種惟我獨有的個性化歷史文化城市形象。
(二)歷史文化城市形象是城市發展的原動力
歷史文化城市形象是這座城市居民親手創造的,它一旦形成就凝聚成一個城市的精神力量,就會反過來對城市的發展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激勵作用。城市作為人口和生產力高度聚集的區域,既積淀了厚重的文化成果,同時又需要大量的文化養分。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形象就像一面旗幟,能夠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激發廣大市民愛祖國、愛家鄉的情節,激勵人們自覺自愿地為城市的發展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熱血汗水,促進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2、教化作用?!叭恕钡默F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基礎,城市之間的競爭最終表現為市民素質和意識的競爭。當前有些城鎮居民的整體素質還不是很高,特別是在城市快速發展的時期,有時往往只注重經濟和城市硬件的發展建設,而忽視了對市民文化素質和涵養的提高。一座城市要發展,資金、技術都可以引進,市民素質是不可能引進的,只能靠長期的、多種形式的教育、熏陶來養成。城市作為全體市民共同生活的大家庭,理應為市民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學習氛圍。城市文化形象,無論是作為意識形態的精神產品,還是物化了的文化工程、學習場所,都為廣大市民所喜愛,樂于觀賞和參與,這對于提高市民的綜合素質有著極大的、不可替代的教化作用。因為這種教化是以一種精神享受的形式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的,比一般的說教更行之有效。
三、哈爾濱歷史文化城市形象塑造的建議
1、創建展示鮮明哈爾濱歷史文化特色的文化場館。第一,完善已有的歷史博物館。如針對現有的金上京歷史博物館、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東北烈士紀念館、哈爾濱關道衙門、黑龍江省博物館等,進行文物充實、更新、或者共享、輪展等措施;第二,整合哈爾濱歷史文化資源或者說是文物資源,統一規劃和開發,盡快建立哈爾濱自己的歷史博物館,突出哈爾濱歷史文化特色。第三,挖掘、整理哈爾濱古代歷史文化遺跡和遺產,建立一批專題性博物館。例如古代民俗博物館、古城遺址博物館等。也可因地制宜建成一些開放性的博物館或景區,如將一些老街老屋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形成天然的博物館和景區。政府還應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興辦各類歷史博物館。
2、復原或再造具有鮮明個性的城市歷史文化景觀。利用建筑手段,以藝術形式,在歷史遺跡比較集中的街區或博物館內,塑造一批歷史景觀和相關歷史人物的事跡,補充現有遺跡、遺物的不足和展示方式的單一。通過具體而完整的歷史形象,使人們可以感受或想象到特定的歷史環境,從而建立起歷史認識。例如,復原小型的金代城址,打造女真(滿族)歷史民俗展示平臺和游覽景區;修復“金兀術運糧河”的部分河段,展示先民的勞動智慧和開拓精神,并且能和“濕地游”有效的結合。
3、充分運用各種宣傳媒體,廣泛宣傳哈爾濱的歷史文化城市形象。(1)利用城市各大廣場電子大屏幕和展示板信息量大、形象生動、受眾面廣等特點,充分發揮其在大眾文化宣傳中的作用。(2)充分發揮高校和圖書館內設置的各類講壇、講座的作用,利用各種教育資源,讓教授、專家、學者走進社會的大講壇,宣傳哈爾濱的歷史文化。(3)在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所在地和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地段或者街區,樹碑撰文進行詳細介紹,使這些充滿歷史文化的街、碑標示成為城市的宣傳名片。(4)利用基礎教育的課堂渠道,在中小學校開設哈爾濱地方歷史課程,對學生進行城市傳統文化、城市精神的教育。在教育中充分利用本市各處的歷史遺址、遺跡、博物館、紀念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蘊涵豐富歷史內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5)結合傳統節慶,開展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活動,如征文、知識競賽、電視問答等大眾參與活動。(6)大力開發具有哈爾濱城市歷史文化內容旅游產品,出版一些反映哈爾濱歷史文化的音像制品和通俗讀物。通過以上措施,在哈爾濱營造出城市歷史文化的氛圍,從而加強市民的文化修養,提高市民的文化品位。借助市民人文素質的整體提高,增強哈爾濱的歷史文化城市形象。同時通過歷史文化的宣傳,使國內外游人更加了解哈爾濱,對哈爾濱這座城市有一個更完善、更全面的認識。哈爾濱要建設國際名城,就要培育和塑造出與國際名城地位相適應的城市文化。
作者:尹宏鋒 單位: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地方史研究所
- 上一篇:基于歷史文化底蘊的品牌定位探討
- 下一篇:旅游開發對歷史文化村鎮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