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產品貿易競爭力分析
時間:2022-09-02 11:30:56
導語:中國農產品貿易競爭力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農產品貿易迅速增長,結構穩定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農產品貿易增長迅速。農產品的進口與出口貿易額大幅增長。中國農產品的出口額從2005年的28711百萬美元增長到了2012年的66175百萬美元,占世界比重也從3.37%增長到了3.99%。而中國的農產品進口貿易額增幅更大,從45189百萬美元增長到了156823百萬美元,占世界比重從5.03%增長到了8.99%。盡管在2008、2009年進出口貿易額因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有所下降,但中國農產品貿易所占份額呈上升趨勢,說明我國的農產品貿易發展形勢良好。中國出口農產品主要集中在幾種農產品上,結構較為穩定。從中國主要出口的農產品種類來看,采集1996年、2000年、2005年、2009年和2010年5個時間樣本,排名前十的中國出口農產品種類中,有7種相同的品種,分別為HS3、HS7、HSl6、HSl2、HS20、HS5和HS9,由此判斷,十多年來中國的農產品出口結構較為穩定。因此,本文將主要分析這七類農產品的RCA指數來分析中國農產品貿易的競爭力。
(二)農產品貿易逆差持續擴大且發展不平衡
盡管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額不斷增長,但增速低于農產品進口。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貿易持續逆差,從2005年的16478百萬美元擴大到2012年的90648百萬美元。貿易逆差的持續擴大表明我國在農產品貿易上處于不利地位,并且,這種不利形勢仍在加劇。中國農產品貿易還存在一些其他的問題,如中國農產品貿易內部失衡,出口農產品主要集中在少數幾種產品上,且變化很小,其他農產品的貿易發展緩慢;農產品貿易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技術水平低等問題。
(三)小結
盡管我國農產品貿易近年來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也可以看到,我國的農產品貿易還存在持續逆差、技術含量低等問題。在過去二十年里,中國的農產品出口結構較為穩定,那么,這些具有出口優勢的農產品是建立在其競爭力優勢上,還是建立在低價格的不正當競爭上呢?下面,本文將從中國出口的主要農產品的RCA指數來分析中國農產品貿易的競爭力。
二、中國農業貿易的競爭力分析
可以看到,除HS3類農產品,其他幾種農產品的顯性比較優勢指數都呈下降趨勢,表明我國農產品競爭力在逐漸下降;HS3類農產品的顯性比較優勢指數緩慢上升,競爭力在加強;HS20類農產品RCA指數比較穩定,表明其競爭力變化不大。還可以看到,HS5、HS16兩類產品的RCA指數都在2.0上下波動,表明這兩類產品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在世界貿易中處于有利地位;HS20的RCA指數大于1.25,表明此產品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在一段時期內其優勢還將持續下去;HS3、HS7這兩種產品的RCA指數處于0.8-1.25之間,表明其具有中等比較優勢,其競爭力處于中等水平,而HS7的RCA指數呈下降趨勢,表明其競爭力逐漸下降,隨著時間推移,其必然會處于競爭劣勢;HS9、HS12兩種產品的RCA指數處于0.8以下且呈下降趨勢,表明其處于競爭劣勢,且隨著時間推移這種不利形勢加劇。根據幾種主要的出口農產品的RCA指數可以推斷中國的農產品貿易的競爭力狀況。首先,表1表明我國農產品貿易的競爭力在逐漸減弱,這是由于我國農產品貿易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而資本技術含量較低;其次,在我國幾種主要的出口農產品中,有一半RCA指數大于1,一半小于1,表明我國農產品貿易中,一部分是基于比較優勢,即競爭力的,而另一部分則是基于低成本、低價格的,而基于低成本低價格的出口優勢是不可持續的,從這一點看,我國農產品貿易的總體競爭力還將下降。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調整貿易結構
我國出口農產品主要集中于勞動密集型產品,而技術和資本密集產品很少,要提高我國農產品貿易的競爭力,我國必須調整貿易結構,提高出口農產品中資本、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的比重。同時,平衡貿易結構,我國農產品貿易主要集中在少數幾種產品上,其他農產品貿易份額較低,我國應該大力促進其他農產品貿易發展,實現農產品出口貿易結構的多元化,這對降低我國農產品貿易風險也有裨益。
(二)提高農產品貿易的技術水平
我國農產品貿易以初級農產品為主,農產品加工貿易較少,單純依靠數量和低價格獲益,缺乏競爭力。因此,要增強我國農產品貿易的競爭力必須提高其技術含量,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與資金支持,促進農業科技研究,提高農產品的質量,發展農產品出口加工貿易。
作者:竇曉楊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 上一篇:踐行群眾路線個人對照檢查材料
- 下一篇:生產安全演講稿:燦爛生命 建設安全